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理念在市政工程施工中运用分析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面对着较为明显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避免这一矛盾的进一步加剧,切实发挥出市政工程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价值性,需要在相应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全面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防止施工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一、市政工程中绿色施工理念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绿色施工理念强调对生态环境情况的维护,控制污染。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将绿色施工理念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应用,能够促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驱动市政工程与生态环境共同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节约施工资源与成本
绿色施工理念要求在市政工程整体建设施工过程中,对于所有资源、能源落实严格管理控制,保证在满足施工质量要求的基础上,促使能源与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佳,避免产生资源与能源的浪费,从而实现对施工资源与成本的节约控制。
二、市政工程中绿色施工理念的具体应用探究
(一)绿色施工管理的落实
依托绿色施工理念针对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过程展开控制,主要落实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工作。基于此,必须要将绿色生态理念深入贯彻落实至市政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并加强最后的绿色施工质量验收。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而言,其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基于这样的情况,必须要落实对市政工程中各个分项施工的针对性管控,以此提升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灵活性。另外,针对市政工程中参与建设的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均要在施工前期着重展开施工理念培训,提高其绿色施工意识与环境保护意识。
(二)施工垃圾管理的落实
在绿色施工理念的支持下,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减量化控制措施,以此避免产生更为大量的施工垃圾。实践中,需要针对市政工程的类型不同,设定差异性的施工垃圾控制量。以建筑市政工程施工为例进行说明,此时需要将相应垃圾维持在每万平方米400吨以内[1]。同时,要关注建筑施工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尽可能促使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能够得到整体性回收,将回收再利用率维持在30%及以上;针对拆除建筑过程中所产生的施工垃圾,其回收与再利用率应当维持在40%左右;针对土方、石料等施工垃圾,应当控制其回收与再利用率维持在50%左右。同时,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域内所产生的垃圾必须要应用分类处理的方式,此时可以投放密封闭式垃圾罐,并定期对施工现场内的垃圾实施装袋、清理、运输处理,确保施工现场生活垃圾处理的及时性与有效性,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施工节水管理的落实
严格依照现行规定要求安排施工现场的污水排放处理,要求切实参考施工污水的不同来源、成分等,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手段与排放处理方案。实践中,需要提前在项目施工现场,完成对沉淀池、化粪池、隔油池等污水处理设施的搭建。在进行施工污水排放前,必须要安排水质监测作业的落实,形成具有行业权威性的质检报告,并在判断质检合格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施工污水排放处理。另外,在现行的市政工程施工作业期间,还要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度,实施重点保护,尽可能选用具备更强隔水性的基坑施工方案。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实践中,发现施工区域内存在的水资源不充足,或是地下水位偏低的现象,则必须要在整个施工阶段严格践行节约用水措施,同时要关注地下水回灌,尽可能避免施工操作对回灌地下水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
(四)施工土壤保护的落实
在市政工程施工期间,土壤保护工作的主要展开目标在于,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并尽可能降低土壤流失问题的发生概率以及影响严重性。实践中,要及时针对由于施工所导致的裸土区域实施土壤保护处理,此时,可以投放沙石,或者是进行植被种植,以此完成覆盖处理。同时,若是在实际施工作业期间,发现存在由于地表水径流而引发的水土流失问题,那么需要迅速完成对地表述水系统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植被种植覆盖、稳定斜坡等方式完成处理。另外,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所产生的所有有毒有害废料,均需要在定期实施回收与统一处理,严禁将其与普通施工垃圾混合堆放与处理,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污染问题。
(五)噪音控制技术的应用
绿色施工理念要求落实对施工现场噪音排放的严格重视与管控,严禁施工现场存在的振动与噪声污染超出国家相关标准;切实依照国家规范与标准,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噪声落实实时性监测,一旦发现超出相关规定要求后,必须实施立即整改的相关措施;要求在满足施工进度与效率的条件下,尽可能在施工现场投放运行过程中产生噪音与振动较小的机械设备;应当尽可能在施工现场引入隔振隔声的措施与工艺,避免在市政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产生更为严重的施工噪声污染。
