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开封黄河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徐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3-12-22人气:65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开封文旅产业发展的现状,紧扣黄河文化和旅游主题,结合开封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提出促进开封黄河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现状

当前,开封市借助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黄河水生态绿色理念、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有力推动了黄河开封段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开封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文旅资源丰富,通过实地考察,笔者把黄河开封段的文旅资源分为三类:一是红色文旅资源类,包括毛主席视察黄河处、兰考县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焦裕禄精神传承教育基地等;二是历史文旅资源类,包括于谦治河亭、镇河铁犀、林公堤、冯玉祥治黄工程纪念碑等;三是自然文旅资源类,包括黄河大堤风景区、“悬河”景象、黑池水生态保护区等。


黄河文旅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黄河开封段的文旅产业发展已形成由点到线,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结合,黄河文化与红色文化、大宋文化有机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一是建成汴西湖生态文旅风景区。黑岗口调蓄水库实现了与汴西湖通水,把黄河源水引入开封新城区,已成为衔接新城区和老城区的湖泊- 森林生态景观风景带,成为黄河文化与大宋文化的展示区。


二是规划建设了以黄河大堤为轴线,将文化展示、生态展示贯穿始终,集文旅和生态功能于一体,总长度21 千米的开封黄河生态廊道示范带。


三是建成了黑岗口水源生态保护区和黄河台游园,修建了黄河亭、黄河廊、黄河台,使之成为最佳的展示开封黄河文化和生态景观的文旅之窗。


四是一渠六河(西干渠和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涧水河)建成并与黄河贯通,实现了黄河与开封市区河、湖的水生态大循环,使黄河文化与大宋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新的黄河文旅景观,实现了黄河之水滋润古城、沿河景观提亮古城、黄河文明沁养古城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五是建设新时代弘扬中国共产党治黄治沙讲述地、焦裕禄精神传承教育基地,把中国共产党的治黄史与黄河文明生态发展史有机融合。


六是建设了一批农业生态园,形成了集生态保护、文化旅游、水资源涵养、新型农业开发于一体的复合功能带。


建设“四个一”黄河文旅标志性工程

开封市重点建设一带(黄河文化旅游精品带)、一城(北宋东京城)、一中心(国际黄河文化交流中心)、一讲述地(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四个一”黄河文化旅游标志性工程。这对讲好黄河故事,展现古城风采,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河南“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生动内涵,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开封黄河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开封黄河文旅产业进行多次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开封在发展黄河文旅产业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黄河开封段文旅产业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开发规模与开发深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黄河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不深

目前,开封黄河文化与旅游业存在“两张皮”现象,融合程度较低。黄河文化元素在开封文旅业态中呈现频率较低,没有形成开封特色的黄河文旅产业。比如,开封市内以清明上河园为代表的清明文化、以龙亭公园为代表的北宋文化、以包公祠为代表的清廉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前开封黄河文旅产业没有形成有机融合;开封段“悬河”景象的开发相对滞后,未能与黄河文明、大宋文化有效衔接;黄河渡船风光旅游与黄河北岸的陈桥驿等景区衔接度不够。


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

近年来,开封一直在围绕黄河做文章,力争重现“北方水城、千年古城”的盛景。为此,开封先后建成了汴西湖生态文旅风景区、一渠六河水系、黑岗口水源生态保护区,修缮了毛主席视察黄河处、兰考县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打造了一批休闲观光生态园等,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没有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其重要的原因是开封对文旅产业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特别是呈现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档案资料欠缺。以“于谦治河”为例,这样一个治黄的典型历史故事,没有通过美术、视频等形式进行再创作,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开封的历史人文资源并没有被有效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对黄河自然生态旅游和黄河文化传承的价值引领不明显,宣传成效大大降低。


文旅产业未形成规模效应

虽然黄河开封段的文旅资源十分丰富,但未形成有效开发机制,缺乏规模效应。总体表现为文旅产业发展存在“两头热、中间凉”的现象:东部兰考的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和毛主席视察黄河处、焦裕禄精神传承实践基地等为人气景点,西部的汴西湖景区和黑岗口水源生态保护区也为人气景点,而兰考至开封中间段的文旅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点的规模效应。围绕黄河沿线打造的农家乐、生态采摘园、农业观光园等休闲旅游项目,仅是以小农经营、个体经营为主要形式,缺乏整体规划、统一管理和公司化的经营模式,还未形成规模效应。


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一是文旅景区的硬件设施落后。比如,黑岗口水源生态保护区内存在路面损坏、垃圾箱数量不足且设置不合理、环境卫生堪忧等情况。又如,黄河大堤沿线没有合理规划停车位或停车场,使得前来游玩的私家车辆随意停放,造成道路交通不便甚至堵塞。


