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研究

作者:郭珍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4-26人气:42

基层博物馆是征集、收藏、研究、陈列和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文物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馆藏文物包括陶器、古画、瓷器、木雕等类别,这些文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基层博物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馆藏文物保护面临着大量损坏文物修复难度高、实物展览安全隐患大以及参观人员制约条件多等问题,不利于馆藏文物的开发与利用,为来访者带来了不良的参观体验。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VR、AR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推进了基层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向数字化保护转型发展,有助于基层博物馆构建起科学高效的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新模式。

一、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

(一)满足破损文物虚拟修复需求

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许多破损文物,对文物的长期保存与历史价值研究带来了严峻考验。如果破损文物因保护不当、修复不到位造成无可逆转的损失,则会严重降低文物的本身价值。而将数字化保护措施应用到破损文化修复中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馆员利用3D扫描技术对文物进行扫描获取文物规格、结构、样式等信息,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破碎文物进行虚拟修复,还原出文物原有的样态,之后通过终端设备向人们展示美轮美奂的文物整体形象,从而有助于实现文物资源的长久保存与展示。

(二)满足文物展览创新发展需求

基层博物馆要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物展览服务,履行公益性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责。传统的文物展览以陈列文物为主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层博物馆广泛应用多媒体设备创建集音频、影像、文字于一体的展览环境,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在数字技术背景下,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博物馆文物展览的创新发展路径,博物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人机交互、沉浸式体验的文物展览氛围,使参观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此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线上文物展览,满足人们足不出户观赏文物的需求,促进文化资源传播网络化发展。

(三)满足馆藏文物全面保护需求

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促进馆藏文物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开展,提高文物保护的信息化水平。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起馆藏文物管理系统,借助系统高效率开展藏品登记、藏品专题、藏品保管、藏品查询、藏品统计、藏品出入库、藏品分类管理等工作,从而有助于提高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管理能力,为优化制定馆藏文物保护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二、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文物数据采集方式落后

当前,基层博物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馆藏文物数据信息,但是数据采集仍以二维采集技术为主,只能获取文物的平面化信息,完成对文物资料收集、整理和记录。基层博物馆受经费不足的限制,在文物数据信息采集中未能及时更新先进的数字化采集技术,使得文物信息采集停留在二维采集效果,阻碍着文物的深入研究与文化传播价值的发挥。

(二)文物数字化管理效率偏低

部分基层博物馆虽然已经实施了数字化管理模式,但是对文物保护的数字化工作仍然停留在文物数字化档案管理层面,使得数字化资源存储与利用效率偏低。现阶段,基层博物馆尚未针对文物保护建立起专用的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文物数字化资源缺少可用于存储、检索和利用的数据库,不利于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长效开展。

(三)文物数字化资源缺乏应用

基层博物馆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总体水平偏低,各类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少技术先进的数字化资源展示平台。在这种情况之下,文物数字化资源只能成为博物馆的馆内资源,而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传播服务,很难让社会公众共享到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文物数字化保护机制不健全

基层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中尚未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使得数据安全问题、技术更新换代问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紧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如,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依托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而开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对文物数据安全带来一定程度威胁,易出现数字化信息泄露、被篡改等安全问题;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博物馆很少针对数字化保护制定长远的技术更新换代计划,使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文物数字化保护需要配备涉及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博物馆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三、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措施建议

(一)更新文物数据采集方式

文物数据采集是开展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基础,基层博物馆要将文物数据采集作为数字化建设重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全面整合文物图像信息、全景信息、视频信息、文字信息等,保证文物数据的完整性,为文物研究、保护和利用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具体措施包括:

1.规范二维数据采集。基层博物馆要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颁布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使用专业设备记录文物影像信息。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中导入采集的数据,检查同一文物的多张图像参数是否一致,图像是否存在错误。检查无误后,调节图片色温,保持图像颜色与被采集的文物实物颜色基本一致。对文物图像裁切、拼接、抠图、锐化处理,生成标准化的文物成品图片,存储到数据库中。

2.更新三维数据采集技术。基层博物馆要购置先进的数字化设备,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仪、超高像素数字单反相机等设备,从现实场景中获取文物空间结构信息、纹理信息等,使数据精度达到亿级精细点云。在获取三维数据后利用专业软件创建文物模型,立体化展示高分辨率纹理影像信息,使人们可以清晰看到文物纹理,形成超高清纹理影像的三维数据模型

3.创新3D实景数据采集。有条件的基层博物馆可以配置全景影像拍摄设备,从水平与垂直方向进行360°环视拍摄,将拍摄影像输入到图形软件中,统一调整处理影像,确保影像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曝光度等指标一致。在全景平台上拼合处理拍摄的环视影像,生成高度还原的3D实景空间。

(二)构建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

基层博物馆要利用数字化技术辅助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搭建起功能完善的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实现对文物数字资源的安全存储、快速检索与智能管理,从而大幅度降低馆员工作强度,提高文物数字化资源利用率。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

