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疗愈对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干预的研究
引言
目前,我国针对自闭症谱系核心障碍的教育康复还缺乏确切可靠的干预方法,医生、研究人员、教师以及患儿家长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治疗干预与教育康复方案。[[]]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与归纳,纵观国内外有关舞蹈艺术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大多从宏观方面探讨了舞蹈艺术对自闭症儿童的价值意义及作用,而相关的实践依据较少。本文以3-6岁的轻、中度自闭症儿童为对象,探索运用节奏性律动、即兴舞动、创意性舞动三大途径,以构建舞动疗愈课程体系为核心,对自闭症儿童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以期通过舞动疗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动作能力、创造能力四大能力为归旨,从而帮助轻、中度自闭症儿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最终融入社会。
一、“舞动疗愈”概念的定义与渊源
(一)“舞动疗愈”概念的定义
“舞动疗愈”又叫动作治疗、舞蹈治疗,它融合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生物学和艺术学为一体。从广义上看,舞动治疗是指通过舞蹈动作,调节身体机能,用一个新的、积极的动作来代替旧的消极的动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人体平衡关系的方法。[[]]从狭义上看,舞动治疗可以区分为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的功能作用,在生理层面上,舞动治疗是通过舞蹈运动使人体生理机能得到修复和调整的方法;在心理层面上,也被称为舞蹈/运动疗法,美国舞动治疗协会将其定义为:“运用舞蹈动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层面的整合。”[[]]而本文中,自闭症儿童的舞动疗愈是指通过舞蹈的方式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习生活知识与社会技能,以增进自闭症儿童的情感情绪的调节、动作肢体的发展、社交的泛化、创造能力的改善,从而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
(二)“舞动疗愈”概念的渊源
舞动疗愈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但由于美国宽松的政治和开放的思想等原因,使舞动疗愈于20世纪30年代兴起发展于美国。在美国舞动疗愈的兴起有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玛丽安·雀丝,玛丽·怀特豪斯等为代表的20世纪40-60年代的发展期、第二个阶段是在70-80年代,舞蹈治疗被其它的治疗师所尝试,逐渐划归到心理治疗的一类中并整合了进去。[[]]目前美国公认的第一代舞蹈治疗先锋有玛丽安切·斯、布兰奇·埃文、莉莉安艾·斯本纳克、玛丽·怀特豪斯、楚迪·舒、艾玛·霍金斯六位,她们为之后的舞动治疗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欧美地区具有成熟且完备的理论体系,并成立了相关的专业协会及行业等。而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践较少,在治疗流程、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仍处于摸索阶段。
二、“舞动疗愈”课程的教育理念
(一)尊重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
舞动疗愈课程中尊重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是为了确保每个儿童可以安全、受益和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且能够提高舞动疗愈的效果,让他们更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活动。
教育者要了解每个自闭症儿童的独特之处,包括他们的感觉、情感和行为特征等,可先对每位儿童进行相关能力评估,从而进行学情分析。基于学情分析结果,为每个儿童制定属于他们自己的课程内容,这包括使用不同的音乐、节奏或舞蹈风格来迎合他们的喜好和关注点,并更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展开身体和情绪的表达。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闭症儿童
舞动疗愈实施过程中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闭症儿童,该理念建立在尊重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性基础上,明确他们也是发展中的人,帮助其更全面的发展自身的潜能。
设计课程目标时要以自闭症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个体相关能力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在此过程中,教育者要了解自闭症儿童发展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需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学习进度进行调整和改进设计。
(三)以促进自闭症儿童与社会融合为归旨
将舞动疗愈应用于特殊领域教育,旨在通过舞蹈的手段培养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动作发展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帮助轻、中度自闭症儿童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最终能够融入社会。
首先,通过舞动疗愈帮助自闭症儿童释放情感,缓解其情绪问题。将舞动成为一种沟通形式,激活自闭症儿童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聆听技巧,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增强与社会的联系。其次,通过舞动疗愈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协调水平和认知能力,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并将其无意义的动作行为改为社会所能接受的,促进与社会的融入。最后,舞动疗愈课程设计合作相关内容,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感受团队协作的完整性,改善孤独感和恐惧感,提升社交能力,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三、“舞动疗愈”课程的实施路径与效果分析
(一)“舞动疗愈”课程的实施路径
1.案例学情分析
