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启发

作者:李志红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3-01人气:2187

小学生刚步入校园,接触新的知识,从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及认知能力、认知规律出发,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还未形成,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外界有较强的求知欲。从入学接受基础教育起始就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提高培育效果。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也呈现出独特性。具体的心理特征包括如下。

一、从依赖转向自觉及启示

从小学的受教育的年限来看,小学生要经历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与分析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就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认知方式以及认知内容。就普遍性情况来看,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无论是在新环境的适应性上还是在知识经验的系统性掌握程度上都不够成熟,也并不能够对自己的认知以及自己的行为做出科学的判断,依赖于“家长的观点以及教师的引导性意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中人或者事务的影响。”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倾向于寻求与权威人物的观点以及具有领导性的意见相一致,对教师的观念也比较认同。而当学生身入学年级到中高级时,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就会发生改变,即对教师的观点并不是完全地相信,相反会逐渐瓦解对教师的崇拜模式,对问题有自己的部分观点,当然仅仅是表现出独立,从对外界环境的依赖逐渐向自主性发展。在这期间,小学生自身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发生改变,形成了以自己兴趣爱好为中心的交往圈,交往的平等性增强。

对小学生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考虑到小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同时还要兼顾到群体的特征。就个体而言,每一个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一,智力以及生理因素也有所差异,我们要从小学生个体出发,从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认知偏好,针对性地展开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培养中要注重区分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对价值观认同的接受能力、接受范围。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采取不同方式对待。比如低年级可以熏陶为主,参观电视电影以及讲故事等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高年级要适当加入辩论环节,教师指导明辨是非。教育理念上采取整体的方式,而就学生的个体性特征需要兼容小学生的特殊化条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整体性与个体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从习俗转向原则及启示

小学生基本上是同一年龄阶段进入学校,生活的地域内部文化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差异也不是很大,因此可以采用模糊界定法前设小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水平都是处于同一个阶段上,后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习内容的增多会呈现出一个渐进化向前发展的模式。小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必然会是一个波动的趋势,在不同的场景或者说不同的环境下,小学生整体认知将会发生变化。采用分层的视角来分析小学生,在小学生群体内部不仅有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之分,还有男女性别之分,不同的小学生在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个人智力因素等多种条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况。从动态性发展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升学到高年级,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表现突出的是低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从结果角度对道德判断,而到了高年级学生侧重于从动机视角出发。对于个体的行为更倾向结合社会规范以及伦理道德标准来分析,不在以个人喜好为转移,而且逐渐形成自己的原则,能够按照自己的标准分析判断事务。“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征,不再以习俗规矩为完全的标准,而是以自己的原则为依托权衡各项事件。”在对知识的摄取方面有自己的喜好以及自己的观点,倾向实用主义,即对自己有用的或者是符合自己偏好的知识愿意主动接纳,对与自己兴趣偏好逆反的知识则具有较强的排斥心与排斥态度。基本上对知识的掌握围绕在社会要求的方面或者是个人的偏好隐私方面,对知识的选取有自己的原则。随着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识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也提升。在某一个阶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发展性,但是在某一阶段中又表现出稳定性,在整个过程中呈现出发展性与稳定性并行的状态。小学生对不同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会通过其行为方式展现出来,在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及社会经验后,能够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与作用效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小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后会对价值理念以及价值维度表现出更加深刻的认知,能够形成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构在自己的认知行为体系中。

在某一个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小学生会持续巩固自己的认知模式以及价值体系,并在思维惯性的导引下采取固定的思维模式,并延续一贯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体系。在认知背景认知环境以及整体性教育下,小学生会逐渐更新自己的想法,逐渐完善自己的认知模式,由此价值观又形成一定的发展性。在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就需要兼顾这种发展性与稳定性特征,在培育过程中要注重挖掘学生兴趣爱好中的价值观,正确的方面循循善诱,偏失方面及时纠正,把培育基础打通打实。

三、具象转向本质抽象及启示

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够间接性地看出小学生的心理状况。思维方式反映了主体对事物的认知与感官,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事物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了解小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能够更好地利用思维方式来优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刚入学时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借助外界的媒介强化认知对象,通过具体可观的对象来认识事物,而随着知识积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逐渐摆脱“对具体形象思维思考的模式,运用抽象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关的内容,强化对事物的宏观认知与整体性了解。”在具象认知阶段,小学生偏好接收一些浅显直白的内容,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之中直观性的感知各种选择以及各种价值,但是并不能够清晰辨别出各种含混的概念,也不能够从抽象的水平上概括出各种定义或者是语义。高年级的小学生相对来说能够精确地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能够对各种抽象性概念进行辨析,更主要的是可以更广泛性理解各种案例,能够理解各种抽象的理念。在思维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小学生逐渐学会了对自己已经学习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践中。

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案例中理解、培养价值观,比单纯的理论讲授要更入脑入心。

四、外部监督转向自觉纪律及启示

小学生阶段学生对于外界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对一些未曾见过的事物保持着较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能够积极主动地询问与探索。与此同时,小学生在刚开始进入学校进行正式的社会化过程中受知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的限制,并没有形成对自己的约束能力,也没能够完全地遵守小学生守则以及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行为规范性不强,特别是没有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为了有效地约束小学生行为,需要外界加以科学化引导与约束。”具体来看,在学校中能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专心听讲等等。在生活上要求学生勤俭节约,能够文明礼貌等等。这些都需要发挥外界的软约束与硬约束两种手段进行监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行为模式的成型,小学生并不需要有更多的外界监督与外界干涉,因此会有更多的逆反现象,在皮亚杰看来,个体的认知主要取自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建构而来,也就是说环境对个体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就是需要培育者注重学生自觉能力的培养,及时进行奖惩。以便于学生发展自我意识,形成自觉。

总的来看,小学生在六年的教育中基本上实现了思维方式、自我管理、自我认知的转变,这些心理状况的转变对价值观培养有重要参考意义,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与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