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初探——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雅媛来源:《重庆科技报》日期:2025-09-28人气:7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劳动教育评价日益重要。随着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成为落实“五育融合”的重要环节。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针对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难以体现城乡差异、偏重生活技能而忽视生产技能的现实问题,建立具有鲜明农村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它不仅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摆脱农村劳动教育现实困境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更是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根本途径,为培养扎根乡土、具备现代素养的新时代劳动者提供科学指引和内生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从评价目标、内容、主体及方法四个维度构建本土化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并提出实施路径,为农村劳动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一、建立农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

 

  我国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在2020年左右逐步完善的,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难以做到因地制宜、体现城乡差别,更多聚焦生活技能,忽略劳动生产技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农村教育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它的建立既呼应国家政策导向,又针对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乡村振兴战略中,“教育振兴”是重要环节,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农村中小学是乡土文化传承和农业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础阵地,必须牢牢抓好抓实。

 

  (二)摆脱农村劳动教育现实困境的关键举措

 

  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方面存在一些认知偏差,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劳动替代教育”(过度强调体力劳动)或“轻视劳动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极端现象。科学评价体系能明确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如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创造力激发),为农村中小学培养新时代人才助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资源整合。系统利用农田、林地、手工艺等天然劳动教育资源,避免资源闲置或低效利用。

 

  (三)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仅为我们科学全面评价学生提供理论依据,而且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掌握农业技术、工具使用等实用技能,同时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品质,弥补农村家庭因留守儿童增多而导致的劳动教育缺失。另外,能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归属感,为乡村振兴储备本土人才。

 

  (四)衔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桥梁作用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不断开展,美丽乡村散发着更加持久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回乡创业,由此也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岗位。传统农业生产的能力已经跟不上现代新农村的发展,我们通过基于新农村的劳动评价反馈优化劳动教育内容,可早期渗透现代农业、电商、生态旅游等新兴业态知识,为农村产业转型培养潜在人才。

 

  二、建立科学的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需要结合农村教育实际

 

  建立农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需“接地气、重实效、促成长”。需规避形式主义,充分利用农村天然资源,让劳动教育成为培养学生乡土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真实载体,而非额外负担。以下是分步骤的构建思路和具体建议:

 

  (一)明确评价目标

 

  要以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劳动观念、技能、习惯、品质)为核心,而非单纯考核劳动成果。同时结合农村特色,强调对农业生产、乡土文化、生态保护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设置分层目标。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就侧重劳动意识的培养、基本生活技能(如整理物品、种植简单作物)的掌握。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就注重增加生产劳动(如农机具使用、农产品加工)、服务性劳动(如参与村务公益)等等。

 

  (二)构建多维评价内容

 

  第一,劳动观念与态度:看学生是否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如粮食、工具),考察参与劳动的主动性(如自愿帮助家庭、社区劳动),方法就是观察记录、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访谈。第二,劳动知识与技能:考察农村特色技能如种植养殖技术(如蔬菜栽培、家禽饲养)、传统手工艺(如编织、木工)以及基础机械维护(如农具简单修理)。评价方式就是通过实操考核(如独立完成一块菜地的播种)以及项目任务(如设计节水灌溉方案)。第三,劳动实践与成果:通过记录学生参与的劳动类型、时长、成果进行考察,注重过程性评价,从计划、实施到问题解决进行全流程跟踪。第四,劳动品质与价值观:评价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创新意识(如改进劳动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如突发天气抢收庄稼)观察应变能力。

 

  (三)选择科学评价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多元化工具相结合,比如档案袋评价,通过收集劳动日志、照片、作品(如手工艺品、种植记录)等;实操观察量表,通过教师/家长填写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如工具使用规范性)等;增值性评价,通过对比学生劳动能力的进步(如从不会使用镰刀到熟练收割)等。我们是农村中小学,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农村特色融入,比如利用自然条件开展季节性评价(如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实践考核)。另外,邀请当地农民、手艺人参与技能评价(如对学生编织筐的质量进行评分)。

 

  (四)落实评价主体与流程

 

  在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时,我们要做到多方参与评价。我们可以由教师主导评价设计,并记录课堂劳动表现,由学生进行自评反思加小组互评(如评选“最佳协作小组”)。由家长或者社区反馈家庭劳动(如家务完成情况)、社区服务(如参与村庄清洁)。劳动教育的完成不是一时一事就能完成的,我们要坚持动态评价。比如可以以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在学期初设定个性化劳动目标(如学会3项农具使用),学期中进行阶段性检查加反馈调整(如技能薄弱项加强指导),在学期末进行综合展示(如“劳动成果博览会”展示农产品)。

 

  (五)保障机制与资源支持

 

