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新疆舞蹈创作路径研究
进入新时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背景下,新疆舞蹈创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题材内容上,新疆舞蹈创作紧扣时代脉搏,以人民为中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以多样化的视角反映社会生活,展现时代风貌;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主题,书写伟大时代的恢宏画卷;彰显新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在创作路径上,新疆舞蹈工作者立足于新疆丰厚的文化沃土,以文化自信为底色,在继承与创新中探索振兴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生活,用舞蹈讲述新疆故事;提升文化自觉,勇于进行艺术创新,以更加多元开放的艺术视野擘画时代画卷;加强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互鉴,推动新疆舞蹈繁荣发展;强化理论建设,以精品力作引领新疆舞蹈创作实现新的飞跃。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大有可为,必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更加磅礴的艺术力量。
1.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和铸牢,他强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为新时代新疆舞蹈工作者践行文化自信、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舞蹈更是各民族情感交流、心灵撞击的重要媒介。新疆舞蹈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舞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独特作用,充分运用新疆丰富的舞蹈资源,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优秀作品,阐释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引导各族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要在作品创作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古丝绸之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要饱含情感地描绘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亲如一家、和衷共济的温馨场景,用中国梦串起中华儿女的美好未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新疆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新疆舞蹈要主动担负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积极挖掘"一带一路"、兵团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等宝贵素材,用独特的舞蹈语言向世界讲述新疆脱贫攻坚的伟大奇迹,讲述新疆"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的生动故事,展现新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图景。要深入挖掘反映新疆稳定发展的先进典型,塑造"最美维稳卫士"、"最美基层干部"、"最美退伍老兵"等英模人物,用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激发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只有这样,新疆舞蹈才能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彰显价值、贡献力量,成为增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力量。
2.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的现实题材与表现特色
2.1反映社会生活,展现时代风貌
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反映当地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以《十年》这部舞台剧为例,它生动展现了疏附县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剧目分为"小院""校园""家园"三幕,通过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音乐,呈现出疏附县在民生、民情、民心、民风等方面的新变化。舞台剧融合了歌曲、舞蹈、情景剧、灯光秀等多种艺术形式,将"新时代的新疏附"编织进一个个生动的艺术形象中。演员们身着精美服饰,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展现各族儿女的真实生活写照。通过这样的艺术创作,反映了当地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喜人景象。这种创作方式既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的特色。
2.2聚焦重大主题,讴歌伟大时代
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紧扣时代脉搏,聚焦重大主题,创作了一批反映新疆发展成就的优秀作品。以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为代表,该作品以《舞从天山来》《歌飞新丝路》《交响昆仑情》三大篇章为核心,全方位展现了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特色。作品巧妙融合舞蹈、声乐、史诗吟唱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了新疆的大美风光和人文之美。如《龟兹乐舞》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重现了古老石窟壁画的风采;《江格尔》等史诗片段的呈现,展示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这些作品不仅成为新疆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也推动了新疆与援疆省市的文化交流互鉴,展现了新时代新疆的发展成就和文化魅力,唱响了时代主旋律。
2.3彰显地域特色,凸显民族风情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13个世居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音乐舞蹈艺术,这些艺术经过历代艺术家们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新疆舞蹈在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养分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推陈出新,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又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艺术风格。如大型音舞诗画《木卡姆印象》在保留木卡姆原有艺术表现形式的同时,融入了现代多媒体设计、影像创作等元素,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男子群舞《阳光下的麦盖提》则将刀郎节奏与山东鼓子秧歌巧妙融合,创造出热烈奔放的舞蹈风格。此外,新疆舞蹈还注重跨界融合。歌舞剧《玛纳斯》将民族史诗与民间舞相结合,采用歌舞兼备、叙事抒情的表现形式,使千年史诗更易为观众接受。这些作品通过创新手法,展现了新疆各民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色,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新疆舞蹈创作路径
3.1坚定文化自信,探索艺术振兴之路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广大舞蹈工作者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深入挖掘新疆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从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舞蹈、服饰、器物中提炼艺术元素,用现代舞蹈语汇诠释和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要敏锐捕捉时代脉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新疆各族人民的奋斗实践、价值追求紧密结合,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感人的优秀作品。
