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哈萨克语言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者:阿娜尔古丽·马哈提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5-21人气:661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研究,对促进当今我国各民族间贾汪交流交融、推动完善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助力民族地区几经济稳步增长、助推民族地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工体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哈萨克语言学是以哈萨克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中国民族语言的分支学科,其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哈萨克语有关的问题。为要开展有效深入的哈萨克语言学研究、发展哈萨克语言学研究空白、提升今后哈萨克语言研究文献的质量提供借鉴参考,本文基于中国知网近二十年录用的关于哈萨克语研究文献,对其发文量、作者及机构、主题内容、基金项目进行可视化分析,产生“知识地图”,展现该领域研究态势并指出研究薄弱环节以期对这20年哈萨克语言学的发展做出定量的评估。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在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共获取学1099篇文献(检索时间范围为2004-1-12023-12-31)。通过筛选整理,最后获取论文为865篇。其中,学术期刊文献为582篇,学位论文为253篇(博士12篇,硕士241篇)、会议论文30篇,以此作为研究的样本。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工具与方法,以“哈萨克语OR哈语”为主题词、以“哈萨克语”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进行高级检索,对其数据库收录的哈萨克语言研究的文献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通过分析哈萨克语言研究的文献发表年份、研究主体和研究主题等要素,对不同层次和不同研究角度的文献进行比较研究,对近二十年哈萨克语言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哈萨克语语言研究的后期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理论指导。

2 结果与分析

2.1发文年度趋势

通过分析某一学科或主题的研究成果在一段时期内的数量变化关系,可以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同时,分析发文量衡量某领域发展的重要指标,反映该领域研究发展的阶段、趋势和动态等。 显示了20042023年间知网收录的哈萨克语言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知网自带可视化分析图)。20042023年有关哈萨克语言研究成果平均40余篇左右,总体数量上是比较稳定的,呈缓慢上升趋势,反映出该领域受关注程度不断上升。其中2013 年、2016 年出现了相关文献发表的高峰期,分别为66篇、75篇,总占比为16.3%2020年后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

2.2 研究机构与作者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哈萨克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情况,统计了其研究机构及作者的发文量。数据表明,2004年至2023年共有865篇文献中,136个作者所属的机构参与哈萨克语言研究主要的研究工作,其中高等院校79所,占比61.76%,其他机构都是出版、电视台、中小学或其他行业等。数据统计显示,所有样本文献中发表论文做多的研究机构是伊犁师范大学,共发表212篇,发文量占总量的24.5%,远高于其他机构,说明其在哈萨克语言研究领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其次是新疆大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分别发表15718.15%)篇和141篇(16.3%)。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机构占据了总发文量的72.48%,而且发文机构均为高等院校,可见,语言、综合类大学对该领域研究的优势较明显,这主要依托与各高校具备该领域研究的相关专业,其研究成果与高校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有一定的正向关性,且在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有极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1 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来源于作者自制)

序号

研究机构

发文量

序号

研究机构

发文量

1

伊犁师范法学

212

6

新疆财经大学

10

2

新疆大学

157

7

陕西师范大学

10

3

中央民族大学

141

8

华中师范大学

9

4

新疆师范大学

58

9

石河子大学

8

5

西北民族大学

14

10

东北师范大学

8

 

865篇论文发文主要作者总数为596人次,平均每人在二十年中发文1.451篇。其中有 27位研究者发文量超过 4 篇,而发文量最高的5位作者:张定京 13篇、杨洪建12篇、木盒押题·尼亚孜别克10篇、帕提曼·比都拉9篇、成燕燕8篇,其余22位作者为4~7篇,共有161篇,总占比为18.61%。这些作者所属单位多为伊犁师范法学、新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可见他们在哈萨克语言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3 期刊及基金分布分析

学术期刊是文献的砖砌体,通过对哈萨克语言研究的期刊发文量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哈萨克语言研究力度,同时,也可以为研究哈萨克语言学社提供借鉴参考。检索发现,共有哈萨克语言学研究论文582篇(不含学位论文),分布于213中刊物。发文量高的前三位期刊为伊犁师范学院学(59篇)、语言与翻译(49篇)、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5篇)。发文量10篇以上的刊物12种(包括前三位),共发文246篇,占比为42.26%;发文量5篇以上的刊物8种,共发文52篇,占比为8.93%;发文量3篇以上的刊物18种,共发文49篇,占比为8.41%;发文量在1-2篇的刊物138种,共发文235篇,占比为40.37%。可见,哈萨克语言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比较分散。213种刊物中核心期刊有11种:语言与翻译、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民族语文、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文信息学报、民族教育研究、青年急记着、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中国民族,共发文125篇,占比为21.4%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是衡量一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由此可知,目前哈萨克语言研究水平的研究深度和官渡还不够,有待进一步提升论文质量。

2.4 文献的基金分布

知网对582篇(不包括253篇学位论文)相关文献进行了所属基金分类,共分为67种不同基金项目,共有249篇论文,占总数的42.78%,如表1所示,隶属国家级的基金和计划项目有5个,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国家社科基金39篇、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8篇、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与信息化项目2篇、国家民委科研项目2篇。如表2所示,近二十年发文量5篇以上的论文依托的基金,其余基金均为各高等学校的各类项目。在以上数据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依托自然科学基金的论文较多。通过分析发现这些论文主要与哈萨克语结合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智能语言转换、IT术语等科学方面的研究。

