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视角的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探究
近年来,传统的高中网球教学模式因为侧重于技术动作的单一训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竞技能力的培养,不断降低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导致教学效果停滞不前。教育部在《关于深化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教体艺〔2020〕6号)中明确指出,要“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由单一的技能训练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强调“体育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强化竞技实践环节。“学、练、赛”一体化模式被提出并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关注。这一模式为高中网球教学提供新的视角,通过将“学”与“练”相结合、将“赛”与“学”紧密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提高其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也为为网球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1.“学、练、赛”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学、练、赛”一体化理论源自体育教育领域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作为基础环节,强调网球技术与战术理论的传授是学习运动技能的前提,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原理、技术要领及战术思想,为实践阶段的技能提升提供理论支撑。“练”则是理论学习的延伸,通过反复的技术训练、专项技能练习以及综合模拟训练,促进学生的动作记忆、技术熟练度与协调性提升。具体来说,网球教学中的“练”涉及到发球、接发球、正反手击球、网前截击等技术动作的反复训练,同时还包括对战术意识的培养,例如在不同场地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击球方式,以及通过站位、角度等战术因素来提高竞技表现。最后,“赛”是将学习和训练转化为实际竞技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与提升。在比赛中,学生不仅需要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在真实的对抗环境下锻炼战术决策和心理素质。通过比赛,学生能够提高应变能力、抗压能力以及在高强度竞技环境下的表现能力。
因此,“学、练、赛”一体化模式属于一种系统教学方法,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技能训练的不断深化及竞技比赛的反馈机制,形成一个闭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促进其竞技能力的全面提升。
2.高中网球模块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设定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
高中网球模块的教学设计中,许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主要集中在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练习上,未能深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技术水平差异。即目标往往停留在“学会正反手击球”“掌握发球技术”等基础技能层面,未能根据学生的技术发展情况、学习兴趣以及未来比赛需求,设立具体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缺乏阶段性、渐进性的目标设置,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难以看到明确的成长路径。例如,教学设计中没有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技术的改进来提升比赛中的战术应用,也没有在不同阶段帮助学生系统地建立技术、战术和心理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学目标的单一性限制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也影响整个教学设计的效果。
2.2模块化设计缺乏内在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通常表现出技术模块的独立性较强特点,缺乏有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许多学校的网球课程虽然有明确的教学模块划分,但不同模块之间的衔接与融合较弱,学生在不同模块的学习中难以建立起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当前的教学大多集中于单一技术动作的训练,而忽视不同技能模块的层次推进与综合性训练。例如,技术模块与战术模块往往分开进行,学生在练习基本动作时,缺少将这些动作转化为实际比赛策略的训练。同时,教学设计中的模块性内容往往是孤立的,教师未能通过系统性的训练设计来逐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导致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不足,学生的网球技能进步缓慢。系统化的教学模块设计应该包括由易到难的技术任务安排以及与战术、心理等因素相结合的训练,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得到全面而持续的能力提升。
2.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
当前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时,大多数课堂依旧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虽然有效于基础技能的传授,但却无法满足学生在复杂比赛场景中对战术执行和应变能力的需求。尤其是在“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课堂中缺少战术教学与实际比赛场景的结合,学生的技能训练停留在形式化的技术动作练习层面,而缺乏足够的战术理解和比赛应对能力。例如,在技术训练阶段,学生虽然能够进行标准的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但如何在比赛中灵活运用这些技术以应对不同的场地和对手,却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和指导。即教师普遍忽视“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往往显得机械而僵化,缺乏灵活的战术思维和良好的比赛策略。此外,对于课堂互动性的重视较低,即教师主导教学方式的采取使得学生缺少自我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课堂参与度较低。
3.“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下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改进
3.1增强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高中网球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每个学生的技术基础、学习速度、身体条件及运动能力都不同,因此,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视角,个性化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网球水平。