  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首先,要进行师资培训,重点对农村教师开展劳动教育评价专项培训,避免“重结果轻过程”。其次,要因地制宜开发工具,尽量简化评价表格,适应农村学校条件(如纸质档案替代复杂电子系统)。最后,要坚持政府与社区联动,争取村委会支持,提供实践基地(如农田、果园),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与升学评优挂钩。

 

  三、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应突出“农村特色”,避免与城市劳动教育评价同质化

 

  大竹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属于典型的川东褶皱山地地貌,气候温暖湿润,日照适中,县内茶叶资源丰富,有云雾山茶区、团坝镇白茶基地以及清河、杨家茶叶种植区。各个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几乎都很熟悉。利用茶山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实践体验,将劳动技能、生态认知、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养相结合。以下是某中学在茶叶基地实施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方案。

 

  (一)课程设计框架

 

  1.根据学生特点设定目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产生活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提前了解当地的茶文化历史,认识茶叶在本地经济或生态中的重要性。在劳动过程中可以引入生产流程实践(如修剪、炒制)、基础茶文化学习、数据记录(如生长日志)。

 

  2.跨学科整合

 

  在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科理论知识在实际劳动中的运用。比如运用生物知识认识茶树光合作用、生态系统观测(如茶树与昆虫的共生关系);运用化学知识了解茶叶发酵原理以及pH值对土壤的影响实验;运用历史观点了解本地制茶技艺传承;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采摘效率统计、茶园面积计算等等。

 

  (二)特色实践活动

 

  1.生产劳动模块

 

  我们要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比如进行全流程角色扮演,分组模拟茶农、制茶师、质检员,完成从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的全过程,最后包装并设计产品标签。还可以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潜能。比如工具改良挑战,让学生针对采摘效率问题,设计简易辅助工具(如可调节采摘篮),培养工程思维。

 

  2.生态劳动模块

 

  茶叶种植本身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通过“茶树医生”项目,让学生学习有机种植,制作天然驱虫剂(如辣椒水、烟叶水),建立生态监测站记录生物多样性;进行水土保持实验,对比不同坡度茶园的雨水径流量,探讨梯田设计的科学原理。

 

  3.创意劳动模块

 

  现代农村条件下的中学生获取资讯的通道已经是四通八达,学生们又正是充满好奇心和创造性的年龄。我们要通过多种方式保护好和利用好他们的天赋。比如茶渣循环利用,将制茶废料制成茶香皂、肥料或造纸,举办环保创意市集;开展茶山艺术节,用茶叶拼贴画、茶枝雕塑等装置艺术改造劳动场景。

 

  (三)教育增值策略

 

  1.数字赋能

 

  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的参与。电商的发展和渗透更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巨大冲击。我们可以让学生观摩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航拍茶山,绘制生态地图,通过直播带货实践农产品电商运营;观看科技人员开发AR程序扫描茶树显示生长数据,让科技与传统劳动结合。

 

  2.文化沉浸

 

  我们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实效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比如设立“茶园故事馆”,邀请老茶人讲述集体化时期垦荒历史,编排采茶戏舞台剧,由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再现历史情境;由学生设计“二十四节气茶事”日历,记录不同时令的农事活动。

 

  3.评价体系

 

  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试着采用“成长存折”制度,将劳动时长、创新成果折算为虚拟货币,可兑换茶苗或研学机会;举办“茶山答辩会”,学生需汇报劳动成果,如《有机茶与商业茶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四)安全保障

 

  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收获劳动成果,也要关注劳动安全。我们通过工具定制,即为不同年龄段配备安全剪刀(弹簧复位设计)、防滑采茶鞋等;建立“1+N”监护网,1名教师带5名学生,每组配发GPS定位手环与急救包,全方位保证学生的安全,确保劳动教育顺利进行。

 

  (五)延伸价值开发

 

  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起到辐射乡村经济、联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参与设计茶山研学路线,成果被采纳者可获得当地文化和旅游局认证。建立“校园微茶山”,将劳动教育延续回校园,承包班级责任田进行对比种植实验。通过将茶山转化为“露天实验室+文化博物馆+创业孵化器”的复合教育空间,能使劳动教育超越体力锻炼层面,实现知识迁移、文化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多重教育目标。关键要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主动设计者”,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六)注意事项

 

  我们在开展农村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避免形式化,拒绝“摆拍劳动”“打卡应付”,强调真实参与。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贯穿始终,科学规范使用农具,野外劳动需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合理调整劳动任务难度。

 

  通过以上体系,可将农村的自然与社会资源转化为劳动教育优势,培养学生扎根乡村、建设乡村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建立农村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更是乡村振兴中“扶志”与“扶智”的结合点。通过科学评价引导农村劳动教育走向规范化、特色化,培养既扎根乡土又具备现代素养的新时代劳动者,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文章来源:《重庆科技报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