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在学前教育中,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还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舞蹈创编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目标往往缺乏清晰的界定和针对性。一方面,部分院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于注重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创编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将精力集中在模仿和掌握既定的舞蹈动作上,缺乏对舞蹈创编的主动思考和实践。另一方面,教学目标未能充分考虑学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短暂、身体协调性较弱等特点,需要教师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创编教学。然而,现有的教学目标往往未能与学前儿童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有效地开展学前儿童舞蹈创编教学工作。
1.2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舞蹈素材方面,主要以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和古典舞蹈为主,对现代舞、流行舞以及儿童自创舞蹈等新兴舞蹈形式的涉及较少。这使得学生的舞蹈视野相对狭窄,难以满足学前儿童多样化的舞蹈兴趣需求。其次,教学内容中对舞蹈创编理论的讲解不够深入系统。学生缺乏对舞蹈创编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的全面理解,在实际创编过程中往往凭感觉进行,缺乏理论指导。此外,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结合不够紧密。例如,与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的融合不足,无法充分发挥舞蹈教育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1.3教学方法传统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式较为普遍,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舞蹈动作,但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对舞蹈创编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性和合作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少,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但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1.4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评价标准单一。主要以学生的舞蹈技能水平和创编作品的完成度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在创编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其次,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往往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较少,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评价过程缺乏动态性。只注重对学生最终作品的评价,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发展关注不够,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能力。
2.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2.1明确教学目标
2.1.1培养舞蹈创编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生活、兴趣和心理特点,学会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选取富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舞蹈主题。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园的活动、与幼儿交流互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等方式,挖掘适合舞蹈创编的主题素材。同时,培养学生对不同主题的分析和提炼能力,确保主题鲜明、集中,能够为舞蹈创编提供明确的方向。教授学生掌握舞蹈的基本结构形式,如开头、中间、结尾的设计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情节的推进、情感的起伏来构建舞蹈的整体框架。结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注意力规律,设计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和变化的舞蹈结构,使舞蹈作品既易于理解又充满趣味。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动作。同时,根据学前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适合学前儿童的舞蹈动作,确保动作安全、简单、易学,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发展。
2.1.2培养舞蹈教学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舞蹈教学方法,如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并学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可以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让学前儿童在游戏中感受舞蹈的乐趣;对于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前儿童,可以采用示范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前儿童的舞蹈技能水平。指导学生掌握舞蹈教学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讲解、示范、练习、复习等环节,并学会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舞蹈学习,确保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教会学生如何对学前儿童的舞蹈学习进行评价,包括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手段等。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关注学前儿童的学习进步和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学前儿童鼓励和反馈,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1.3培养综合素质
通过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分析舞蹈的艺术特点、参与舞蹈创作和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舞蹈的动作、音乐、服装、舞台设计等方面感受舞蹈的美,并能够将这种审美体验传递给学前儿童。鼓励学生在舞蹈创编和教学中大胆创新,尝试新的舞蹈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开展创意舞蹈活动、组织舞蹈创编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舞蹈创编和教学实践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舞蹈创编任务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合作,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2.2丰富教学内容
2.2.1舞蹈创编理论知识
讲解舞蹈创编的审美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等,让学生了解在创编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例如,审美性原则要求舞蹈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感,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突破传统,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的舞蹈作品;教育性原则强调舞蹈作品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详细介绍舞蹈创编的方法和步骤,包括主题确定、素材收集、结构设计、动作创编、音乐选择、服装道具设计等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舞蹈创编的具体方法和流程,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介绍民族民间舞蹈、古典舞蹈、现代舞蹈、儿童舞蹈等不同舞蹈风格的特点和创编技巧,让学生了解各种舞蹈风格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拓宽学生的舞蹈视野。同时,结合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舞蹈风格进行创编。
2.2.2舞蹈素材的积累
组织学生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如蒙古族的筷子舞、藏族的锅庄舞、傣族的孔雀舞等。让学生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韵律和风格特点,为舞蹈创编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通过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收集和整理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分析其舞蹈动作、音乐、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的舞蹈创编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学生观察学前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从中提取适合学前儿童的舞蹈动作和表现形式,创作出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的儿童舞蹈作品。适当引入现代舞蹈和流行舞蹈的元素,让学生了解现代舞蹈的创新理念和流行舞蹈的时尚魅力。通过学习现代舞蹈和流行舞蹈的创编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创编思路,使学生的舞蹈作品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2.2.3舞蹈创编实践
引导学生根据学前儿童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教育需求,确定具有针对性和教育意义的舞蹈主题。例如,可以以 “我爱我的幼儿园”“小动物的狂欢”“美丽的四季” 等为主题,进行舞蹈创编。同时,鼓励学生在主题确定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独特的主题创意。在确定舞蹈主题后,指导学生进行舞蹈结构的设计。根据主题的要求和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设计出简洁明了、富有节奏感和变化的舞蹈结构。可以采用开头引入、中间发展、结尾高潮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舞蹈结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自然界中、民族民间舞蹈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舞蹈动作。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舞蹈动作的安全性、简单性和易学性,确保学前儿童能够轻松掌握。
2.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2.3.1案例教学法
教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创编案例,包括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舞蹈作品。这些案例可以来自专业舞蹈团体的演出、幼儿园的舞蹈活动、学生的优秀作品等。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案例的舞蹈主题、结构设计、动作创编、音乐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和创新之处。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舞蹈创编的实际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编灵感。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案例进行舞蹈创编练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案例,模仿其创编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和改编。通过模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3.2小组合作学习法
根据学生的舞蹈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中,一般以 4-6 人为宜。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完成舞蹈创编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舞蹈主题、设计舞蹈结构、创编舞蹈动作、选择音乐和服装道具等。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和特长,鼓励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小组完成舞蹈创编任务后,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并介绍创编思路和过程。展示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小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水平和评价能力。
2.3.3情境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生动有趣的舞蹈教学情境。例如,可以创设幼儿园舞蹈活动情境、童话故事情境、民族风情情境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舞蹈创编和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创设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境,感受情境中的氛围和情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音乐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境,为舞蹈创编和教学提供灵感和素材。学生在融入情境后,根据情境的要求进行舞蹈创编和教学实践。在创编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情境的特点和情感,使舞蹈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2.3.4项目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项目主题和任务。项目主题可以是一个舞蹈创编比赛、一个幼儿园舞蹈活动策划、一个舞蹈教学课件制作等。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在接到项目任务后,进行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进行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并介绍项目实施的过程和方法。展示结束后,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项目成果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项目成果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项目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
2.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2.4.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作业的质量、完成的及时性、创新性等方面。可以通过批改作业、作业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舞蹈创编实践、舞蹈教学实践等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2.4.2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舞蹈创编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舞蹈主题的选择、舞蹈结构的设计、舞蹈动作的创编、音乐选择、服装道具设计等方面。可以通过作品展示、作品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舞蹈教学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可以通过教学视频观看、教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评价。
2.4.3教学实践评价
对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进行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可以通过教学实践考核、学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可以通过教学反思报告、教学反思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价。
2.4.4综合素质评价
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评价、对舞蹈表演的审美评价等方面。可以通过作品欣赏、审美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对舞蹈创编的创新评价、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等方面。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创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在项目实施中的表现等方面。可以通过小组评价、团队合作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3.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前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舞蹈教育人才。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进一步完善舞蹈创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