具体实施时,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后,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调整训练强度和内容。例如,在技术训练环节,对于基础较差学生可以安排更多的基础击球和动作纠正训练;对于有一定基础学生可以提高训练的难度,引入更多的战术配合和复杂动作。通过分层次的训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进行差异化训练,如根据学生的身高、力量、协调性等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击球动作和站位策略,避免“一刀切”的训练方式。此外,个性化教学还包括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机,对于喜欢挑战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具难度和创造性的训练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则应提供更多的鼓励和指导,帮助其克服训练中的困难,逐步提高自信心。总而言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教师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网球技能的学习中取得更高的成绩和更强的竞争力。
3.2加强教学内容层次化,提高模块化设计效果
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视角,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和比赛经验的差异,进行科学的分层和模块化安排。具体可以结合高三教材大纲设定具有阶梯性的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阶段逐步掌握不同难度的技能,推动其技术和战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基础阶段,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基本击球动作的培养和场地适应性的训练上。此阶段应帮助学生掌握发球、正反手击球等基础动作,确保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同时,学生应通过反复练习这些基础动作,增强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随着基础技能的稳固,教学应逐步过渡到进阶阶段,此时教学内容应加入更复杂的技术训练和战术模块。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底线攻击战术和网前截击战术的训练。在这一阶段,学生不仅要提高单一技术动作的质量,还应学习如何在比赛中应用这些技术,以适应不同的对抗情境。此外,随着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高阶阶段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战术应变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不仅要具备高水平的技术动作,更要学会如何根据比赛中的实时变化调整战术,例如运用多变的发球策略、调整击球角度、判断对方战术等,以形成灵活的应变能力。为确保技术训练与战术演练的有效结合,教师在设计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必须注重技术模块和战术模块的紧密衔接。在基础阶段,技术训练应为战术训练打下坚实基础;而在进阶阶段和高阶阶段,战术的训练应逐步与技术训练交织进行。
3.3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网球教学的实施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高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互动式教学、分组合作、技术实践和比赛模拟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参与度与兴趣。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在技术训练中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互动和协作精神。例如,在练习正手击球和反手击球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组员之间互相观察、纠正动作,进行“以教促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动作的要领,并在互相监督与指导中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此外,教师应通过引入比赛模拟环节,同时利用视频回放技术,分析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比赛策略,帮助学生发现技术上的优缺点。通过观看自己的模拟比赛录像,学生可以更清晰认识到技术动作的精准性、稳定性和战术执行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视频分析工具不仅提高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也帮助教师更科学评估学生的进步,确保教学的个性化与针对性。
3.4结合评估与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教学方案
在高中网球教学中,持续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技术、战术、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学习进展,还能为教学设计提供动态的调整依据。具体而言,教师应设定不同的评估指标,覆盖技术、战术和心理三个层面。技术评估应从基本动作的规范性入手,进一步涵盖击球的精度、速度、稳定性等多个维度。具体可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技能测试,例如正反手击球的成功率、发球准确度、跑动覆盖效率等来量化学生的技术水平,并在课堂中进行细致的动作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质量。战术评估则着重考察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战术的能力,包括判断力、灵活性及对局势变化的适应能力,例如要求观察相关比赛视频,并书写提高一份战术分析报告,以此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决策能力、战术执行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表现。对于战术总结不佳学生,教师应结合具体战术情境进行讲解和演练,帮助学生提升战术理解能力。心理素质评估则侧重于学生在高压环境下的应对能力,如心态调整、应变能力等。教师具体应通过压力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冷静,提高比赛中的心理调节能力。
此外,教师在设计评估反馈机制时,需重视其周期性和持续性。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并根据其进步情况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层次不清、方法单一、教育目标不清等问题依然尚未得到解决。基于“学、练、赛”一体化视角,在进行高中网球模块教学设计时需要增强个性化教学、加强教学内容层次化、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评估与反馈机制。未来,高中网球教学设计应更加注重整合科技与创新教学工具,推动教学方式的现代化。随着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利用视频分析、动作捕捉等科技手段,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学生的技术动作并进行及时修正,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未来网球教学将更多融入跨学科知识,如通过体育与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的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
文章来源: 《网球天地》 https://www.zzqklm.com/w/qt/3101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