如大型民族舞剧《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的峥嵘岁月为背景,通过塑造英雄人物尼加提的艺术形象,深刻揭示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历史必然,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舞蹈诗剧《老兵故事》则以独特视角关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拓荒史,通过"军旗的红""热血的红""青春的红"等9个红色故事,再现了兵团战士在戈壁荒滩放飞青春梦想、昂首阔步走向幸福生活的感人画卷。该剧运用坎土曼开垦、青石板烙饼等场景,生动展现了兵团人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新时代新疆舞蹈工作者唯有坚定文化自信这一"定海神针",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汲取力量,才能推动新疆舞蹈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新的辉煌。要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引领,激发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在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充分理解和把握中实现艺术表现力的根本性提升。只有扎根中华文化沃土,新疆舞蹈才能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吸收多元文化滋养,焕发出更加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3.2扎根人民生活,用舞蹈讲好新疆故事
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讲述各族群众的喜怒哀乐。要积极反映新疆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特别是要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通过舞蹈艺术形式展现新疆农村牧区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舞蹈《阳光下的麦盖提》充分体现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编导张鹏通过跟随基层干部和驻村干部走街串巷,深入体验当地村民的真实生活,将所见所闻融入作品中。这种接地气的创作方法,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作品聚焦新疆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展现了麦盖提县各族群众团结和谐、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场景。如舞蹈中"白衬衣"角色代表了在新疆工作的干部,体现了他们为百姓办实事的形象。同时,舞蹈演员团队由多个民族组成,也反映了新疆民族团结的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阳光下的麦盖提》通过22名小伙子奔放欢快的舞姿,展现了新疆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品融合了刀郎舞、现代舞和鼓子秧歌等元素,用富有创新性的舞蹈语言表达了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部作品源于火热的生活实践,以质朴的艺术形式唤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它不仅在专业舞蹈界引起轰动,也让观众感受到了新疆社会发展的喜人变化,展现了新时代新疆的美好图景。
3.3勇于艺术创新,提升舞蹈表现力
新时代新疆舞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勇于进行艺术创新,不断提升舞蹈作品的表现力。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提升作品表现力。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挖掘新疆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如《热瓦普情歌》以"牧羊人热瓦甫"为道具,融合和田地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舞蹈风格,展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要勇于吸收现代舞蹈元素,实现艺术升华。如《乌兰的策马之梦》巧妙运用办公椅为道具,通过现代舞编舞技法表现青春与自由的主题。《蜕变》则聚焦当代人心理状态,以黑白两个人物的对抗象征内心矛盾,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此外,新疆舞蹈创作注重舞台呈现的创新。如《铅华·满壁》从克孜尔石窟壁画中汲取灵感,融合当代审美,丰富了中国古典舞的语汇。《昆勒尔·畔》《乡·水》则将水的意象融入哈萨克族舞蹈元素,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舞台效果。
这些作品体现了新疆舞蹈工作者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求艺术突破的追求。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当代的舞蹈语言,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推动新疆舞蹈事业高质量发展。
3.4加强交流互鉴,实现协同发展
新时代新疆舞蹈要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加强与区内外舞蹈界的交流互鉴,努力实现协同发展。一方面,要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舞蹈节、舞蹈比赛,展示新疆舞蹈的独特魅力。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学习借鉴不同舞蹈流派的先进经验,在交流碰撞中实现共同提升。另一方面,要主动"请进来",邀请国内外知名编导、舞蹈家来疆举办讲座、工作坊,为新疆舞蹈工作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讲好新疆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新疆舞蹈的国际影响力。如近年来新疆艺术剧院先后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演出,受到当地观众的高度赞誉。
同时,新疆舞蹈要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交流合作,鼓励跨界跨领域的创作实践。要发挥高校舞蹈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势,为新疆舞蹈输送更多德艺双馨的舞蹈人才。要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新疆舞蹈发展相关课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新疆舞蹈创作提供智力支持。
3.5注重人才培养,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人才是文艺创作的根本,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新疆迫切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舞蹈人才队伍。比如,新疆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立足新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文旅局携手开展校地合作,以"订单式"培养模式为当地输送舞蹈表演人才,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学生搭建了实现艺术梦想的广阔舞台。
2021年7月,附中与塔县文旅局签署人才培养协议,面向塔县招收舞蹈表演专业学生20名。三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思想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同时强化实践育人,组织学生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在为民演出中砥砺艺术初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正如毕业汇报展演上家长所言,孩子们不仅圆了艺术梦,也在老师悉心教诲下收获了人生成长。
这一成功实践彰显了校地合作在舞蹈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优势。高校舞蹈专业要主动对接基层文化单位,根据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让课程更接地气、让技能更适用。各地州市文旅部门要创新用人机制,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要建立常态化的人才交流机制,支持优秀舞蹈人才来疆挂职锻炼、担任客座教授,带动当地舞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
4.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定不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不断推进文艺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疆舞蹈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新疆舞蹈创作的灵魂。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蹈作品,书写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