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的探析
体育舞蹈是力与美的融合,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开展体育舞蹈教学能够激活中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跨学科教学模式运用到中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解决中学体育舞蹈教学遇到的问题,打破学科之间的边界,推动中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1.相关概述
1.1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也被称为“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每个舞种均有各自舞曲、舞步及风格。体育舞蹈主要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距今已经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历史车轮的推进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体育舞蹈运动,在发展与推广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体育舞蹈进入到我国也已经有二十余年的时间,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形式,通过本质剖析可以发现其实际上是体育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在多年的发展与改良当中,体育舞蹈逐渐呈现出全新的形态,其自身具备艺术性、观赏性的特征,并且舞蹈内容丰富多样,舞蹈风格迥异,能够陶冶参与者的艺术情操,对丰富生活内涵效用显著。
中学体育舞蹈是以教学的方式将体育舞蹈融入到体育课程中,体育舞蹈融艺术、体育、音乐于一体。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要求动作舒展、大方、优美、柔和,充分体现女性的魅力和男性的刚柔。中学体育舞蹈课程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课主要是讲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分类,让中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体育舞蹈,感知体育舞蹈的深刻内涵。实践部分是体育舞蹈的技巧讲解部分,围绕体育舞蹈的专项技巧开展教学实践,以优美的身体姿态呈现出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感。通过优美的体育舞蹈教学,使学生身心健康,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文明礼貌,举止端庄,仪态大方,风度高雅,促进人际关系融洽和谐。总之,中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积极意义。
1.2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教育学术语,是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在同等意义上使用的,因此,许多人也称跨学科为交叉科学。具体而言,是指专门学科的综合科学含量,每一门科学,都有它的跨学科性(包含其他的科学范畴)和跨学科发展。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跨学科学习正成为推动教育体系向全面、多元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它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视野和全面的认知框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慧生则进一步指出,跨学科学习作为本轮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目的在于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克服传统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性,跨学科学习能够促进各学科间的相互配合与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跨学科视角下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实践意义
基于跨学科视角的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的实践有助于打破传统枯燥的教学局限,推动体育舞蹈的相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朝着专业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的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新方案的生成具有显著效果。具体而言,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的跨学科实践,能够让多学科资源被运用到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中学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激发中学生体育舞蹈学习兴趣,为中学体育舞蹈教学转型提供新思路。
2.1提高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的质量
在传统的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因缺乏新方法的支撑导致体育舞蹈教学质量十分有限。而跨学科教学为解决这一问题给出了新的方案。跨学科教学将多学科资源进行整合,致力于推动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理论教学实践中,将体育舞蹈与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整合大量的史料资源,能够为中学体育舞蹈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在实践教学上,将音乐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与体育舞蹈相结合,搭建一个全新的实践教学方案,能够带给中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新体验。此外,将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也有助于提升中学体育舞蹈教学质量。体育舞蹈教学的本质是传递其中的舞蹈内核,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但生硬的体育舞蹈教学很难发挥作用。而将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相融合,有助于让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背景和发展历史有了清晰、深刻的了解,并能正确认识体育舞蹈,从而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实践中来,也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实践生成新的感悟,赋能语文学习实践的展开,一举两得。跨学科教学实践为中学体育舞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推进和深化体育舞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提高中学体育舞蹈教学质量。
2.2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大部分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鲜明,单纯的体育舞蹈教学很难调动和激活中学生的主动性。而跨学科教学通过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整合多学科要素,能够丰富体育舞蹈教学内容,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具体而言,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不单单对体育舞蹈理论和技巧进行呈现,更引入语文学科展现体育舞蹈的独特韵味,引入音乐学科赋予体育舞蹈独特的美感,并推进体育舞蹈的本土化实践,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起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引入信息技术学科简化体育舞蹈的教学流程,从而根本上突破当前体育舞蹈的固化教学模式,为体育舞蹈教学的开放性场景服务。在新颖的内容的支撑下,中学生的体育舞蹈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激发。而将体育舞蹈与美术学科相结合,能够让体育舞蹈的美不再是以生硬的方式呈现,而是让中学生以美的角度出发,能够发现体育舞蹈的美,并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良好的体育舞蹈学习体验。
3.跨学科视角下中学体育舞蹈教学策略
跨学科视角下的中学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着重点应放在跨学科的具体实践上,将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音乐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美术学科、数学学科等进行融合,为中学体育舞蹈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3.1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在中学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有所不足,一个根本原因是体育舞蹈作为新兴体育项目的内容,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并未呈现其全貌,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和认知有所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将中学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融合,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文字理解能力,致力于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内涵有系统认知,从而主动地参与其中。
