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重理论维度
人类文明新形态扬弃资本文明,对人类文明意义重大,其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成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明”。因此,考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维度,必须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资源和理论宝库。
人类文明新形态形成于世界历史全球化的时代,坚持和发展世界历史理论,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人自身的历史,“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首先,人类历史开始于人真正成为人。马克思之前的传统西方哲学家,用纯粹抽象规定人,完全忽视人的感性的具体的存在,只承认人的理性,因此他们不会真正认识历史的现实的个人。人真正成为人,真正与动物区别开来,在于工具的使用。历史的起点,不是人作为动物本能和动物天性的存在,而在于人们开始生产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其次,人类历史由社会关系的现实个人整体实践构成。单个人无法构成历史,而是存在集体、群体中的现实个人构成的人类的整体实践过程,抽象和毫无具体规定的个人是不存在的。
再次,除人创造历史之外,马克思指出由于个体活动发展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逐渐扩展,封闭各民族原始状态下形成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分工,将会随着资本主义扩张而消灭,随着消灭程度的愈加剧烈,“历史也就越是世界历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是民族历史、地区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最根本动因。资本主义将世界的生产和经济带入普遍交往和国际分工的深刻变革,将各民族卷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市场。
世界历史理论通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历史跨度考察人类文明,分析人的需要和尺度,考察价值的生成和发展。自然,人类文明新形态处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大框架下并持续生成。由此,从世界历史理论角度,能够更好地解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性和先进性。
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涵养
人类文明新形态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涵养,展现其理论方面的民族特色。
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受到“多元一体”、“天下大同”的政治伦理滋养。“多元一体”来自同处中华文明的“华夏”与“夷狄”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念,体现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天下大同”要求以“天下”整体观之,将世界视为一个整体去思考、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中华文明的各民族文化和合与共,“多元一体”、“天下统一”的政治伦理经过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抵御霸权主义政治话语的内在文化支撑和动力。
其次,儒家思想的符合时代发展的道德文化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积极作用。传统社会教化民众依靠儒家伦理文化,“乡土社会“依靠‘礼’和传统伦理道德维持社会稳定和教化民众。”如今,儒家文化的道德要求依旧对广大乡村地区和人们的社会活动发挥着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发展和道德建设。
再次,“天人合一”的尊重自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新的“天人合一”的文明新样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雏形。人类文明新形态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要求人的生存和生产环境更加美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新样态。
总体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成就具有深厚的民族底色,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福建考察时所说:“……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当代历史唯物主义自觉下,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首先,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予人类命运新的可能。西方关于人类命运的思想事实上是在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而资本的内在矛盾导致资本主义存在重重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多种危机接踵而来,而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迅速,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开辟和选择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经验。
其次,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命运的构想有利于各国共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尊重并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基础上,号召“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积极回应,展现了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和美好生活。系列的命运共同体就是最好的例证,比如“中巴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命运与共的各国秉持平等互重、开放包容、共存共荣的相处理念,超越了西方对抗性逻辑的政治范式,有利于各国共谋发展。
再次,人类文明新形态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符合各国人民现实关切。中国坚持多样性文化共存,坚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世界各国、各文明交往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和价值特性,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结晶以及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推进各国共享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成果,促使各文明积极交流、互鉴,实现更广泛的国际合作。
综上,在以上三重理论维度透视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助于理清人类文明进步经验的理论源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稳步前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