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功能及价值之维

作者:贺亚君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1-09人气:452

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坚定不移地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虽是崭新的概念,但有着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生成发展过程,探索中国精神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基本功能和价值维度对充分调动起各方积极的精神因素、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精神概念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核心始终重视在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中推动国家精神的构筑。毛泽东强调“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率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培育了众多革命精神成果,丰富中国精神的宝库,极大地提振了人民的精神状态。文革结束,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冲破思想和精神的束缚,在改革开放壮举中孕育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新局面。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明确概括,并且要求将民族精神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各个环节。胡锦涛在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并列提及,明确这两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双翼”,这些论述并没有明确使用“中国精神”这一概念。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问题,不失时机地提出“中国精神”这一原创性概念,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进一步提炼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并高屋建瓴地评价其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此后,又在不同场合持续深化对中国精神内涵的提炼,描绘其多样化的精神形态,阐释其时代价值,科学规划其弘扬进路,从而开辟了中国精神理论的新境界。

二、中国精神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新时代中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吸收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精华,借鉴了人类一切优秀精神文化成果,是极具感召力、引领力的道德典范,深刻影响和感召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信仰,引导人们在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做出正向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并给予正向或者负向的评价和心理暗示,鼓励人们追求完满的精神境界,避免精神信仰的缺失最终湮没在物欲的洪流中。中国精神的这一功能成为开展思政工作的前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内容。

(二)激励功能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能够繁衍不息、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在受到外敌入侵、亡国灭种的危机时,中华儿女自觉地维系在一起,奋力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表现出前赴后继、生死以赴的行为选择;在建设的和平时期,中国精神则在有形无形中转化为全国人民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创新的实际行动。当今中国精神不仅激发了全国各族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磅礴力量,更在各行各业间搭建起互助合作的精神桥梁,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凝聚功能

历经漫长岁月,中华民族在共同的地域上进行生产生活实践,逐渐孕育出了一种趋同且稳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动机、情感倾向,共同构筑了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另外,在各民族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华夷同源”、“天下一家”及“四海皆兄弟”等整体性观念突破了狭隘民族观,其影响力在各民族的代际传承中不断增强,成为各民族思想意识的粘合剂、行为认知的催化剂,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各族人民共同的血缘与文化认同,为民族的融合与交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贯穿其中的中国精神始终能够凝聚伟大民族力量。

(四)教化功能

中国精神是一双无形的手,具有道德教化功能。回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法等诸家学派纷起,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尤其是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追求,构成了中国精神的精髓,其中明私德、守大德、严公德的价值观成为涵养个人私德、培育社会公德的源泉活水。基于这些道德理念的乡规民约乃至现代社会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无一不塑造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规导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此外,中国精神还包含许多修身养德的理论和方法,人们通过运用“以礼克己”、“学思并重”、“养心”、“慎独”等方法来明理欲、明公私、明义利之辩,在理想性的呼唤中清晰思想和坚定信念,在追求完满人格过程实现精神的高扬。

三、中国精神的价值之维

(一)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物质发展的单向度追求,中国梦的实现必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精神向来就是行动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之源,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精神的动力支撑。中国精神的实践必然指向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其心系国家前途、崇尚社会和谐、关注人性内在成长的精神底色高度契合中国梦所内涵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精神层面基本要求,明确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要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在在这一进程中始终发挥着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时代价值追求、整合社会意识的功能作用,激励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担当使命中不断再创佳绩,持续不断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的精神动力。

(二)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强力支撑

任何一种发展道路都以某种理论和价值作为支撑,中国道路的探索也离不开中国精神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所犯的错误以及所遭受的挫折,根源就在于没有廓清思想和精神上的迷雾,在实践中不自觉坚持“本本至上”,以至于走了很多弯路。而后,“求实”精神和“实践标准”的根本原则成为开路先锋,科学地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不断地扫除各种消极的精神干扰,在林林总总、层出不穷的问题上保持高度的精神定力,以此达到认识上的深化、实践上的丰富,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和中国精神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迈向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康庄大道。然而中国的迅速崛起反复确证了中国模式的合理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这一奇迹的背后正是与中国精神的基因塑造密切相关。

(三)中国精神是中国力量的凝聚纽带

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共同创造和拥有的精神力量,是我国各民族互联互通的精神纽带。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下家国一体、祖国至上的爱国主义基因深深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始终是中国精神中跃动的主旋律;五千年中华民族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同类价值意识已然超越狭隘民族观,这种隐入内心而不知的情感认同是民族个体产生凝聚与亲和的基础。回顾历史不难发现,艰难困苦非但没有压弯中华民族的脊梁,反而融通于中国人民的血脉的中国精神便会爆发出磅礴的力量,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使社会各方力量迅速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团结一心,支撑着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