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天水市博物馆在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

作者:张淑霞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06-29人气:530

新时代,“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是步入“十四五”时期博物馆事业最鲜明的主题。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美好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目标,在努力讲好天水故事、展示天水形象和提升天水文化传播力等方面铆足了劲,通过举办精品展览、策划精品社会教育活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多方位多角度宣传等,不断增强全馆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扩大天水市博物馆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为群众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文化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创新办展模式,成效显著

修订完善天水市博物馆菜单式展览服务实施方案,并发布征集公告制定了《天水市博物馆策展人制度(试行)》,2023年相继推出了“瓷上风雅——宋金元瓷器主题展”“守初心 谋新篇——杨鸿森 董千睿伉俪拟捐赠红色藏品展”“翰墨寄情——郭克书画作品专题展”“十指绣乾坤——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与天水刺绣非遗传承人刘云帆先生收藏刺绣精品展”“诸相无相——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佛教造像艺术展”“巧手慧心 楮墨重生——天水市博物馆馆藏近代名人书法对联修复成果展”等多个原创展览,在各地市级博物馆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在5·18国际博物馆日策划举办的“瓷上风雅——宋金元瓷器主题展”是天水市实施的首个大型原创展,该展览以文物活化利用、“再现式”场景式搭建、沉浸式体验为主导思想,用新的思想理念、新的视角、新的设计策划布展,将“物”与“人”进行联结,让观众在沉浸式场景中体验古人的艺术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我馆将展览的形式设计、展陈模式、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宣传手册、讲解词、2023年首场公益鉴定、专题讲座及社教活动等进行统筹规划,策划了“展览+讲座+社教活动+宣传”的系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展览活动内容,不仅让展览更贴近生活,也让文物活了起来。

近年来,“到博物馆去”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很多博物馆成为观众喜爱的“网红打卡地”,观众在关注文博事业的同时,也对博物馆社会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水市博物馆秉持“一级博物馆办一级展览”的原则,不断构建自己特有的展览体系,充分发挥一级博物馆这个“大舞台”作用,密切关注文物藏品背后所隐藏的故事、知识与情感,创新展陈手段,积极策划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产生影响并引发思考与启迪的有温度的原创展览,讲述古人的生产、生活,使观众能亲临其境,沉浸式感受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同时,依托馆藏文物基础和地方特色,坚持“里扩外联”的原则,有计划地策划外展,先后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和甘肃省博物馆等开展合作,举办交流展览及馆际交流活动,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天水市博物馆用实际行动让收藏在博物馆展厅和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走出去”,走近公众的日常生活,满足广大观众多元文化需求,实现以交流促发展,以合作促发展的目的。

策展人制度使全馆各部室围绕策展人形成合力,有利于统筹整合市内外博物馆藏品资源,发挥各地市级博物馆自身优势,打造一系列成体系,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原创展览。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展览、教育融合之路,强化展览与课程的关联性,达到“以展育人,融教于观”目的。相信通过天水市博物馆不断实践,积累的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市级博物馆都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打造品牌社教,服务社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天水市博物馆从展览提升、社会教育、文物保护等方面入手,采取“多彩社教,精品研学,情景讲演”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观、听”的基础上,增加“思、动、答”的互动环节,将趣味性与知识性有效融合,优化实践课堂,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第二课堂,成为观众和青少年的网红打卡地。

为进一步做好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工作,天水市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利用馆藏资源,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围绕历史文化知识、科学常识等内容,通过课件讲授、互动体验、课本剧表演等形式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打造高质量社教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其中,研发的《陶罐与铁罐》和“我是小小毕加索”社教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社会教育项目,《赓续红色基因——天水市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课程》成功入围2022年全国社教百强案例。天水市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开展有针对性地设计社教活动内容,真正实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社教形式上,变“被动”为“主动”、变“单一”为“多元”,让社教活动真正成为青少年获取历史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打造精品社会教育活动。

三、研发特色文创,文旅融合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研发与生产品质,以研发本地特色文创产品为切入点,助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创新改革发展,致力于延伸“博物馆+”产业链,盘活馆藏文物存量空间,满足公众“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的需求,多措并举研发适合本馆实际的文创产品。一是开展定制化服务合作,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推出寻根祭祖、蜜月祈福、学生研学、国潮汉服四大类特色文化体验项目,让更多观众沉浸式体验伏羲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通过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多媒体,全方位开展文创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实现文创产品影响力的最大化;三是改变经营策略,利用线上下单,线下发货的方式,薄利多销,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与信用好、资质高、经验足的第三方合作,探索文创IP授权模式,共同开发,利润分成,将博物馆馆藏文物相关数据资源授权于成熟的专业企业进行运作,进一步实现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化、企业化;五是针对目前文创产品消费者不断年轻化的特点,研发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更具生活经验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

四、丰富馆藏文物资源,促进科研与展示提升

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发展,观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博物馆已成为文化、思想、学术交流碰撞的新领域,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呈现在眼前的展品,更多的是想通过展品本身来探索其背后隐藏的故事及其价值。天水市博物馆与时俱进,增强自身活力,充分挖掘馆藏文物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免费公开藏品信息,尽可能地向公众传播知识,也为专业人士研究提供支持,这不仅是博物馆提供基础服务的一种形式,对馆藏文物进行“与时俱进”的阐释,也是藏品活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天水市博物馆始终坚持“学术立馆、科研强馆”的理念,秉持馆藏资源的开放式研究,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搭建学术平台,加强馆际交流和馆校合作。职工参与论文、著作撰写,课题、项目申报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形成了较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五、实现高质量发展,基层文博工作人员需要干什么

博物馆如何实现藏品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建构全新的陈展体系,打造精品社教品牌,研发特色文创产品,博物馆“破圈”,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这就需要博物馆不断改革创新,让满载“老古董”的博物馆在创新中不断释放“潮”力量,实现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转化与全社会共享。这对博物馆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从事于基层文博事业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人类最为宝贵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保护文物本质就是保护历史,护佑文化传承,对于研究历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都有着重要意义。要认识到,普通的岗位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用专业和敬业的态度来诠释文物工作者的使命。

第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陈列和教育四项职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社会结构,这就要求博物馆组织一支由文物专业人才、宣传教育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博物馆的健康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其中,无论从事于文物的收集、保护、利用、学术研究,或是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研发、宣传推广,亦或是博物馆日常管理、安全保卫等工作,都要求其具备相应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要聚焦自身专业问题不断学习,通过参与各类培训班,更新知识储备,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再结合具体工作,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

同时,博物馆也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通过“请进来”“送出去”“老带新”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一批有层次、有梯队、跨学科、多领域的博物馆人才队伍,避免专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不精的问题。

第三,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新时代,博物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物“活化”是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新使命。工作人员如何兼顾文物保护与文物合理利用,将传统保护与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精心挖掘特定文物所蕴含的代表性文化元素,找准其文物信息与新时代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契合点和最佳表达方式,实现创新性发展。

进入新时代,博物馆的发展也迈入新阶段,实现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目标。下一步,天水市博物馆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围绕国家卓越博物馆建设,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在区域文博系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文物保护修复、藏品研究、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研发开放服务等方面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推动博物馆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新突破。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