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动作训练体系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球教学中的应用
功能动作训练体系(Functional Movement Training System, FMTS)通过优化人体基本动作模式,提升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为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支持。网球作为一项高强度、快节奏的对抗性运动,对运动员的协调性、灵活性、力量和耐力要求极高。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技术指导和专项训练,忽视了学生动作模式的基础性训练,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良动作习惯,甚至产生运动损伤问题。
功能动作训练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在网球技术动作的掌握上更加精准、流畅,通过提升核心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性,显著改善学生的体能和运动表现。因此,研究功能动作训练体系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功能动作训练体系的基本理论
FMTS强调运动功能的基础性,人体的运动表现并不是取决于单一的运动能力或技术水平,而是依赖于基本的动作模式如蹲、跨步、旋转等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通过系统地训练基础动作模式,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运动能力,减少因动作不规范或不协调导致的运动损伤。
FMTS注重动作筛查(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ing, FMS),通过对个体的基本动作模式进行筛查,识别出动作中的缺陷和不足。基于FMS的结果,教练可以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改善其功能动作,进而提升整体运动表现。
FMTS还强调训练的全面性和个性化。功能动作训练不仅包括力量、柔韧性、平衡和协调等方面的训练,还关注训练的个性化调整。每个人的身体结构和运动能力不同,通过对个体差异的分析和调整,更有效地满足每位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FMTS倡导运动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和运动实践中,提高运动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运动员在日常活动中自然地应用训练成果,从而在实际比赛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2.功能动作训练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1优化学生网球技术动作
网球是一项对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和爆发力要求极高的运动。网球的技术动作,如发球、击球、接球等,都需要精准的动作控制和稳定的身体姿态。然而学生在学习网球技术时,会面临技术动作不规范、力量分配不均、运动损伤等问题。
FMTS通过对学生基本动作模式的筛查,识别出影响网球技术动作的潜在问题。通过FMS筛查,教练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些动作中的不足之处,例如步伐不稳、挥拍姿势不正确等,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训练。
稳定的核心力量、协调的下肢动作和灵活的上肢活动等良好的基础动作支持确保网球技术动作的高效执行,功能动作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基础动作的质量,使学生在进行网球技术动作时更加流畅自然,从而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力量输出。
网球技术动作由多个动作环节协调完成,FMTS注重动作的全面性和连贯性,功能动作训练帮助学生改善全身动作的协调性,使得发球、击球、跑位等动作能够更好地衔接,从而提升整体的技术表现。
2.2增强学生体能
核心力量是网球运动中的关键因素,它影响到运动员的稳定性、力量传递以及击球的准确性。功能动作训练通过针对核心肌群的训练,提高核心力量的稳定性和发力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网球运动中更好地控制身体,提升击球的爆发力和稳定性。功能动作训练利用多维度的动作训练,增强学生的全身肌肉协调性,使其在快速移动和击球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稳定和高效。
网球运动中的快速变向、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功能动作训练通过动态的伸展和反应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场上的快速变化,提高运动表现。
3.功能动作训练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3.1整合网球专项动作与功能性动作
在日常网球训练中,加入核心力量、平衡和协调性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在发球和击球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功能性动作作为技术动作的辅助训练,如动态平衡练习、核心力量训练等,提升学生在击球过程中的力量和稳定性,还能增强其在运动中的整体协调性。
侧向滑步“绕八字”训练是提高脚步移动灵敏性的重要训练方式,通过不断的侧向滑步和绕八字移动来模拟网球场上的快速反应和移动需求。训练时,运动员在地面上设置两个锥形标志,保持半蹲姿势,双脚快速滑步绕八字前进与后退。此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始终保持身体稳定,并注重双脚的协调移动。通过该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横向移动能力,增强平衡感和灵敏性,使他们在比赛中能快速调整位置,做好准备击球。
哥本哈根支撑主要用于强化大腿内收肌和侧腹部力量,是网球运动中常被忽视的部分。动作开始时,运动员侧卧,将一条腿放在抬高的支撑物上,另一条腿悬空,双手支撑身体。随后,依靠大腿内侧和侧腹部的力量将身体抬起并保持稳定。该训练有助于提升下肢力量和侧向核心稳定性,强化运动员在场上的横向移动能力,同时减少大腿内收肌群的受伤风险。
为了进一步增强下肢后侧链肌群的力量,引入臀桥机训练。运动员仰卧在地面上,双脚放置在臀桥机上,抬高臀部直到身体从肩膀到膝盖呈直线。这个动作不仅能够加强臀部和腿后侧肌群的力量,还能改善脊柱稳定性,帮助运动员在击球和快速移动时保持身体平衡。这一训练对于提升起跳时的爆发力和快速变向时的力量传递具有关键作用。
注水袋左右侧向转体训练是强化腰腹部力量的重要手段。训练通过不稳定的注水袋提供额外的挑战,要求运动员在稳定核心的同时进行左右转体。运动员双脚略宽于肩,双手持注水袋进行左右侧向转体动作,重点是控制力量传递的平稳性。这一训练能够大幅提高腰腹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帮助运动员在击球时有效传递全身力量,通过腰腹的螺旋链条将力量从下肢传递至上肢,最终提高击球的力度和准确性。
