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媒体时代下预防网络诈骗的新路径研究

作者:周波来源:《经济导报》日期:2025-09-06人气:18

摘要: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之后,社交平台,短视频,直播带货之类的新兴传播渠道使信息流传变得极为方便,也给网络诈骗供应了新的流传渠道和手法。传统防范机制在对付不断改变的诈骗形式时体现出应对迟缓、覆盖不够等状况,文章从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入手,剖析当下网络诈骗的新表现形态及其流传途径,联系技术更新、法律法规、大众素养提升等层面,给出更符合实际且具有预见性的防范新道路,从而为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给予可行的想法。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诈骗;技术防范;公众教育

  网络诈骗在我国近些年持续高发,尤其在新媒体背景下,其手段更趋隐蔽、精准、高效,“短信诈骗”变成“AI换脸”、“虚假直播带货”等花样层出不穷,极大危害着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公安部数据表明,2023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接近18%,而其中大概70%的诈骗行为都跟新媒体传播紧密相关,面对这种新情况,单靠以往那种简单的宣传方式以及法律威慑已经很难起到作用,必须去寻找更为系统、多元、创新的防范途径。

  一、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诈骗的演变特征与挑战

  (一)智能化与精准化的诈骗手段

  新媒体环境里,诈骗者更多依靠人工智能,算法推荐以及大数据分析之类先进技能做到对目标人的“画图立模”“精准派送”,让诈骗手法变得聪明又骗人,有人用社交软件取得他人公开资料,比如地址、工作、喜好之类的信息,然后拿AI合成语音和脸蛋图片,做出一副很真很可信的社交身份,引诱别人“添加好友”、“投资理财”、“打钱救命”。这种诈骗可能混杂了深度伪造技术、仿冒连结制作以及模仿客服系统这些东西,纵使受害者具备一些辨别能力,在短时间内也很难认出危险来。算法的“推送”作用使得诈骗者能将内容“精准推送”到特定人群里,形成了人找人的传播链路,这远超传统的短信、电话诈骗。

  (二)新媒体平台监管存在灰色地带与漏洞

  新媒体平台自身在网络诈骗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渠道也是“放大器”,监管能力与意愿决定诈骗内容的生存空间,当前,各平台虽已建立举报机制与关键词审查系统,但面对内容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图文、视频、弹幕、直播互动等)的情况,传统“关键词+人工审核”模式难以全面覆盖复杂多变的诈骗手法。一些诈骗分子利用评论区、私信系统、短链接、二维码等隐蔽手段规避平台审核,将用户引流至微信、QQ等私域场景实施诈骗,还有部分诈骗行为打着“直播带货”、“社群抽奖”等合规旗号,实际借机“钓鱼”套取信息或诱导消费,平台在利益诱惑与审查成本间难以找到平衡点。而且有些平台对账号实名制落实不够严格,这些监管漏洞成了诈骗行为生长的“灰区”,平台也得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提升技术监测和合规管理。

  二、新媒体环境下防范网络诈骗的新路径探索

  (一)基于大数据与AI的智能识别系统构建

  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复杂多样的诈骗手段,就要依靠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技术,塑造起自动识别,及时报警的系统性防护体系。当下,一些主流平台已经大致形成起异常行为识别模型,针对账户短时间内大量改变昵称,频繁发出链接,集中公布投资广告之类的举动予以约束,不过要想进一步加强效果,就需要把自然语言处理(NLP)、图像识别、行为轨迹剖析这些模块融合起来,做到对诈骗内容的语义识别、情绪判断以及危险等级评价。

  (二)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新机制

  网络诈骗防范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政府、平台、媒体、社区、公众要一起参与,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治理局面,在纵向方面,要完善政策法规顶层设计,把《个人信息保护法》《电信网络诈骗法》等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执行标准具体化,还要推动地方公安网安部门和平台成立联合响应小组,做到快速处置和追根溯源。在横向方面,要提倡行业自律联盟创建,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金融支付平台之间创建“反诈联盟”,共享风险名单和处置成果,打通“技术-监管-执法”这个治理闭环。

  (三)全民数字素养与防骗能力的提升策略

  技术防范终究只是辅助手段,真正牢固的防线源于大众的风险识别与自我防范能力,新媒体平台和公共教育体系要开展分众化、多样化的反诈宣传。针对不同人群定制内容,像对老年人推出语音讲解和互动小游戏结合的反诈教程,减小理解难度;针对青少年用校园反诈短剧、网络安全课堂等办法提升防范意识。还要促使高校、企业、社区成立“网络防骗志愿团”,举办线下科普讲座和模拟诈骗演练,让“全民反诈”观念深入民心,营造出主动预防、大家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

  三、结束语

  新媒体飞速发展之时,网络诈骗越发具有隐蔽性、迷惑性,这对网络生态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冲击,传统治理手段难以独自应对,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合作,民众教育等多个层面找寻新道路,本文依照新媒体诈骗改变的特性,剖析诈骗的源头,再给出大数据智能防控,多种主体协作治理,数字素养培育这三项新的应对方案。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