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民生新闻是社会新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民生新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国家的民主程度越高,市民阶层的话语权就越多,将民生与现代传媒相结合是时代的选择。笔者,将先分析民生新闻发展现状,再阐述未来民生新闻发展对策,旨在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更好地利用民生新闻反映周边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将民生新闻价值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一、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从现阶段来看,民生新闻发展逐渐表现出了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民生节目只是简单记录天灾人祸、邻里纠纷等新闻事件,不注重深度挖掘报道内容,呈现出“千台一面”的局面。例如,在2018年“3.15”民生新闻报道中,白银视线以“3.15:强化消费维权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为主题,简单的陈述了对刘共强、王晨晖等人的采访过程,重复了以往报道形式,无任何新意可言。
第二,内容庸俗。即很多民生新闻报道为了吸引受众注意力,不惜歪曲事实,甚至对新闻事件进行庸俗化处理,影响到了民生新闻发展。例如,在2016年,多家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发出了“中国港口全面禁止朝鲜船只靠港”的不实报道[1]。
第三,缺乏求实精神。即很多民生新闻报道在不了解事实情况下就发出报道内容。以“富士康诉记者案”为例,富士康公司以名誉侵权为由,向第一财经记者发起起诉申请,不满其对富士康员工超时加班的报道。
在民生新闻发展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民生新闻影响力,应注重结合民生新闻发展中现有问题探索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二、民生新闻发展策略
(一)创新民生新闻报道形式
在民生新闻发展中,为了提高民生新闻节目品味,突破新闻同质化问题,应注重创新节目形式,采取电视、博客、微博立体化全方位报道方法,增强新闻吸引力。
例如,以遵义电视台大型民生新闻节目《直播遵义》为例,为了突破同质化新闻报道现象,该节目开通了“直播遵义”新浪微博。到目前为例,微博账号粉丝量达到了16万。在2018年4月21日,“遵义19岁大学生捐献器官,5台移植手术同天进行,挽救了5人生命”民生新闻报道中,一共有29位网友对该条新闻进行了点赞,有6位网友参与了话题讨论。其中,名为“8023zcb”网友评论道:“他将会用另一种方式活着。”名为“吃颗绿豆变西瓜”网友评论道:“最普通的家人做了最不普通的事。”还有名为“姚茜”的网友评论道:“愿所有伟大的亲人健康平安。”
新浪微博为民生新闻报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它具有实时性新闻报道功能,可便于记者在第一者时间报道新闻事件。这样一来,不仅通过民生新闻报道形式的创新增强了与受众时间互动效果,满足了受众的需求,也可让受众成为民生新闻报道监督者,严格把关民生新闻报道严重雷同问题[2]。
再如,央视新闻在民生新闻报道过程中,为了创新民生新闻报道形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在手机版今日头条APP上注册了一个账户。到目前为止,粉丝量达到了9387.8万人。在新闻报道页面,将其分为了动态、文章、视频、专栏、连载、小视频几个部分。以2018年4月24日“‘我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书迷’习近平”报道为例,报道中写道:“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不仅一次讲述过他的读书故事……”在这篇新闻报道评论区,一共有2930个用户发表了自己的评论,有的用户评论道:“向习总书记学习。”还有的用户评论道:“读书,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责任、抱负和担当。”即央视新闻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闻报道形式创新案例。
总之,为了促进民生新闻发展,应注重融合现代新媒体手段对民生新闻报道形式进行创新,增强民生新闻报道效果。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在民生新闻发展中,应一改以往内容庸俗这一问题,在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以“监察”身份为受众报道真相、真情,坚决杜绝主观臆断。
例如,在我国新疆地区“7·15”新闻报道中,德国《镜报》等主流媒体,称暴乱分子是“义士”,他们暴乱行为是“起义”,歪曲事实,引起了较大的社会效应。这一事件就是缺失正确舆论导向的表现。作为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导向,不盲目追求热度。
《特别关注》、《南京零距离》《新闻夜航》作为民生新闻报道的先河,始终坚持着正确舆论导向报道原则,对新闻报道中娱乐化、庸俗化现象进行了较好的遏制。以《南京零距离》为例,自创办以来,以正面报道为主,以报道南京、服务南京、宣传南京为宗旨,以贴近群众为指导,为受众传达了一些生活资讯,其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行为受到了广大受众好评。
由上述案例可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才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关键,需准确把握这一发展要点,进一步稳定民生新闻发展态势。
(三)深化新闻报道内容
在民生新闻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客观反映新闻报道事件,对新闻报道进行严格把关,更好的彰显民生新闻报道价值,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注意深度挖掘新闻报道内容,不要仅停留在新闻报道表面,更好的向受众反映新闻报道内容。
例如,以校园毒跑道事件为例,自2016年6月起,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学生相继头晕事件引起了《新京报》、财新、央视财经、新浪的关注。针对这一起事件,财新先报道了事件发生地点、经过等等。后到了6月中旬,央视财经、《新京报》等多家媒体针对这一起事件进行了深度挖掘。同时,多名记者深入到了河北地区塑胶跑道生产工厂探知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经过对这一起事件的深度追踪,揭示了该工厂不正当生产行为,并斥责了管理部门监管缺失等问题。这则新闻报道是民生新闻深度报道的典型,遵从真实性、客观性报道原则,向受众反映了事件发生真实原因,保护了民众知情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报道价值。
在以雷洋事件报道为例,此次事件发生一共经历了半年时间,为了向民众反映真实的事件发生经过,《新京报》坚持不懈挖掘事件真相,以深度报道形式展示了整个事件发生过程[3]。
即在民生新闻发展中采取深度报道形式,不仅能够避免新闻事件雷同现象,也可通过纵深拓展,向民众传递更多新闻信息,在立足于民,取之于民前提下,丰富民生新闻报道题材,取得较好的民生新闻报道效果。总之,民生新闻报道必须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深度挖掘新闻事件真相,将新闻事实呈现给受众,强化受众对民生新闻报道的认可,继而促进民生新闻的更好发展,解决现阶段发展中所呈现问题。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对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有了简单认识,尽管目前我们的民生新闻还存在很多碎片化的问题有待解决,但其仍存在着广阔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当今各种媒体深入融合的形势下,民生新闻单位必须立足现实问题,实施一些可行性的民生新闻发展策略。比如,创新民生新闻报道形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化新闻内容报道等等,彰显民生新闻发展中的专业主义精神,让民生新闻越办越强。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