二是管理滞后。主要体现在对农业产业园、农家乐、生态水系的管理滞后。由于管理不到位或缺失,景区环境堪忧,难以吸引游客。整个黄河大堤沿线没有合理规划个人游区域,造成游客在黄河沿线随意搭建休闲点,甚至在林区生火做饭,垃圾随意丢弃,既破坏了环境,又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是人员配备不足。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普遍不高,景区日常管理人员不足,这也是造成开封黄河文旅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


路径与对策

建设一条生态经济旅游廊道

黄河干流在开封市境内流经龙亭区、示范区、顺河区、祥符区和兰考县等4 区1 县,总长87.5 千米。开封应树立“大黄河”的理念,紧紧以黄河干流区域生态环境为基本依托,建设一条能够体现开封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生态经济旅游廊道。


一是树立黄河大保护理念,规划黄河生态绿色走廊。以黄河大堤和大堤外200 米以内为生态保护核心区,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相统筹,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宜草则草的原则,保护黄河生态。二是利用当前开封开发建设的水系景观,把黄河水域、城市景观水系、居民饮用水源地有机融合,形成“黄河为源、一渠六河、十湖连通”的开封大水系生态网,从空间上打造黄河水域与开封城内水域紧密相连的文旅廊道。三是依托开封的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地理环境,新建和复原人文历史景观,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感受和品味开封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打造两个精品文旅体验基地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体现悠久中华文明的开封黄河文化旅游带,重点打造两个富有开封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精品文旅体验基地。


一是以开封市区为中心,打造大宋文化体验基地。以开封市规划建设的悬河展示馆、宋都古城、黄河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为依托,建设精品文旅体验基地。大宋文化体验基地的建设,前期以开封城区以北、黄河大堤以南、六大街以东、重工路以西为启动区;中期以开封市区内水系湖泊为依托,扩至开封市区;后期以大运河修复为依托,扩至开封市区南部,实现大运河文化和黄河文化的共同繁荣,再现“东京梦华”的盛景。


二是以兰考县城为中心,打造红色文旅体验基地。以黄河旅游名胜风景区项目建设为依托,以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毛主席视察黄河处、焦裕禄陵园等红色文旅景点为纽带,打造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治黄治沙的丰功伟绩、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的精品红色文旅体验基地。


突出三大文化旅游特色

推进黄河开封段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独特的文旅产业发展特色,必须把文旅产业深深扎根于开封市域,突出体现开封的三大文化特色,即大宋文化、悬河文化、红色文化。


一是突出大宋文化特色。把开封市内龙亭、天波杨府、清明上河园等文化旅游资源和汴西湖、一渠六河水系、运粮湖等自然生态资源,与开封黄河游览区深度融合、有机对接,重点突出大宋的特色美食、书画艺术、民俗、建筑、服饰等,实现黄河文化与大宋文化的有机融合,使千年大宋文化深刻烙印在每个游客的心里。


二是突出悬河文化特色。开封作为千年古城,历经黄河水患,形成了独特的“城摞城”奇观,黄河流至开封水势变缓,形成了“地上悬河”的自然奇观。因此,可以将开封独特的地上和地下两大奇观有机整合,申报中国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利用“申遗”形成的品牌效应,提升开封黄河文化研究和生态保护双重价值,提高开封黄河文旅产业的知名度,赋予开封黄河文旅产业更高经济价值,达到保护与开发“双赢”目的。


三是突出红色文化特色。把开封府、包公祠等景区与兰考焦裕禄陵园、东坝头中国共产党治黄故事讲述地、毛主席视察黄河处等红色教育基地有机融合,突出廉政文化、勤政爱民、家国情怀等,为开封黄河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红色基因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做好四个有机对接

一是抓好开封黄河文化旅游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有机对接。在建设黄河生态经济旅游廊道的同时,抓好乡村游,注重塑造“乡土中国”旅游体验地,把开封黄河流域的乡村作为开封黄河文旅产业发展的亮点,以生态观光农业、特色农家乐、黄河渔家乐等重点文旅项目为重要抓手,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形成开封老城与黄河水域的有机对接。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实现大运河和黄河两大水系的贯通,推动大运河文化与黄河文化有机交融。在开封城区依托黄河生态旅游廊道以及“一渠六河”等城市水景走廊形成水系景观网络,以水系为依托,打造体现黄河文化的主题公园和展示项目。开封城北黄河沿线建设沿黄景观旅游道,实现从“远离黄河”到“亲近黄河”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开封市由“龙亭湖时代”向“黄河时代”迈进。


三是加强旅游产业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对接。对内,可以以开封文化投资公司为龙头,加强文创项目的开发与落地;对外,开封市政府要积极走出去,与黄河沿线已开发的较好的文旅公司形成有效对接,提高知名文化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经济提升后,要不断强化黄河文旅产业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标准、人性化、便利化的原则,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四是做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对接,实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有机融合。开封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要将黄河生态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在充分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加大对黄河文旅产业的投入,发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文旅产业融资新渠道。同时,开封市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黄河文旅产业的建设中,形成推动开封黄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