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抗战家书为视角审视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
抗战家书作为抗战时期的重要史料,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抗战的岁月中,无数正义烈士、各界爱国人士甚至是华侨群众积极能动参加抗日战争的过程,映现出中国的军队和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抗击日本侵略战争中的抗争状况和心路历程,使人们可以从中真切地体会到经久不衰的抗战精神。
一、抗战家书的含义及分类
一般认为抗战家书是介于1931年至1945年十四年抗战期间所写与抗战相关联的个人书信。抗战家书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出版的名人的家书,如毛泽东、朱德等,另一类是民间普通百姓的家书。具体分为抗日将领家书、普通士兵家书、海外华侨家书三类。
(一)高级将领的家书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军衔最高将领朱德在家书中说到:“别久念甚……近来,国已亡三分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除在信中表达私人情感外,朱德所流露更多的还是对国家时下境况的担忧和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在这场关乎中华民族存续的战争中,朱德元帅等将领和为国家生存付出了卓越努力的所有中国将士,他们怀着牺牲的决心毅然走上战场,用血液和生命捍卫着中华儿女的尊严,也支撑着民族的脊骨。
(二)普通将士的家书
在为国捐躯的众多英雄里,更多的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他们每天穿梭在炮弹横飞的战场上,抱着随时壮烈牺牲的准备,用生命书写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例如女党员赵一曼被日军俘虏遭受酷刑仍不愿说出任何情报最终被害为国捐躯,在最后留给孩子的家书中她说到: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母亲坚决的反抗日本侵略者,尽一份微薄之力,但如今已经要为国捐躯了。长大以后务必记得自己的母亲是为国光荣牺牲!就是在这一个个陌生而又伟大的事迹里,无数中华儿女团结起来用伟岸的身躯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海外侨胞的抗战家书
海外抗战侨胞的家书为研究抗战历史提供新的视角,抗战中除了国共军队牺牲战场的流血精神,各阶级群众万众团结的民族凝聚力,同样也包含着广大海外侨胞共赴国难的爱国情怀。海外侨胞虽身处异国,但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也设身处地为祖国破裂、同胞流离失所感到悲愤,于是通过家书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华侨林锡国在给国内的儿女写的家书中说到:“国难一天严重一天,凡是中国的国民,都要尽国民一份子的责任,同心奋斗,挽救危亡。”小小的一封家书将心系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跃然纸上。
二、抗战家书中蕴含的抗战精神
(一)视死如归,舍生忘死的民族气节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我国的军队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落后的境况,狂妄自大的日本计划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而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中国军队无论是在面对实力差距巨大的战斗,还是置身于无路可退的困境,始终坚定不移地勇往直前,肩负起拯救国家与抵御敌人的重任,不惧抛头颅洒热血,直至壮烈牺牲。
(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面对民族危机,身处内战之中的中国人民毅然放下内部矛盾,全民停止内战、实施全民族统一战线并一致对外,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吉鸿昌写给妻子家书的开头就是“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为拯救被日本细菌战感染瘟疫的同胞,同济大学毕业生刘宗韵义无反顾的加入红十字医疗队,在家书中愤慨道“多少人被枪杀了,多少财产土地被毁灭劫去了,难道我个人的生命还过分的重视”,最终却感染病毒不幸牺牲。这一封封抗战家书都体现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三)不惧强敌、血拼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的武器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军队在战斗中必须承受更为沉重的伤亡,才能捍卫阵地的防线以应对日军的进攻。在阵地的激烈争夺中涌现出众多英勇将士,他们誓言与阵地共生共死,竭尽全力捍卫阵地。如古北口战役,师长杜聿明等七名战士为守护阵地以七敌百,这样一种血拼到底的大无畏精神让敌人也表示深深的敬畏,他们的遗体被日军合葬并立碑纪念为“中国七勇士之墓”。此战中华战士用七个人的力量,为我军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充分显示了中国军队不惧强敌、血拼到底的英雄气概。
(四)坚贞不屈,矢志不移的必胜信念
为稳定抗战信心,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对抗日战争形势做出深入科学分析:日本综合国力虽强,其发动侵略战争性质是非正义的,结果是必然失败的;中国抗战性质是正义的,更有着先锋队性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及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这些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最终胜利的天平将倒向中国。这极大增强了民众对战争必胜的信心与决心。袁国平在家书中写道:“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在毛主席对抗战规律、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分析指导下,中国军民在反抗侵略者的道路上愈战愈勇,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
三、 以抗战家书为介质发扬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引导功能
抗战家书对于人们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本质就是把爱国主义作为自己价值判断和进行实践的衡量标准,指引着人们的道德思维方式。在品读抗战家书的过程中,通过具体人物事例,潜移默化的引导着人们朝向正确的价值方向,树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实现抗战精神的外化于行,促成人们向正确的人生道路迈进。
(二)教化功能
文化和教育是中国的历史根基和民族灵魂。作为新时代爱国教育重要资源的抗战家书,其教化功能不容忽视。抗战家书中的家国情怀进行着由家到国、从个人到社会的逐层递进,
给予中华儿女的不仅仅是实践上的教育和教化,更是一种对理想信仰和民族认同感精神层面的感化,时刻提醒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应主动肩负起应尽的爱国责任和义务。
(三)凝集功能
抗战家书中凝集着强大的历史合力和时代凝聚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没有爱国合力,国家和民族就会变得十分脆弱,无法形成内在的价值共识。这样的爱国价值共识,随着岁月的流逝其形式也不尽相同。比如,爱国共识在抗战时期表现为为打倒日本侵略者而共赴国难革命信念;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又表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的理想信念。
四、新时代抗战家书助力弘扬抗战精神的意义和路径
抗战家书作为承载抗战精神的物质内容,能为弘扬抗战精神提供第一手的史料文本依据,随着思想文化价值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对那些珍藏的抗战家书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铭记抗战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风气。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全体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国家各领域持续创新发展依靠全体人民的价值认同、知识素养和自身能力,因此民族认同感和价值共识问题不容小觑。抗战精神本身作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能让我们铭记抗战的真实历史,牢记中国人民曾经受过的苦难和屈辱,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靠自己的发展才能够独立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以抗战家书文化的主要功能为指导弘扬抗战家书中蕴含的抗战精神式,可以运用以下三种可行性方式:一是运用抗战家书的教化功能进行思想教育,增强爱国共识;二是借助抗战家书其引导作用引领回首过去,不忘初心;三是传播品读优秀抗战家书,凝聚社会正气。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