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掷》:浅析现实题材电影背景下的传播意义
在当今数字化社会中,网络诈骗问题不断演变,呈现出更加复杂和隐蔽的形态,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下,电影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媒介,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扮演着传递社会信息、弘扬价值观和唤起警示的重要角色。在中国电影业界,对于网络诈骗问题的反思和呼吁也在逐渐升温,《孤注一掷》精准抓住网络诈骗的现实主题,以程序员潘生(张艺兴饰演)和模特梁安娜(金晨饰演)在卷入境外诈骗工厂的故事为引,电影不仅取材于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还以富有情感共鸣的方式,生动呈现了现代信息社会中诈骗的种种手法和复杂幕后,以及被称为第一部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的犯罪电影,这部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都是比较成功的。
《孤注一掷》的成功并非仅仅来自题材的紧贴社会现实,沃利指明,并不存在一种本质主义的电影媒介,电影的现实性并不在于它本质上具有客观记录性,而在于它展现了其身处的那个特定的技术语境和历史情境。影片以其高话题度和高票房,精准地击中了大众的情绪痛点,有效地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电影《孤注一掷》中的文化传播上的价值,重点其在情感共鸣、社会警示以及观众争议方面的影响。本文将探究《孤注一掷》背后的文化价值传播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宣教与传播相结合,传递反诈信息和社会价值观。通过对这部电影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影如何作为文化载体,通过情感共鸣、视觉传达以及与宣教,对社会产生影响,引导观众思考和讨论。
文化传播与宣教的结合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深重,电影的宣教功能被高度重视。现今,电影宣教依旧是宣传核心价值的重要功能。可见,电影的社会意义并不完全等同于其艺术价值,主流价值宣传对其影响重大,而观众对其评价与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凸显现实主义电影当中的宣教价值。
传统主旋律电影大多宣教色彩过浓,影响观众产生观影兴趣。《孤注一掷》则是偏商业化的,它通过其独特的剧情设置和文化元素,成功地揭示了境外网络诈骗的多面性,也体现了它在宣教上的成功。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情感共鸣的营造,为其赢得了观众的青睐。作为一部集娱乐性和社会意义于一体的电影,它在通过视觉、情感共鸣等方式向观众传递文化价值方面展现出创新之处。影片的开篇,就是一个反诈宣教活动的现场,等到故事结束,又重回到宣教活动中,全文相呼应,这都体现了它特有的宣教意味。它在这一设计上使得整体的逻辑都处于相对合理范围之内。一方面,其中影片中金晨饰演的美女荷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影片的吸引力。金晨此次在影片中的传神表演,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和讨论,尤其是有关角色删减片段的热议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影的话题度。另一方面,影片出现的赵支队这位女警察的身份背景,让宣教变得更为温和近人情,她自身具备的身份和行动成为了影片中有力的宣教,在现实和故事之前有所交融,容易使得观众情感上获得了一定的共鸣,她以扮演者的身份在与观者进行了更密切沟通,从而使得让观者可以更从容地去接受这种宣教方式。这类重要的角色使得影片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讨论,为电影的正面宣传造势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方位传播宣发的成功使得《孤注一掷》在上映初期就积累了高度的口碑。此外,影片对现实题材的关注也与电影《我不是药神》有着相似方向,它们都在现实中打开了一个切口,为现实社会的人群发声。“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贪心,一颗是不甘心”是影片的关键要点,这意味着人性具有复杂性,这能直接与观众内心产生共鸣。这类紧密结合现实问题的文化价值观,让电影超越了娱乐本身,使其在社会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影片还在角色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巧妙处理,结合众多实力演员的出演以及全方位传播宣发策略的精准执行,使得电影《孤注一掷》在文化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同时也为宣教的推动融入电影传播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案例。
电影《孤注一掷》的传播策略与国家整体宣传理念相符合,共同传递反诈信息和教育意义。在当前宣发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该影片选择了长时段持续曝光的方式,这不仅在吸引观众的兴趣方面取得了成功,更是在社会话题共鸣的语境中找到了契机。
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找到了切入点,精准地击中了社会痛处。这部电影深入探讨了电信诈骗这一现实问题,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贪婪因素进行了巧妙的切入,使得观众可以产生共鸣。正如有观众所言:“《孤注一掷》能火,是因为击中了诈骗这个社会痛点,一定有人会有相同的感受,不管他是被骗了10块钱还是几万块钱。”这种共鸣是电影与观众产生情感共振的关键。通过长期的宣传,影片成功地创造了与社会现实紧密关联的氛围,为传递反诈信息和教育意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文化传播方式中,影片的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王传君饰演的陆经理,他斯文败类般的形象不仅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更激起了网友心里的厌恶感,也能引得观众咬牙切齿,也映射了观众对虚伪行为的情绪共鸣。这种角色的塑造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诈骗背后的贪婪和虚伪,与影片的宣传目标相契合。
