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时代新闻真实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闻真实要求新闻报道中的所有细节与要素都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符,即能够通过客观与真实的新闻要素再现新闻事件始末,从而展现出新闻报道的传播价值。由此可见,新闻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与底线,也是新闻工作的最高要求。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算法推送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机器写作等智能技术逐渐进入到新闻领域,为新闻真实的全面呈现带来相应挑战。面对当前困境,新闻媒体可搭建信息传播矩阵,通过多元传播渠道突破算法茧房,并将VR新闻的制作过程透明与可视化,实现新闻真实的全面呈现。同时,新闻报道可采取人机协同的方式重塑真实逻辑,在具身设备的加持下明确虚拟情境与新闻真实之间的界限,从而实现新闻真实与智能技术的同频共振。
一、新闻真实的概念与价值
新闻真实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项新闻要素都必须符合客观实际,能够通过真实无误的客观报道而展现出新闻事件发生的全貌与深层内涵,从而呈现出新闻的价值。新闻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与底线,同时也是新闻报道所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关键位置。随着传播生态环境的不断更新,新闻真实理念也变得愈加重要,在还原事实真相、引导用户舆论、重塑媒体公信等方面有着多重价值。
首先,新闻报道坚持真实性原则可在第一时间内还原事实真相,澄清不实谣言与虚假信息,为用户再现真实与客观的事件全貌。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的渠道也更加便捷与多元,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将信息发布至社交媒体平台中,实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与裂变式传递。但由于用户对于事件了解片面与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导致网络中的信息内容真假难辨,不利于事件的真实呈现。而新闻真实则有力突破网络环境中的不实信息,肃清网络信息环境,保障信息内容的真实传递。新闻报道可利用真实性原则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梳理,使用户在真实与客观的信息要素中对新闻事件形成整体认知,从而对虚假信息进行有效澄清,并及时还原事件真相,使用户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为真实信息的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新闻报道通过真实性原则可引导用户舆论,避免用户出现群体极化现象,从而营造清朗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舆论是用户对社会事件或热点现象所表达出来的意见与态度的总和,其本质是用户群体对于信息内容的意见反馈,由此可见,信息在舆论的生成与扩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信息的来源鱼龙混杂,用户难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分辨,极易被偏激的信息内容所引导,从而形成极端化的舆论现象,最终导致用户群体的情绪失控,影响网络生态环境的有序运行。新闻报道则通过真实与客观的信息内容引导用户对事件产生正确的态度,使用户在真实信息的引导下产生理性思考,继而形成正确的舆论风向,规避群体极化现象的产生,从而有效维护网络舆论环境的秩序,推动舆论走势稳步发展。
最后,媒体可通过真实与可靠的新闻报道增强媒体的公信力,从而重塑媒体权威,有效提升媒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新闻真实是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所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但部分媒体为吸引用户流量,获得用户群体的关注,摒弃新闻真实的基本底线,一昧采取夸大与拼接的方式制造新闻噱头,逐渐消解媒体的公信力与权威性,使用户对媒体所发布的新闻报道产生怀疑,背离媒体传播新闻的初衷。而新闻真实则是重塑媒体公信的唯一渠道,媒体可在第一时间内对社会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核实与调查,通过真实的新闻报道增强用户对于媒体的信任程度,使媒体真正承担其传递真实信息的重任,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中重塑媒体公信力,为媒体的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二、智媒时代新闻真实的挑战
新闻真实具有多重价值,但智媒时代的到来为新闻真实的全面与客观呈现带来相应挑战:首先,算法推送技术遮蔽新闻内容,影响新闻真实的全面表达;其次,沉浸新闻的制作存在主观干预与判断,违背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再次,机器新闻缺乏价值判断与深度剖析能力,导致新闻真实呈现浅显化趋势;最后,智能技术介入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弱化新闻真实的重要程度,不利于新闻真实的深度呈现。
1.算法茧房导致片面真实。算法推送技术所营造的信息茧房禁锢新闻真实的全面表达,反而放大片面的新闻要素使用户群体对于新闻事件的全貌产生误解,阻碍新闻报道的真实呈现。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算法分发与推送技术逐渐融入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为新闻真实带来相应挑战。算法推送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数据与用户的匹配程度将个性化内容推送给相适配的用户群体,从而使用户群体接收被算法筛选之后的信息,进入到算法所营造的茧房之中,极大的限制用户对于信息的全面了解。