 

2论文量前5个论文依托的基金统计(来源于作者自制)

序号

基金名称

论文数量

总占比%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9

27.71

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39

15.66

3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18

7.2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9

3.61

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7

2.81

 

2.5 主要主题及其内容分析

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有关哈萨克语言所涉及的主题不断拓展,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经统计,文献数量最多的前五个主题是哈萨克语289篇(33.41%)、对比研究65篇(7.51%)、译本研究38篇(4.39%)、翻译26篇(3%)、语言使用161.84)篇。如图3所显示,该领域研究涉及范围较广,通过对导出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这些研究涉及哈萨克语言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哈萨克语本体语法研究、汉哈互译研究、汉哈双语教学、哈萨克语与汉语或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对比研究、语言使用研究、借词研究、语码转换研究、语言文化研究等等。

2.5.1 哈萨克语本体研究

哈萨克语本体研究的内容是对哈萨克语言本身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要素及其历史演化过程做全面深化的描写和解释。从数量上看,本文所统计的有关哈萨克语本体研究论文研究在哈萨克语言研究中占据优势。这些研究借助描写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对语音和谐、音位属性、重音、语法范畴、重叠词、复合词、句法结构、附加成分、词组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5.2 对比及比较研究

依据对比语言学概念,将哈萨克语言相关的对比研究可分为微观、宏观、实践等三个层面来作总结其研究内容。首先,微观层面:将哈萨克语言的语法、语音、词汇与汉语或其他少数民语言进行对比或比较研究,其对比和比较语种主要是汉语、英语、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蒙古语等。其次,宏观层面:从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语言文化的对比最多,如汉哈颜色词、谚语的对比研究。最后,实践层面:与双语教学、汉哈翻译等相结合进行对比研究。由导出文献主题可知,近几年对汉哈译文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哈萨克语的语法、词汇、语音等方面的偏误分析来为教学提出建议。

2.5.3 语言接触研究

语言接触研究涉及内容主要是外来借词、语言使用、双语教学情况调查、语码转换等几个方面。其中借词研究和语言使用调查研究成果最多。研究借词语种主要对汉语、俄语、波斯语借词的类型及其特点、借用原因等情况进行阐释,已形成研究借词有关的理论体系。而语言使用方面主要是个案调查研究,通过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对某地区哈萨克族的语言生活进行实地调查,探讨其特点及发展趋势,展示新疆和谐语言生活。语码转换方面的研究不多,主要是对哈萨克族家庭或学生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初步归纳其特点和趋势。可见,不少学者已初步完成了对哈萨克族语言使用模式和语言态度的研究。这些研究很有价值,尤其是有利于新疆语言使用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加强民族团结,而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5.4 哈萨克语自然语言处理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哈萨克语言研究也不例外,在本文导出的样本研究论文中,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用n-gram模型,对哈萨克语的词性自动标注、固定词组自动提取、哈萨克语短语识别、词义分析、哈萨克语句法分析等做研究,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3 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的方法,对20042023年间CNKI数据库的国内哈萨克语言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别从年度发文量、主要机构、作者、期刊、基金、主题及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进行分析,从其可知,近二十年,国内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哈萨克语言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可观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展,理论和方法逐渐多元化,研究视角也有所突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高水平持续发展张力不足,希望未来更多的学者继续对哈萨克语言做多角度、深层次探究。

第一,就发文量年度分布图来看,当前哈萨克语言研究的热度在逐年降低,从2004年至2020年发文量总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可2021年又开始逐年下降。这可能是在研究方法传统、研究对象分布失衡的原因造成的。由此相关学者们需要多思考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可以多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思路。如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生态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的视角探究哈萨克语言的特征,不断拓展其领域的研究空间。

第二,就研究机构、作者分布情况来看,该领域研究实力最强的为伊犁师范大学、其次是新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从作者分布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哈萨克语言研究尚未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新一阶段的核心作者群。近几年高产发文量总体偏低,且呈现逐步减少趋势,其起因缺少一以贯之的学术思想以及作者和机构之间的合作。对此我们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机构和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以促进哈萨克语言研究广泛开展。

第三,从研究主题和内容上看,研究内容分布不均衡。通过对导出来的论文内容进行大致分析,主要集中于词汇、语法、句型、翻译、对比研究方面,而语音、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哈萨克语言变异研究较少。与此同时,研究主题的新颖性不够,内容较为局限。至于研究视角,关于哈萨克语言研究论文在理论引述方面的新引力不够,仅是简单的论述,理论创新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要积极开拓及变换哈萨克语言研究视角,可以尝试多结合其他学科,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深化和拓展哈萨克语言研究内容,推进该领域研究的创新发展。

结语

大众所知,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学术活动,它有助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升国家认同感,促进跨境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以及丰富和完善中国语言学体系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哈萨克语言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研究主题及内容不均衡、论文发表数量下降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我们应该从新的视角,将哈萨克语言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对其进行交叉研究。 同时,拓展和深化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升其理论价值。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