社会上对电信诈骗的讨论与关注正逐渐升温,相关科普视频和新闻不断涌现。影片巧妙地借助这些社会热点与自身内容结合,提前创造了与观众共鸣的情感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观众对于影片的热情和期待。此外,电影的宣传也适时地引用了“云南边防对得起每一个人”的爆热话题,也引起多家官媒下场为云南边防“站台”,大众对电信诈骗的厌恶、诈骗内幕的好奇,以及国家在反诈方面的付出,都与电影的核心反诈信息和社会意义紧密连接起来,为影片在观众中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精准地击中社会痛点,巧妙地运用了恐惧、贪婪和虚伪等核心情感,结合长时间持续曝光和社会热点共鸣,《孤注一掷》成功地将国家宣传的核心思想融入文化传播中,实现了与正面价值宣教相契合的文化传播目标。
多平台传播效果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与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新主流电影从模式化的政治宣教走向了更加细腻的情感刻画与个性化诉求,更加精准地把握主流话语与商业市场之间的平衡,也更加注重电影的艺术性追求,影片的宣传手段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广告宣发,还包括了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例如,电影组织了影迷见面会等活动,让观众与创作团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同时,影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有关电影制作的幕后花絮、创作团队的采访等内容,这一形式能够更好地拉近观众与影片之间的距离。这种与观众互动的方式,不仅有效增强了电影的传播力度,还可以为反诈宣传提供广阔的信息渠道。《孤注一掷》在宣发过程中采取了多种策略,有效地利用不同媒体平台,尤其是抖音平台和“应援车”等方式,实现了更广泛的宣传覆盖和深入影响,进而在社会中引发了积极的反响。
电影以剧情形式将多个碎片化的视频与新闻事件的线索串联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诈骗产业链,以戏剧化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无数个家庭所经历的悲剧。这种叙事手法既增加了影片的紧凑感,也使观众更深刻地理解诈骗事件的复杂性和危害性。通过情节的展示,电影实际上在向观众传递了反诈的教育意义,提醒大家保护自己,提高警惕。
由于题材新颖、贴合实际,影片“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的口号在宣传期间将目光投向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虽仍是我国电影票房的主战场,但近年来三四线城市消费力在不断提高。片方试图通过电信诈骗这一现实话题吸引关注,将宣发重点投入到抖音平台,该平台用户基数青年较多,覆盖群体和辐射范围比较广泛,能形成强大的传播效应。前期宣传的侧重放在展示王传君饰演角色陆秉坤的诈骗形象上,“拼一次富三代,拼命才能不失败”“想成功先发疯,不顾一切向钱冲”等具有煽动性的口号,再配以短视频紧凑、富有冲击力的快节奏来展现,非常容易留住用户的注意力。不少电影宣发方以此作为突破口,在互联网平台尝试探索多种营销方式,着力与多圈层受众建立互动关系,吸引了一众路人成为电影的潜在影迷,成功实现电影宣发的走红,甚至爆火。
影片的宣传充分地融合了关注现实的理念,通过下沉市场宣发,将影片的核心信息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在抖音平台上,传播跟影片有关的物料,与抖音KOL互动,产出热门的话题,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用户的关注。这种互动式的宣传手段让影片很快就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关注点,同时也评论区留言也引发不少观众情绪上的共鸣,借此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此外,通过“应援车”重复播放影片宣传标语,影片在这些小城市中增加了大量的曝光度,强化了路人对影片的印象,进一步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
通过这些宣传策略,电影《孤注一掷》在院线和网络平台上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影片呈现的电信诈骗危机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社会中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它的宣发策略不仅仅是简单的营销手段,更是一种社会教育工具,通过娱乐的方式引导观众增强防范诈骗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影片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方式,体现了宣教在文化传播策略中的作用,将社会教育融入娱乐之中,进而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电影《孤注一掷》在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传播策略充分展现了宣传方面的巧妙运用,通过抖音平台、社交媒体和特殊宣传手段的结合,将反诈教育融入娱乐产业,提高了公众对防范诈骗的认知和意识。这种文化传播策略在国内国际双层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传播背后的社会教育意义