算法推送技术所营造的信息茧房使用户与全面真实的新闻信息相脱节,用户群体仅能接收到片面与局部的新闻内容,而大量同质化内容的持续推送,又会逐渐封闭用户接收新闻内容的范围,使用户陷入极端的信息环境中,不利于新闻真实的全面表达。与此同时,算法茧房的存在会弱化用户群体对于新闻真实的认知能力,反而对算法推送内容产生认同,难以突破算法所打造的信息藩篱,使新闻真实被遮蔽在茧房之外,影响新闻真实的有效传递。
2.沉浸新闻突显主观干预。沉浸式新闻的生产与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选择与判断,为新闻的真实展现附加主观条件,导致沉浸式新闻报道偏离客观初衷,形成传播功能失调的负面效果。沉浸式新闻是智能媒体时代最重要的产物,其通过360度全景摄像机与VR等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再现新闻现场,使用户在沉浸式的氛围中直观体验新闻事件,实现新闻报道形式的更新与变革。但是,由于沉浸式新闻是对于新闻事件的虚拟呈现,在制作中难免会加入制作者的主观判断,对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产生冲击。
一方面,为增强用户的全景体验,展现出更好的沉浸效果,沉浸式新闻在拍摄之前会对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干预,使新闻画面与预设框架一致,这便导致沉浸式新闻中充斥着制作者的主观臆断,与新闻报道真实展现新闻现场的原则相背离。另一方面,沉浸式新闻虽是对新闻事件的还原与再现,但是新闻素材与内容的选择仍是由制作者进行把关,为使沉浸式新闻更加合理与流畅,制作者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新闻细节进行填补,破坏了新闻事件本身的真实原则,使沉浸式新闻陷入表面真实的困境。
3.机器新闻解构真实标准。机器新闻写作对海量信息进行机械化提炼,忽视信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反而将具有噱头与偏激的信息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从而在众多毫无价值的信息内容中解构新闻真实的标准,削弱新闻真实的存在感。智能媒体时代不仅使新闻报道形式发生变革,还带来新闻生产方式的更迭,机器新闻写作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机器新闻写作通过智能机器人对文本数据进行抓取与剖析,并按照模板要求将文本数据中的新闻关键词与线索自动生成新闻报道,实现新闻报道的自动化写作。但由于机器新闻存在分析浅层与价值模糊的弊端,导致机器新闻逐渐瓦解真实标准,为新闻真实带来挑战。
机器新闻写作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提炼与分析,但这始终是建立在固有模板之上,而机器新闻难以对模板之外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使新闻真实仅仅停留在表面,未能实现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除此之外,互联网环境中充斥着大量夸张、偏激等具有噱头的信息内容,由于机器新闻缺乏对于信息内容的价值判断,使得机器新闻在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时易将不实信息与虚假谣言作为真实内容进行新闻生成,从信息源头解构新闻真实,不利于新闻报道的真实呈现。
4.技术介入模糊真实边界。智能技术的介入模糊新闻报道中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割裂新闻真实与表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使用户难以及时分辨新闻的真实性,反而被虚拟的新闻环境所牵制,影响用户对于新闻的整体认知。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智能技术逐渐进入到新闻领域,为新闻报道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智能技术的加入使新闻真实由客观真实逐渐转变为体验真实,虽创新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但却由于过度放大用户的感官体验而模糊虚拟环境与新闻真实之间的边界,最终导致新闻报道违背伦理道德,与新闻真实背道相驰。
首先,VR等智能技术与新闻报道相联合可为用户营造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为增强用户体验,VR新闻会通过夸大或虚构新闻细节的方式刺激用户感官,违背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原则,不利于用户接收真实的新闻内容;其次,用户在体验VR新闻报道时,更加侧重于关注虚拟的新闻氛围,而忽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弱化新闻真实的重要程度,使新闻真实陷入到被动的位置中;最后,智能技术的加入使用户完全沉浸在虚拟环境中,难以及时分辨虚拟与现实的区别,导致用户对于新闻真实的理解局限于虚拟环境中,不利于用户对于新闻真实内容的全面了解,从而模糊新闻真实的伦理界限。
三、智媒时代新闻真实的应对策略
面对智能媒介对新闻真实的挑战,新闻媒体需搭建信息传播矩阵突破算法茧房,通过可视与透明的新闻生产方式避免主观干预情况出现,确保新闻真实的全面呈现。同时,新闻报道可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重塑真实逻辑,并引入具身设备明确虚拟情境与新闻真实之间的界限,实现智能技术与新闻真实的有机融合。