例如,在中学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前对体育舞蹈内容进行预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图书馆等资料获取渠道,了解体育舞蹈,探究体育舞蹈的历史和发展历程,清楚体育舞蹈的历史背景。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对体育舞蹈有深刻的理解,向学生推荐与体育舞蹈相关的书籍、期刊、报刊等等,方便中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认识。与体育课堂上对体育舞蹈的讲解和表达不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实则是对体育舞蹈的深入探究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要素的提炼能力。此外,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的跨学科融合,还可以借助体育舞蹈的生动性和独特的美感,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表达和诠释对体育舞蹈的理解,创编体育舞蹈故事、描写体育舞蹈参与感受等。
3.2体育舞蹈与音乐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和影响,中学体育舞蹈教学依旧延续了“讲解”“示范”的模式,导致中学生接触体育舞蹈仅仅是以舞蹈动作为主,缺乏对于其中深刻内涵的感受,同样也缺乏足够的参与体验。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将中学体育舞蹈教学与音乐学科相结合。中学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本身离不开音乐,因此在将体育舞蹈与音乐学科相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体育舞蹈与本土音乐相结合。近年来,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开始走向“中国特色艺术化道路”,突破了竞技限制,创作出了大量融入现实舞蹈元素、展现全新文化诉求与情趣、富含中国人文内涵的体育舞蹈作品。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用体育舞蹈与本土音乐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例如,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与上海市舞蹈学校合作的大型交响舞蹈诗《黄河》,以黄河为创作视角,将中华民族拼搏奋进、寻求解放和自强不息的征程与奔涌向前的黄河之水相联系,在舞蹈语汇、表现视角、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将国际标准舞融入到作品中,以象征手法再现了歌曲《黄河大合唱》的内涵,展现了体育舞蹈竞技色彩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在开展中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尝试引导中学生自选音乐,以这样的方式让中学生加深对体育舞蹈的感知,并结合音乐的旋律特征,围绕体育舞蹈的基本丰富特点进行体育舞蹈的创编与实践,形成独有的体育舞蹈的类型,创造出富有特色的体育舞蹈作品。对于这一类跨学科教学的成果,教师可以积极推广与宣传,以此来展现出学生努力后的成果,为中学体育舞蹈教学提供更多本土化的体育舞蹈素材内容,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校园体育舞蹈资源库。
3.3体育舞蹈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教学策略
中学阶段的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要将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在中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师在将体育舞蹈与信息技术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学生的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展开,如数据的检索与分析、视频的初步知识与制作、动画初步知识与赏析等,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学科的鲜明特点赋予体育舞蹈教学新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体育舞蹈的动作学练阶段,为了加深中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正确认知,掌握基本的动作技巧,教师可以将动作技巧与信息技术学科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体育舞蹈动作技巧表现进行记录,并利用自己掌握的视频初步知识和制作的方法,对视频资料进行简单的制作,生成自己体育舞蹈的动作的学习视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掌握的PPT制作方法,形成符合的教学需要的PPT课件,帮助教师完成体育舞蹈的相关课件制作。在这之后,教师也应及时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和基本成果进行整理与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通过这种融合,学生能够在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点辅助体育舞蹈学习的基础之上,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
体育舞蹈与信息技术学科的融合教学实践,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知识传递,实现以体育舞蹈为核心的互动式的教学。通过引导中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体育舞蹈学习和实践,并检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打好体育舞蹈深度学习的基础。
3.4体育舞蹈与美术学科的融合教学策略
中学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在达成中学生身体素质强化目标的基础之上,也应让中学生感知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感。体育舞蹈的大流行其自身有着鲜明特点,为放大这种独特的舞蹈美,可以在中学体育舞蹈教学实践中融入美育元素,即推进体育舞蹈与美术学科的融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引入美术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将体育舞蹈的美具象化的呈现出来,学会赏析和品读。
例如,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让中学生感知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教师可以围绕初中美术教学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将体育舞蹈的相关美术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体育舞蹈“美术集”,资料以图片为主,图片的形式可以是网络图片,也可以是学生根据体育舞蹈的特点创作的美术作品,以这样的方式让体育舞蹈与美术学科相融合,共同呈现出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感。与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形态相比,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能够引导中学生利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美,欣赏美。
3.5体育舞蹈与数学学科的融合教学策略
在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制定锻炼的计划和安排锻炼的周期,而应利用数学的本质内容来表达和诠释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感,使学生能够透过舞蹈本身看到数学的内容,依据数学的内容来反作用体育舞蹈的独特美感。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过:“哪里有型,哪里就有数”。数学的美与体育舞蹈的美本身就是相通的,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现这一点,让体育舞蹈当中的数学元素得以呈现。
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体育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数学知识,将体育舞蹈当中的舞姿线条进行完美的诠释。使用的线条来生动的诠释体育舞蹈的舞姿,让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体育舞蹈的对称美。教师完成对于体育舞蹈动作的线条美的呈现后,可以引导中学生去发现和感悟体育舞蹈成套动作中蕴含的数学线条的美,去主动地体会与感悟,从而强化认知,让体育舞蹈与数学的奇妙联系纽带得以建立。有或者在进行体育舞蹈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表演时,教师可以引入黄金分割比的内容,对这一比例的历史背景进行明确,让中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进一步去参与到体育舞蹈的学练中,并引导学生通过对体育舞蹈的学练,达成塑型健体的目标。相比于生硬的体育舞蹈学练过程,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显然更契合与符合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的需要,也让中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体育舞蹈的独特魅力,释放体育舞蹈的核心价值与魅力。
4.结论
跨学科教学是一次新的尝试让多学科走向融合,将体育舞蹈与语文学科、美术学科、音乐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以及数学学科等进行融合,整合多学科资源,有助于推动体育舞蹈的教学实践与转型升级,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