在整合训练过程中,定期评估学生的功能性动作和网球专项动作的表现非常重要。教练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将整合训练的成果应用到实际比赛中是评估训练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模拟比赛环境和实际对抗,检验功能性动作训练与网球专项动作整合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训练成果转化为实际比赛中的优势。
3.2基于动作筛查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
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动作筛查,教练可以发现学生在灵活性、力量、平衡和协调性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例如,学生可能在下肢力量不足或上肢灵活性不够,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其网球技术动作的执行。根据动作筛查的结果,分析学生的功能性缺陷,确定训练的重点领域。如果筛查发现学生在核心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那么核心力量训练就需要成为个性化训练方案中的重点。通过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时,需要将功能性训练与网球专项训练相结合。对于需要提高下肢力量的学生,设计包含深蹲、跳跃等力量训练的课程,同时结合网球跑位练习以增强其实战应用能力。训练计划应包括针对性训练、技术动作练习以及恢复训练,确保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
在实施个性化训练方案时,需要定期对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对学生在功能性动作和网球技术动作中的进步进行跟踪,可以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例如,如果学生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实际网球技术中表现仍不理想,教练可以进一步调整训练重点,确保训练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根据阶段性评估的反馈,调整个性化训练方案,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
3.3加强灵活性与平衡能力针对性训练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活性和身体平衡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运动员需要频繁地进行快速变向、急停和重新启动等动作。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这些能力,不仅能优化学生的技术动作,还能降低受伤风险。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良好的灵活性能够使其在击球和移动时更加自如,减少动作的受限。通过动态伸展和静态拉伸两部分开展训练计划。动态伸展(如高抬腿、跨步走)可以提高运动中的活动范围和肌肉温度,而静态拉伸(如站立前屈、坐姿伸展)则有助于增加静态状态下的肌肉柔韧性。通过定期进行训练,学生的灵活性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在网球运动中表现得更加灵活和自如。
平衡能力是网球运动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快速变向和急停时的稳定性。针对平衡能力的训练进行单腿站立、平衡板训练和不稳定表面上的练习等训练。单腿站立练习能够增强下肢和核心的稳定性,而平衡板训练则通过提供不稳定的支撑面,挑战学生的平衡控制能力。不稳定表面上的练习(如在弹力垫上做动作)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在真实比赛场景中的平衡能力。
将灵活性和平衡训练融入网球专项训练。在网球的跑位练习中加入平衡板训练,或者在击球练习中进行动态伸展。这样的训练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平衡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在实际网球动作中更好地应用这些能力,提升技术动作的效果和稳定性。
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提升需要长期坚持和多样化的训练。除了常规的训练,还可以结合不同的运动形式和器械,如瑜伽、普拉提等,以增强训练的趣味性和效果。
3.4强化动作协调与反应能力训练
动作协调性训练旨在提高学生在各种运动任务中的协调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各部位的同步运动。具体训练可以包括复杂的步伐练习、敏捷训练和综合协调训练。引入梯子训练提升步伐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借助多方向的敏捷训练(如锥形标志绕桩跑)增强全身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学生在快速变换动作时,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反应能力是网球运动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快速反应不仅依赖于良好的视觉和听觉能力,还需要高效的神经肌肉协调。通过反应训练(如反应球训练、光点反应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例如,使用反应球进行训练时,教练可以抛掷不同方向的球,学生需要快速做出接球反应。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即时反应能力。
结合专项技术动作进行协调与反应训练。在网球训练中,可以将协调性和反应训练融入实际技术动作的练习。例如,在击球练习中,加入随机变化的球速和方向,要求学生根据变化的球路快速调整击球动作,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强化其在实际比赛中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复杂情况。
创建综合性的训练场景可以模拟比赛中的实际情况,提高训练的实用性。在训练中设置障碍物和移动目标,要求学生在完成指定动作的同时,避开障碍物或追逐目标。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场景中提高协调性和反应能力,使其在真实比赛中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各种挑战。
4.结语
功能动作训练体系(FMTS)在高校体育网球教学中的应用,为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路径。通过对基础动作的优化、灵活性和平衡能力的强化,以及协调和反应能力的提升,FMTS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网球技术动作上取得显著进步,还能够在运动表现和身体素质方面获得全面提升。未来要加强FMTS体系的应用,提升网球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 《网球天地》 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