个案小天(化名)实际年龄5周岁,在《儿童孤独症行为评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量表》(CARS)等标准化评估测试中被鉴定为轻、中度自闭症儿童。在课程实施前,通过评估测试其相关能力得知:该生理解能力小于1.6周岁,对于颜色、动词、身体部位均不能理解;表达能力小于1周岁,不能主动表达只能仿说;操作性课题小于1.5周岁等。
2.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舞动疗愈课程目标从“情绪情感”“动作技能”“社会交往”“动作创造”四个方面进行了目标厘定。
小天的情绪情感问题主要表现为用手敲打自己的头部、双脚急速跺地板、拿笔戳自己的手臂等问题行为。因此情绪情感调整是是第一要义,依据小天的问题行为,为其制定的情绪情感能力目标为:能够减少情绪行为的出现,用适当的方法表达情绪。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情感,逐渐形成较为正常的、社会化的主观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小天的社交问题主要表现为与他人交流时眼神对视少、不主动与人交流、喜欢自己玩耍等。因此为其制定的社交能力目标为:首先增加其眼神对视次数及时长,其次愿意与其他朋友合作舞蹈,最后能主动与他人交流。
小天的动作技能问题主要表现为时常做出一些无社会意义的手势、肢体不够灵活和协调。因此为其制定的动作技能目标为:改善其无社会意义手势,并逐渐缩短其全辅助时长,最后能够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及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创造性目标是基于以上三个目标而进行的,该目标要求小天能够享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乐趣,主动跟随音乐舞动,在老师的辅助下能够随心舞动,教师根据小天的状态利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其行为特征,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3.搭建多元的课程结构
以个案小天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搭建了以“节奏性律动”“即兴舞动”“创意性舞动”三大模块的舞动疗愈课程的课程结构。其一,“节奏性律动”通过舞蹈律动帮助自闭症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促进其情绪的稳定。同时,在有节奏的律动中能够锻炼自闭症儿童的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与粗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其二,“即兴舞动”主要是让自闭症儿童将内心瞬时的情感化为外显表现,促进情绪情感的表达。进一步锻炼了自如运用肢体动作的能力,还能丰富其想象力。其三,“创意性舞动”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增加其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愿,减少固执重复行为的产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
舞动疗愈的内容设计围绕着自闭症儿童开展,其目的比传统的舞蹈课更加侧重于帮助特殊儿童“社会化”“生活化”,在舞蹈课中能够融入生活元素锻炼其独立自主的能力。该课程主要以培养他们表达情绪情感能力,促进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动作能力与创造能力等。课程内容设计见图1:
(二)“舞动疗愈”课程的效果分析
通过观察个案小天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理性分析,以检验该学生的学习结果,从而对该课程进行客观的评价。
经过为期4个月的个案实践,个案小天在情绪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动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这四个方面均得到了一定改善。例如:通过课堂记录数据分析可见,“情绪行为次数”“眼神对视时长”“全辅助到无辅助时长”等均有显著的改善。
1.情绪情感能力的改善
由图2可知,通过随堂记录数据分析,小天的情绪行为发作次数随着实践的时长呈现递减趋势。实践证明,舞动疗愈课程体系的建构对于小天的情绪行为起着有效的控制,对其情绪情感能够起到稳定作用。
2.社交能力的改善
小天与教师的眼神对视时长从最初的4秒达到16秒,这一数据证实,舞动疗愈课程的设计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眼神关注的强化。且在课程结束阶段,小天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儿童合作舞蹈。总体来看,小天的注意力及社交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3.动作能力的改善
通过实践课堂计时的数据分析,小天学习动作的被辅助时长呈递减,由前期需要8分钟全辅助,到后期需要5分钟的全辅助就能进行半辅助,直至脱离辅助。总体来看,在该课程的实施下,小天的动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4.创造能力的改善
小天在课堂实施初期对音乐及律动游戏的兴趣较低,需要在施教者的引导下参与。随着舞动疗愈课程的推进,小天在课堂上明显更加愿意配合,并且能够跟随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在舞动中也多次展现出愉快的表情,可见他的身心得到了放松愉悦。在这即兴舞动的过程中,其想象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综合上述结果分析,舞动疗愈课程体系对3-6岁轻、中度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动作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结论
本文针对3-6岁轻、中度自闭症儿童,使用舞动疗愈治疗手段,通过节奏性律动、即兴舞动、创意性舞动三大途径搭建多元课程结构,基于个体学情分析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创设出一套完整的舞动疗愈课程体系,有效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情感能力、社交能力、动作能力、创造能力,为促进其社会融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实践证明,舞动疗愈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缓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同时提高社交能力,并且在身体方面的动作协调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还能激发自闭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之,舞动疗愈课程体系对自闭症儿童的四大能力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为自闭症儿童进入社会并融入社会提供有力可参考的依据。因此,舞动疗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治疗3-6岁轻、中度自闭症儿童的有效手段。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