影片出品方在将反诈题材电影作为社会教育工具方面,展现了一种积极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又成为社会和出品方将反诈教育传递给广大群众的理想选择。
电影通过反诈题材电影在情节设置、角色塑造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将现实社会中的电信诈骗问题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影中所展现的故事人文的价值判断决定了电影文化的传播方向,在全球化互联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输出功能日益凸显,在现实主义电影中不管是中国故事还是中国元素以至人物的内心关照,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电影在展现骗局幕后、诈骗手法的同时,也刻画了被害人的内心挣扎和痛苦。这种形象的呈现方式能够引起观众的共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电信诈骗的危害性,进而提高警惕。
电影在反诈题材电影的宣传推广中,通过多种手段持续曝光,营造了社会话题共鸣的语境。社会上关于电信诈骗的讨论与科普信息不断涌现,电影出品方将这些社会热点与电影内容相结合,创造了更为深入的影片观影氛围。影片在网络上宣传时使用较大尺度和小片段来再现网络诈骗的罪恶,并时刻告诫观众这种仿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罪恶和悲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社会话题共鸣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加深了他们对电信诈骗问题的认识。正面的宣教在反诈题材电影的制作和宣传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优秀的演员、精彩的剧情等因素,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电影中出色的角色塑造和紧凑的情节设置,让观众更容易产生代入感,从而更加投入。电影中潘生晋升失意,他希望在海外谋求更好的发展;安娜被丢失工作,被高薪诱惑进套;大学生阿天因为好奇和不服,陷入网赌深渊。这些片段化的故事串起了这群人的命运,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高压的复杂心态,同时也提醒观众勿入高薪优待的“陷阱”。这种“以身示范”的故事比直接的说教似乎更有力而直观,成功地将电影打造成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教育工具。
这类现实类反诈题材电影恰好充当了有力的社会教育工具,运用精心设计的情节和角色,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和社会热点共鸣,以及吸引人的演员和剧情,将反诈教育深入人心。通过这种文化传播不仅有效地传递了反诈信息和教育意义,还在观众中引起了对电信诈骗问题的深刻关注和警惕,为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具有实际效果的途径。
电影《孤注一掷》不仅在提供观众娱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人性、引导价值观方面展现了其难能可贵之处。电影通过深入剖析人性中的贪婪与不甘心的两面,揭示了犯罪分子如何利用这两颗心,实施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从而在公众中引起了对自身价值观和行为的思考。剧情中体现的贪婪、不甘心等人性弱点不仅仅是反面教材,更是对观众进行警示和教育的工具。通过电影中的故事,观众可以深刻认识到贪婪和不甘心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进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诈骗的能力。电影不仅通过揭示罪犯的复杂人性,提醒观众要深入思考罪行背后的因素,也以此引导观众对社会问题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观点。
与《少年的你》《我不是药神》《奇迹·笨小孩》《八角笼中》类似,《孤注一掷》的创作也让电影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立意的载体,给现实社会和重点人群开了一个表达和倾诉的窗口。影片通过深刻地探究人性弱点,展现人的心理与境外罪犯背后手段的复杂性,以及通过剧情引导观众思考和反思,实现了将反诈防骗的意义融入其中。同时也引导了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教育提供了一种鲜活、生动的方式。
结语
电影《孤注一掷》虽然在上映后受到了一些关于情节走向的批评和点映宣发的质疑,但从其所有的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却成功地展现了我国当前正面临的电信诈骗危机,引发了观众对现实问题的深度关注,唤起了共同关心社会的意识。这也体现了正面的宣教在电影文化传播中的深远意义,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教育工具的积极作用。
影片以其暴力残酷的呈现、叙事的清晰性以及直观描绘的诈骗过程,将观众直接引入了电信诈骗的现实世界,令人深感触动。这部商业电影类的现实题材影片充分发挥了“寓教于乐”的特色,通过紧凑的情节和令人震撼的场景,有力地传递了反诈的教育意义。事实上,《孤注一掷》的反诈效果可能会比一般的宣传更具力量,因为它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了诈骗的手段和危害,引发观众的深刻思考。它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电影艺术类型创作与转型的好势头,印证着新时代国产电影在创作和发展中的多元化格局,更展现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内容创作、传播、改变的多元形式。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