1.文物数字化资源存储管理。在管理平台中存储文物基础信息、高清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扫描数据等数据信息,根据文物的自然属性、文化属性对不同类型文物数据进行归类管理,将其集中存储到对应的数据库中。管理平台要根据文物数字化整体框架设计数据存储结构、格式和标准,对存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统一文物数据存储口径。

2.文物数字化资源智能检索。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存储方案,运用数据浏览技术、分布式数据检索技术等,帮助用户从平台快速获取所需的文物信息,提高数字化资源检索效率。管理平台还要在SQL结构化数据检索基础上,引入非结构数据全文检索技术,使用户只需在检索端口输入关键字词便可以从海量数据检索到所需的文物数字化资源,推进数字化资源检索向便捷化方向发展

3.文物数字化资源使用管理。管理平台要对文物平面采集信息、多媒体加工信息以及三维模型信息等进行数字化管理,向社会公众公开文物的数字化资源,提高文物数字化资源利用率。数字化资源使用端口面向用户开放,使用方式包括以下两种:一是用户通过数据接口查看文物数据资源,但是无权限下载数据资源。二是博物馆以链接方式将文物数字化资源嵌入到网站、APP之中,方便用户及时查询相关资料。

(三)扩大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应用

基层博物馆不仅要重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更要重视馆藏文物资源的社会共享,进一步扩大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出基层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作用。具体措施包括:

1.文物数字化展示。基层博物馆要引入先进设备,在出口处设置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向参观者展示馆藏文物的图文信息,参观者通过观看屏幕展示内容能够初步了解文物资料。同时,参观者可以在多媒体互动展示界面上进行拖拽、书写、点击等操作,从展示系统中搜索到展厅内的文物资料,形成良好的人机互动。此外,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还要提供多人同屏操作、互动小游戏、点赞等功能,增加博物馆参观的趣味性,提高数字化展示对参观者的吸引力。

2.文物三维虚拟展示。基层博物馆可以采用多点触控传感器技术、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等创建文物三维虚拟展示情境,将虚拟展示情境与馆内真实情境融为一体,向参观者展示三维虚拟文物模型,达到保护实物文物、共享虚拟文物的效果。在文物三维虚拟展示中,参观者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操作三维模型,放大文物超高清影像,满足参观者近距离观赏文物外形、结构和纹理的需求。

3.虚拟展厅全景展示。基层博物馆采用全景技术数字化采集展厅内的信息,再利用图形加工技术拼合展厅的全景照片,将二维平面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形成还原真实展厅的虚拟展厅。之后,借助数据交互设备实现虚拟展厅操作,包括图像缩放、视角移动、陀螺仪旋转等。博物馆还可以向参观者提供VR设备,让参观者沉浸在虚拟展厅内体验文物参观。此外,博物馆要深入开发虚拟展厅的功能,设置重点文物展示区,配备音频解说和文字说明,使参观者在虚拟展厅中获取与文物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增强参观者在虚拟游览参观中的真实体验感。

(四)健全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机制

基层博物馆要针对文物数字化保护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通过落实工作机制推进文物保护工作长效开展。具体措施包括:

1.落实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基层博物馆要针对文物数字化资源建立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明确数据安全管理要点,提高馆员对数字化资源的安全防范意识。具体的安全保护措施为:其一,运用安全防护技术。博物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系统中采用加密传输技术、数据备份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构筑数字化资源安全屏障,避免发生数据篡改、丢失。其二,做好安全评估。博物馆要定期评估文物数字化资源的安全性,针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安全隐患。博物馆还要制定应急预案,科学预判和处理可能出现的数据安全问题,当发现数据安全问题时立即启动预案进行妥善应对。其三,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博物馆要对全体员工开展安全教育,与员工签订安全保密协议,不允许员工泄露文物数字化资源信息。博物馆还要对从事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设置相应的系统操作权限,确保有授权的工作人员完成相关操作,避免出现文物信息恶意篡改等情况

2.落实数字化保护技术管理机制。基层博物馆要认识到先进数字化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将数字化保护技术更新纳入到文物管理中来,明确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的发展方向,合理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推进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博物馆要加强与国内外优秀的数字化技术供应商合作,共同制定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推进数字化保护系统建设,进一步拓展系统功能,使其满足文物数字化资源有效利用的需求。此外,博物馆还要对数字化设备与技术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及时剔除不符合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要求的供应商,以免影响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成果。

3.落实数字化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博物馆要面向社会招聘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专业人才,将其充实到馆内工作队伍中,优化调整馆员结构,使馆员可以胜任馆藏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博物馆要对数字化保护与管理人员实施激励机制,通过高薪酬、高福利稳定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确保馆内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持续开展。此外,博物馆还要对现有馆员队伍开展专业培训,要求馆员掌握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系统操作技能,确保馆员综合素质与馆内文物数字化建设相匹配。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基层博物馆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工作不仅能够满足破损文物虚拟修复需求,而且还能够推进文物展览方式创新发展,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在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中,博物馆要健全工作机制,引入三维技术创新文物信息采集方式,并投入充足资源建设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平台,不断提高文物数字化保护力度,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文物数字化资源服务。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