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发展路径研究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农产品的保鲜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产品生鲜的口感、质量和安全性。随着吉林省城乡居民对冷链物流食品的需求增加,如何保障农产品在从产地至消费者餐桌这全产业链过程中的保鲜度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将数字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是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创新发展趋势,以冷链物流为主体的农产品企业都在努力地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带来的各种便利性来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可以较好地解决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加上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在冷链物流方面具有先进的仓储技术、运输技术和管理技术,使得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备的冷链物流体系,相关理论也更加成熟。近几年,国外学者仍较为注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的研究,同时,有关相变材料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热点,如Taher M A B等(2021)探讨了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各种解决方案和建议,Chandran R等(2022)、Ilangovan A等(2022)和Calati M等(2022)均论证了使用相变材料可以使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保持适当、恒定的温度,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新技术的应用、实证分析等视角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在理论分析方面,罗杏玲等(2021)、徐雨等(2022)和李华等(2023)以乡村振兴、新零售为背景,剖析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郝红强(2021)、施连敏等(2021)、周宝刚等(2022)认为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中可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李华等(2020)、步陈雨等(2021)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分别对海南、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在实证分析方面,贾雪冬(2021)、唐琼等(2022)、安璐等(2022)分别采用遗传算法、禁忌搜索算法、量子蚁群算法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路径进行了优化研究。
1.3 研究现状总结
由于国外学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研究较早,所以不管是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还是技术研究都比较全面而深入,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是近年来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必要性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方面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相比之下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基于以上分析,迫切需要对吉林省在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优化对策,助力乡村振兴。
2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 农产品供给量逐步增加
如表1所示,吉林省农产品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与2017年相比,2021年水果、蔬菜、和羊肉产量全部实现大幅度增长,分别为83.32%、37.54%和56.67%;猪肉、牛肉和水产品实现稳步增长,分别为4.61%、7.42%和13.20%;牛奶和禽蛋产量出现回落。
表1 2017-2021年吉林省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年份 | 水果 | 蔬菜 | 猪肉 | 牛肉 | 羊肉 | 牛奶 | 禽蛋 | 水产品 |
2017 | 89.51 | 356.64 | 136.14 | 38.03 | 4.87 | 34.41 | 120.98 | 22.04 |
2018 | 146.79 | 438.15 | 126.99 | 40.66 | 4.62 | 39.01 | 117.11 | 23.41 |
2019 | 153.95 | 445.39 | 108.28 | 41.86 | 4.73 | 39.97 | 121.53 | 23.66 |
2020 | 146.55 | 464.87 | 105.03 | 38.7 | 5.19 | 39.31 | 121.95 | 24.18 |
2021 | 164.09 | 490.54 | 142.42 | 40.85 | 7.63 | 32.69 | 104.72 | 24.95 |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2 新型服务业态涌现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背后带来的是居民对农产品新鲜度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与国际接轨,吉林省目前开发并应用了“吉冷链”服务平台,可以通过该平台对部分的进口冷藏农产品和冷冻农产品进行追溯。此外,吉林省内的一些冷链物流企业为了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在冷链物流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与其他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共同配送业务以降低冷链物流成本、采用“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或“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的新型模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3 冷链物流企业稳步发展
《吉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显示,截止到2020年,吉林省共有84家冷链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和辽源市四个地区,以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几年,随着居民需求和经济的增长,省内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部分冷链物流企业能够配备小型的预冷设施以满足农产品要在产地进行预冷的需求,同时,新电商、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使得更多小型的物流企业开始从事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的仓储服务、运输服务或配送服务。
3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冷链基础设施配备滞后
在冷库总容量方面,2020年全球冷库总容量排名位居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印度和中国,冷库总容量分别为156百万立方米、150百万立方米和131百万立方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从人均冷库量角度进行对比,我国仅为0.132立方米,仍与人均0.490立方米的美国、0.315立方米的日本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国内,吉林省的冷库总容量为290万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1.85%,占比最大的为华东地区,可达全国总容量的37%。在冷藏车数量方面,2020年国内冷藏车保有量达到28.67万辆,但吉林省冷藏车的数量为789辆,仅占全国总量的0.28%,通过对比可发现,吉林省在短时间内仍会持续处于冷链基础设施配备不足的状态。此外,受季节因素影响,吉林省内的冷链基础设施还存在设备陈旧、阶段性闲置或不足的情况。
3.2 冷链“断链”现象频发
从国内外果蔬冷链物流、肉类冷链物流和水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对比,美国和日本在这三种初级农产品上的冷链物流流通率均超过90%,日本甚至能够100%采用冷链运输肉类产品,而我国冷链物流流通率仅为35%、57%和69%。在冷链“断链”比例上,以果蔬为例,我国损耗量可达15%,远高于其它国家的5%,而吉林省在果蔬类的损耗量高达25~30%。造成吉林省冷链“断链”现象频发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吉林省公众对冷链物流的意识较为薄弱,对哪些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吉林省缺少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对于省内的一些高校,并没有开设只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课,只是在讲授物流学、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时对冷链物流的理论知识进行拓展;最后,吉林省内的冷库分布不均导致冷链运输效率低下,也是冷链“断链”现象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3 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