1.搭建传播矩阵突破算法茧房。新闻媒体可通过搭建信息传播矩阵的方式突破算法茧房对于用户群体的信息禁锢,为传递真实与全面的新闻报道提供畅通渠道,从而使用户对新闻真实进行充分与全面的了解。算法茧房虽然利用技术分发与推送的方式将用户所获取的信息内容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但其也只能在单一的传播渠道中进行推送,无法在多元渠道内进行大范围的覆盖与禁锢。新闻媒体可把握算法推送的弱点,在微博、微信、抖音等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中开设官方账号,并根据媒体特征发布相适配的新闻内容,通过多方位的传播矩阵突破算法技术所营造的信息茧房,从而为用户提供全面与真实的新闻供给,使用户对新闻事件与社会现象有充分的了解,实现新闻的完全真实。
人民日报作为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肩负新闻传播与舆情引导的重任,是新闻领域的领航者。为坚持新闻的全面真实原则,人民日报在中央厨房机制的支持下搭建媒体传播矩阵,拓宽新闻报道的传播渠道,使用户得以通过多种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新闻信息,加速新闻报道之间的流动与传递,有效突破算法技术所营造的信息茧房,为新闻的全面真实提供有力支持。
2.新闻生产可视规避主观判断。新闻报道可通过新闻生产可视化的方式将新闻制作的流程进行展现,从而在透明的制作环境中规避主观选择与判断,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沉浸式新闻虽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但其制作过程中仍掺杂着制作者的主观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与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相违背。为避免沉浸式新闻报道中出现主观判断的情况,新闻报道可对制作的流程进行可视化公开,即向用户介绍新闻制作的依据与来源,并将直播技术与沉浸报道相结合,使用户在时空共享中直观感受新闻的内容,减少二次制作对于新闻真实的破坏,从而在可视化的过程中保障新闻的真实原则。
例如央视频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通过VR360摄像机与超高清直播技术为用户提供VR沉浸式赛事直播,用户可通过可穿戴设备身临其境的参与到比赛过程中,增强用户的观赛体验。与此同时,在央视频的VR直播中,其采取多视角与多画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比赛的全部过程,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观看视角与画面,通过全程可视的方式弱化制作者对于新闻报道的主观干预。VR沉浸式赛事直播可向用户呈现比赛过程中的全貌,并利用直播的方式减少二次剪辑对于新闻真实的破坏,使沉浸式新闻报道实现整体真实成为可能。
3.人机共同联合重塑真实逻辑。新闻报道可通过人机联合的方式重塑机器新闻写作的价值取向与真实逻辑,在专业记者的加持之下共同制作出真实与客观的新闻报道,从而为新闻真实的呈现提供有力支持。机器新闻写作虽然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与速度,极大的提升新闻报道的制作效率,但其归根结底仍缺乏深度剖析与思考的能力,导致新闻报道中的真实要素仅存在于表面,未能展现出新闻真实的本质内涵。为解决机器新闻写作所带来的瓶颈,新闻报道可采用人机联合的方式对机器新闻写作进行补充与纠偏,在发挥机器写作优势的同时加入专业记者的深度剖析,从而在两者的有机联合中生产出具有价值深度与人文温情的新闻报道,重塑机器新闻写作的真实逻辑。
“快笔小新”是新华社第一位机器人记者,它会根据数据信息快速生成新闻稿件,有效提升新闻报道的速度与效率。新华社充分发挥“快笔小新”的数据分析优势,将其运用至大型会议与国际赛事中,通过即时数据采集、加工与整理的方式为记者的新闻报道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从而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前提下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实现机器写作与新闻真实的深度融合。
4.引入具身设备明确新闻边界。新闻报道可将具身设备融入到报道内容中,通过直观的感官与触觉体验明确虚拟环境与现实新闻之间的边界,从而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始终保持理性判断,实现新闻真实与智能技术的同频共振。具身设备是智能技术领域不断更新迭代的新产品,其可以通过专业装置延伸用户的感官与触觉,使用户与虚拟情境中所存在的要素进行交互,从而在虚拟氛围中产生现实感知,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效连接。在具身设备的加持之下,用户可明确分辨虚拟氛围与新闻真实之间的界限,继而注重对于新闻内容的探索与理解,为新闻在虚拟氛围中的真实表达提供技术支持。
央视网曾推出VR新闻《一个机场,空铁联运保证一路畅游》,通过全景式的VR展示为用户全面展现大兴机场的整体构造与设计理念,使用户可在沉浸式的情境中对大兴机场有深入了解。与此同时,用户可通过具身设备进入到大兴机场之中,亲身探索大兴机场的结构与建筑,使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大兴机场的认识,从而在亲身体验中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实现智能技术与新闻真实的有机融合。
四、结语
智媒时代的到来为新闻领域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智能技术的加入为新闻的真实呈现带来相应挑战。面对现存困境,新闻媒体需及时搭建信息传播矩阵,通过多元信息传播渠道突破算法茧房,为用户呈现全面与完整的新闻报道内容,并将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透明化,利用可视的直播技术规避制作者的主观判断,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与客观。同时,新闻报道可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重塑新闻真实的传播逻辑,并联合具身设备明确虚拟情境与现实新闻之间的界限,从而真正实现智能技术与新闻真实的同频共振。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