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作者:郭星星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日期:2023-12-23人气:18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流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黄河文化。如今,社会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盼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背景下,黄河流域的旅游产业建设要深入开发利用黄河文化,科学有效地将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借助新媒体渠道展开推广宣传,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带动各地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


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岁月中,黄河流域的各个民族形成了各自鲜明独特的人文风情与生活习俗,这些都是黄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实践工作,能够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弘扬传播黄河文化。在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到多样化的旅游观光游览活动中,以此来观赏自然风光、体验多元文化。将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能够促进黄河文化的大范围传播,让更多人深入了解黄河文化,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中。


二是带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民众在旅游体验过程中,对精神文化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区旅游开发企业要想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吸引到旅游市场上更多的潜在用户,就要挖掘利用具有丰富价值的黄河文化,将其与主题旅游项目设计结合在一起,赋予旅游项目独特性和新颖性,以地域文化特色吸引更多受众,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是提升黄河文化研究水平。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性、代表性、主体性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民族复兴、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新时代,黄河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价值与意义,极具研究价值。推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科学统筹规划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有利于实现对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保护,大大提升黄河文化的整体保护管理水平,推动黄河文化的研究工作。


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融合程度偏低

黄河流域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在特色旅游项目开发过程中挖掘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当地旅游产业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比如,山西省运城市的黄河大禹渡风景名胜区融合了黄河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以及现代水利文化,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体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能够为周边地区的文旅融合及旅游产业建设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实际情况是,相关单位与企业在开发利用黄河文化进行文旅项目设计时,没有充分凸显黄河文化的鲜明特色,不能深入挖掘黄河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因而,难以开发设计出极具创意的旅游产品,阻碍了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游客参与度不够

黄河流域的山西、陕西等地有着各自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通过将这些民俗文化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能够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精神文化体验,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比如,陕西的安塞腰鼓、山西的伞头秧歌与二人台等,都是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民俗活动在当地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娱乐表演形式,能够极大程度地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然而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于民俗活动的开发利用缺乏创新性,只是一味照搬,使广大游客很难参与其中,难以感受到当地民俗文化活动的魅力,给游客深入全面地了解黄河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利于激发游客了解、传播与分享黄河文化的兴趣和欲望。


传播途径单一

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旅项目的推广传播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能否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旅游产品的特色内容,进而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有关部门在推广宣传当地旅游项目时,并没有凸显黄河文化这一核心主题,仍然以传统的传播推广方式为主,缺乏对各项传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无法有效拓宽当地文旅项目的客户范围。文旅企业在开发旅游商品时,缺乏加强与游客的互动交流,未能深入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民众反馈的真实意见和需求优化、改进文旅产品,从而导致文旅产品缺少新意,文旅路线与游客需求不能精准匹配,宣传推广效果差强人意。


专业人才匮乏

任何行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文旅产业的发展也不例外。近年来,黄河流域开始将文旅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项目,相关政府部门也制定一系列激励性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场大力开发黄河文化,打造出优秀的文旅品牌项目,推动文旅产业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参与。


然而,现阶段,文旅产业中优秀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大多数从业人员并不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养,对于文旅项目的开发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在文旅品牌塑造、文旅产品开发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都缺少专业化培训,实践工作理念较为落后,难以支撑起黄河流域文旅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黄河流域一些县(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吸引大量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使这些地区的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后劲不足。


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措施

加大融合程度,凸显黄河文化主题

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有关企业对旅游项目的开发设计,不能只局限于对黄河流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的开发利用,还要重视对黄河文化的挖掘利用,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对精神文化有着高度需求的游客。


因此,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分析工作,联合其他单位和企业,以各种方式优化整合黄河文化旅游资源,根据文旅项目的主题,合理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资源,使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黄河文化的魅力,认识到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比如,黄河流域各个地区可以强强联手,共同打造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将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文化遗址、民俗活动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欣赏美丽自然风景的同时,深切感受到黄河流域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精神文明。例如,宁夏文旅厅以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多措并举推动黄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深入融合。首先,是将黄河文化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以黄河吴忠过境段为轴心,向两岸数十千米外延,修建集绿色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黄河生态廊道;其次,依托黄河大峡谷、青铜古镇等知名景区,科学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最后,依托同心西征红军纪念园、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文化旅游景点,重点打造红色文化集聚区。宁夏将黄河流域的景区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突出了黄河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运用传播新技术,提升游客参与体验度

在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要提升广大游客的参与体验度,就要借助各项新技术、新方法挖掘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加强对文旅项目的传播推广工作。


首先,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了解并掌握市场潜在旅游用户的行为特点与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黄河文化资源,对文旅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旅游观光和精神文化需求。还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动中,给广大客户带来更好的视听体验,促进文旅产业的更好发展,进而实现黄河文化的广泛传播。


其次,黄河流域需要努力激活当地的文旅消费,优化整合文艺演出、乡村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等资源,通过合理引进并应用各项新技术与新设备,完善文旅产业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在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的传播推广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融媒体的传播优势,一方面通过线下渠道加强与当地民众的联系,让他们深入了解黄河文化;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渠道,加强与线上用户的互动交流,向目标群体精准推送他们感兴趣的文旅项目、产品和内容。比如,可以通过抖音直播的方式讲好“黄河故事”,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用户,促进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加大投入,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大支持力度,给予各地文旅创新融合发展足够的资金支持。比如,银行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与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特点,优化改善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工作体系,为其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信贷产品,满足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发展需求,为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相关政府部门还需及时制定并颁布相关扶持政策,给予文旅企业各项税收优惠,帮助他们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将更多资金用于对文旅项目的创新开发和对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


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文旅企业首先要严格按照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要求,引进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完善薪酬福利体系,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参与专业的教育培训活动,邀请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培训,提高员工对黄河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帮助他们打开工作的新思路,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最后要持续优化文旅市场环境,使文旅产业能够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建设与运营,促进文旅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https://www.zzqklm.com/w/xf/265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