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抢抓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代机遇

作者:王学权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0-16人气:24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七个聚焦”的战略任务,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七个聚焦”之首的突出位置,彰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性。全面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当前因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而引发的经济下行导致复杂严峻的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和机制保障。党的十八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改变,这一改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构建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构建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三个面对”复杂环境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审视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注重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全面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让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2050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不懈动力之源。

机遇一:经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023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26万亿,稳居世界第二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1979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只有1.2%,2021年占比高达18.45%,近两年受美元升值影响有所下降,但也还接近18%。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长期保持30%以上,保持长期领先位置,世界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经济影响了世界。中国在制造业方面长期拥有领先地位,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拥有世界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只要世界有需求,中国就有制造,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也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外汇储备2024年6月未达到32224亿美元,保持总体稳定,规模仍然稳居世界第一,是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防线,对宏观经济稳健运行起到很好的作用。2024年世界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入围133家,虽与第一失之交臂,但仍保持世界第二的位置,整整多出日本94家。华为、大疆、比亚迪强势崛起,对世界同类企业造成极大冲击,也标志着中国科技在世界领域已有一度之位。当今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已与改革开放之初不可同日而语,经济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下坚实经济基础。

机遇二:对外贸易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改变

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7年稳居世界贸易第一大国,2024年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6.9%,高于5%经济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使用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一大国,成为近200个经济体主要贸易伙伴。对外贸易底层逻辑已发生根本改变,并呈现以下五个特征:第一、贸易政策从出口导向为主转向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第二、区域开放政策从沿海沿边为主转向协同开放、整体开放、同步开放。第三招商引资从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第四、货物贸易从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向高低附加值产品共同发力。第五、贸易形式从单一的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共同发展。这五大特征彻底改变了对外开放的底层逻辑,推动对外贸易行稳致远,也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定更加开放、包容的体制机制提供强有力保障。

机遇三:科研经费投入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部署,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等等有力制度措施,全面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投入总量达33278亿亿元,占GDP的2.64%,比上年增长8.1%,其中基础研究经费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RD经费支出6.6%,基础研究得到大大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5.25万个项目。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经费投入,快速推进了科研项目建设,加快了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研究环境,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入了科技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全面改革,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改革,创新国家体系,进一步破解科技领域改革难题,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机遇四:聚焦制度改革持续释放制度红利

党的十八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制度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确定了300多项改革任务,全方位推进制度建设,现已全部完成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取得了根本性、全局性胜利。在国市场上以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对接国际市场,加快各行业各领域融入国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施行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管理制度,促进行政办事效率,规范市场管理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体系。在开放制度体系设计上,主导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推进海南自贸区建设,极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设立国内自贸试验区,健全贸易体制机制,加强了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对外开放制度框架。在营商环境方面,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推行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简化办事流程,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及党的建设等等方面,并明确在二零二九年要完成全部改革任务,为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30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强调识体规划、顶层设计、破立并举、先破后立,必将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持续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机遇五: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和打造,形成了从沿海到内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攻坚区、深水区,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一带一路”深入人心、成果丰硕,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得到东盟十国和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各参与国认同并初见成效,积极融入G20发展当中并不断发挥重要作用,金砖国家规模不断扩大且中国成为其中重要一员。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方面作出全面战略部署,要在沿海、沿边、沿江和交通干线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要加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人工智能、减灾、能源、税收、金融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运、金融、贸易中心地位,打造香港、澳门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门在国家对外开放中更好发挥作用机制。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是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和高质量融入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卓著贡献,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推动多区叠加和东西合作,促进对外开放平台红利溢出,深化对外开放平台的跨境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加快制度创新成果的复制推广,强化对外开放平台以点带面的功能和优势。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