在冷链物流中涉及冷链物流技术的主要是在销售环节、储存环节、运输环节和流通加环节,涵盖制冷技术、食品监测技术、食品贮藏工艺技术、隔层技术、蓄冷技术、多温共配技术、冰温技术等,其中,对储存和运输环节的技术要求最高。目前吉林省具备冷链物流追溯的只有“吉冷链”服务平台,并且冷链物流全城追溯系统覆盖率还不能达到70%,并没有完全统一的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交易平台和监管平台,主要体现在仓储环节、运输环节和供应链管理三个方面。在仓储环节中,没有完整可行性的农产品冷链智能溯源仓储方案,做不到智能监控库存、分析库存;在冷链运输环节中,无法实时对农产品的温度和湿度、运输车辆的具体位置进行监控;在供应链管理方面,不能完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人、物、信息等资源有效整合能力差。
3.4 冷链物流市场主体缺乏
国内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有运输型物流企业、配送型物流企业、综合型物流企业、供应链型物流企业、电商型物流企业和平台型物流企业。从冷链物流产业链角度,又可划分为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和产业链下游,分别对应冷链基础设施提供方企业、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和冷链物流终端企业三大类别。虽然企业类型众多,但企业数量增长速度不快,据相关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冷链物流企业数量为2227家,其中,按照地域进行划分,企业数量占比最多的两个地区是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为32.7%、16.2%,而东北地区的冷链物流企业占全国总数量的7.6%,在吉林省内仅有84个冷链物流企业,并没有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并且目前现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大多呈现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的特征,无法扩大吉林省农产品的品牌优势。
3.5 相关政策与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国家先后从多个维度发布了多项有关冷链物流的政策及指导意见,例如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年2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发布的《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冷链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5月财政部和商务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等。吉林省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全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先后也发布了《吉林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但从整体实施效果来看,仍存在省内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不明确,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力度不够,相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的普惠性较弱等情况。
4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化发展对策
4.1 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农产品产地预冷问题,随着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公众对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愈加重视,可在农产品产地建立移动冷库或租赁预冷配套设施,使生鲜农产品第一时间在“田头”进行预冷;其次可在产地建立或改造农产品冷链集配中心,为农产品主产区提供低温直销服务以减少产后损失;最后政府应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当地企业增加冷藏车的购置量,并尽可能的使用节能环保的冷藏车。此外,对于吉林省部分地区农产品冷链设备配备不足的企业,可利用吉林省冬季气候特点,新建临时小型天然冷库或向设备闲置的企业租赁移动冷库,以此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达成“双赢”目的。
4.2 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冷链的“断链”影响着运输服务质量,吉林省可先从公众层面入手,通过开展论坛、培训会等形式向产地农民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内容,引起社会群众对冷链物流的重视,其内容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分类及对应所采用的技术等。对于高校,吉林省政府应引导高校开设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建立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以此培育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可采取一定的人才政策向其他省份高校引进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对于企业,可定期进入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按照考试等级对员工进行分级,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吉林省政府也应定期统计省内各区域的冷库建设明细,合理分配农产品冷链运输资源,提高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
4.3 加快数字化技术应用
无论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仓储环节、运输环节还是供应链管理方面,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最重要的是具备监控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能力和信息共享功能。因此,政府首先应利用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面向全省各市级单位建设一个公共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仓储数据和运输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精准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需对接。同时,企业为了提高冷链物流数字化水平,可打造含有自动化搬运设备、智能分拣系统等物流设备的数字化仓库,以及构建具备冷链运输全过程可追溯及监管的运输系统与体系,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能够透明管控。
4.4 培育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
扩大吉林省农产品品牌优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面向国内外各知名冷链物流企业与其进行深度洽谈,争取能为吉林省引进能提供冷链物流全产业链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推动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发展。第二个方面是面向本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各小规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整合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并进行合作或重组,扩大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同时,可将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进行细分,根据省内不同区域分布特点,重点围绕长白山蓝莓、长白山人参、延边黄牛、草原红牛等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培育专业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促进吉林省农产品“走向”其他省市甚至国外。
4.5 完善相关政策与制度
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方面,需要结合农产品的特点,参考国家相关的冷链物流政策与制度,具体制订适合吉林省农产品冷链数字化物流发展的政策与行业标准,做到“有标可依”。此外,为了增强相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的普惠性,吉林省政府应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参与政策的完善或标准的制订。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制度方面,首先需以政府为主导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监管制度和体系,从多角度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省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协会也应该增加日常的监管力度,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行业协会内企业的信用进行记录,对失信的冷链物流企业进行严厉惩罚。
5 总结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和资料整理,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内容,其次,指出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冷链基础设施配备滞后、冷链“断链”现象频发、数字化技术应用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期望能够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数字化发展。
文章来源: 《物流科技》 https://www.zzqklm.com/w/jg/309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