(六)扬尘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市政工程施工材料、施工垃圾、施工设备或土方等运输过程中,需要着重落实对场外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针对容易飞扬或散落的物料,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提前落实密封处理,防止相应材料在实际运输期间会出现四处飞散的问题;要在运输前期,对相应运输车辆落实全面性清洁,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施工现场搭建起车辆清洗槽,支持车辆的及时清洁;在土方作业施工过程中,可以依托覆盖、洒水等方法的应用,避免产生大量粉尘;要求在市政工程施工作业区内,扬尘高度始终维持在不超过1.5米的水平,且保证扬尘不能扩散至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以外[2]。
在市政工程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应当将现场扬尘高度控制在0.5米的范围内;针对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材料进行堆放的时候,必须要使用覆盖处理措施,或是直接利用密闭处理的方式完成扬尘控制;在落实混凝土浇筑前期,应当利用吸尘器完成灰尘与垃圾的清理应用;施工机械进行剃凿等工序操作期间,需要配套在现场引入水淋、掩盖、遮挡等方式落实扬尘防护;如果市政工程为高层建筑,或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相对较多,针对相应情况,必须要加设专门的密封通道或是容器;要求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扬尘,此时可以投放袋式过滤器(图1)等设备。
三、市政工程中绿色施工理念的优化应用措施探讨
(一)持续完善并落实绿色施工管理机制
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现状,本着最大限度的节约土地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展开统筹规划,对照国内先进企业现场管理的成功做法,大力开展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标准化工地建设,各部门联合行动,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绿色施工理念,深入开展绿色施工建设。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进行绿色施工的整体规划和过程控制,制定实施方案,将绿色施工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项目部全员参与,将绿色施工、保护环境的意识进行宣贯,将绿色施工与技术创新、自然环境等密切结合,项目部齐抓共管,掀起前所未有的绿色施工高潮。
另外,应当组织专项检查小组,定期针对市政工程的绿色施工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深入施工现场,查看市政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情况,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概况和环保水保工作落实情况的详细地讲解;对现场环保机制、防大气污染措施、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固化废弃物和危化废弃物的处理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要求市政工程施工队伍加强信息沟通协调能力,继续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清晰列出检查清单,敦促施工队伍对照检查清单进行问题自查和整改,并对相关环保文件进行认真学习传达和全覆盖检查。
(二)丰富绿色施工的手段与方式
第一,定期开展“绿色”宣传。项目部把绿色、环保施工放在重要位置,实施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方面,强化环境保护宣传,强化施工现场环境控制。将施工区和生活区、办公区分开布置,设置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宣传语,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宣讲教育。
第二,抑尘降噪“绿色”先行。在抑制施工扬尘方面,对扬尘、噪声进行控制,场地的井架、水泥库、沙子、石子等施工原材料,进行围挡架设彩钢棚,给围挡穿上“绿裙子”[3],吸尘车、洒水车穿梭在施工现场。
第三,施工用水“绿色”循环。在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方面,充分使用新技术成果、新科技手段,循环利用水资源,形成绿色施工良性循环。项目部成功引进一套污水处理系统,施工用水进行循环利用,每天处理污水200m³,每月可节约施工用水万余元[4]。
(三)全力打造绿色样板工程
强化落实对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的保护;尽可能节约施工材料、各种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提升材料资源、水资源以及能源的利用率;优化落实节地措施,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依托上述多种绿色施工措施的设计与应用,能够促使市政工程发展成为绿色样板工程。在打造绿色样板工程期间,要关注各项资源节约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的全面落实,切实践行环保、低耗、高效的绿色施工原则。依托绿色样板工程的打造,实现对绿色标准化建设的推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环保意识、锻炼了队伍、适应了市场,赢得建筑单位好评,促进市政工程绿色施工管理质量提升并达到新的高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施工理念在控制市政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较为理想的优势,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实践中,依托防尘、防噪音、节水等手段的使用,配合施工绿色机制搭建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的落实,提升了市政工程施工的绿色性、环保性,实现了对绿色工程理念应用价值的最大程度发挥。
本文来源:《产品可靠性报告》https://www.zzqklm.com/w/kj/32519.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