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概论》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近年来,伴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推进,“能源转型”“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与社会关注的焦点。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不仅催生了光伏、风电、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链,带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关联产业爆发式增长,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行业急需既掌握新能源技术原理,又熟悉政策法规、具备跨学科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为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国矿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基于各自办学特色,纷纷开设导论课《新能源概论》。然而调研发现,该课程目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不够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积极投身新能源事业的热情,亟须开展课程改革创新。
动态更新契合新能源人才启蒙的课程内容
新能源领域技术迭代日新月异,现有教材存在知识更新滞后、实践案例匮乏等问题,需立足行业前沿,编撰适用于新时代新能源人才启蒙与培养的高质量教材。亟须更新或补充最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压缩或删除一些过时的内容。基于能源类型发展要及时拓展学习内容。随着深部煤层气、页岩油、地热、氢能、核能、光伏等能源类型发展,相关方向将成为学生进入企业或科研院所的主要攻关方向,课程章节需补充相关内容。例如,可将氢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进行补充,主要从氢的分布、性质与特点,氢的制备方法与储运、氢能应用技术、氢能安全、氢能利用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基于行业调整转型,要及时缩减现有学习内容。油砂或油页岩等能源类型产量逐年降低,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低,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会逐步降低,需在动态调整中将相关内容进一步压缩或删除。
科学设计符合新能源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任务与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现阶段,各高校《新能源概论》课堂教学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导,口头讲授阐释课程内容,枯燥且抽象,缺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不易满足新能源人才培养的要求,故亟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体系。要融入课堂辩论、翻转课堂等形式,多维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引入方式,增强理论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的关联性;要将教学团队实际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要引入慕课或者学习通等新兴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利用好网络学习资源;要改进课程综合考核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系统构建赋能新能源人才成长的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融入相关章节,既可以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也可以使学生接受精神洗礼,全面提升学生能源报国的热情。课程涉及国家能源安全与独立、新能源勘探开发等众多内容,有丰富的思政元素可供深度挖掘。为了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创新融合,可从能源学家事迹、能源战略意义、大国博弈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提炼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艰苦奋斗与科技报国使命等若干个知识点,汇编一套包括但不限于:“迸发生命的无限炽热,构造地质学家李德威的赤子之歌”“历史性突破,南海可燃冰试采成功”“全国模范教师焦养泉教授,到央视《铀矿发现记》中进行讲解”等典型的思政教学案例集。这些案例故事性强,能够精准定位并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为课程注入启发性,进而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唤起学生报效祖国的情感响应。
以满足新时代能源产业人才需求为根本目的,通过动态调整课程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等路径,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形成独立思维能力、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觉悟,为国家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知识体系与硬核专业素养、肩负行业使命与社会责任感、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突破能力的复合型新能源人才。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