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阳贵安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几点思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贵州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RCEP生效拉开了沿海、内陆、沿边联动开放格局序幕的同时,也给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带来了新机遇。2022年,党中央赋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战略地位,提出要畅通对内对外通道。如今,作为拥有“一纵两横三角”黄金点战略区位优势的省份,贵州对内对外开放的每一步都与通道建设密不可分。
贵阳贵安是贵州省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现代化建设的“领头羊”,其开放发展成效对全省对内对外开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贵阳贵安拓展开放通道的理论逻辑
(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以来,我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变革,从闭关锁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边倒”、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实现发展壮大。即开放的目的是在的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分工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时代越是向前,开放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相比于过去,贵州与全国乃至全球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紧密、更频繁,黔货正以各种途径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旅客游历黔山贵水,品味黔味美食,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贵州得到满足。
(二)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是开放通道畅通无阻
“变则通,通则达”,通道是发展省际、国际间交往合作的前提条件。通道建设的目的是缩短货物运输的时间和距离,降低信息交易成本,体现了成本节约效应。另一方面,通道能够将块状的小市场整合成为统一的大市场,发挥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升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以通道联结生产端和消费端,融合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是疏解对内对外开放拥堵的必然之路。
(三)畅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的重点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要想富,先修路”。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是交通不便,即没有打通对内对外开放通道。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既是增加企业进入外部市场机会、加速区域间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商品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通,弥补地区间的资源禀赋差异和欠佳的对外开放原始条件的重要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实际收入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贵州的发展成果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加速建设降低了黔货走出大山的运输成本,更向世界展现了贵州优美的车窗风景。
二、贵阳贵安拓展开放通道的现实基础
(一)贵阳国际陆港开港引领贵州加速开放发展步伐
贵州开放看贵阳贵安,贵阳贵安正引领着贵州进一步开放,是贵州开放型经济的引擎和支柱。2020年来,贵阳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持续增加,始终保持在76%以上。2022年8月,贵阳国际陆港开港,同年其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高达87.2%,以压倒性的优势位列全省第一。如今,贵阳国际陆港成为联通中欧、中老、中亚、黔粤、黔渝、黔桂大通道的枢纽节点,实现了黔粤通道班列与陆海新通道班列常态化开行,还与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北部湾港等7个沿海港口建立了“组合港”发展模式,形成了“多港联动、多式联运”的陆海联运体系。
(二)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贵阳贵安实现通道经济转变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相隔一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提出巩固提升贵州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如今,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线主通道建设为主,贵阳已经逐步形成了“中有都拉营、东有龙里、南有改貌、西有湖潮”的铁路物流环形枢纽。在贵阳,顺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北接渝新欧班列、南连广西北部湾港口,形成南下出海、北上川渝乃至出国的物流通道节点,贵阳铁路沿线从“通道经济”逐步向“枢纽经济”转变。
(三)多式联运促进贵阳贵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冲破大山、外联世界,是贵州开放发展的目标。面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原始地理条件,贵州构建起以贵阳贵安为中心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丰富了贵州外贸货物出山出海大通道——公路方面,全省2.8万余座公路桥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强化了各地市(州)与主通道的联系;铁路方面,以贵阳都拉营为中心,形成了黔桂铁路通道、黔粤铁路等国内物流通道,及中欧班列、中老班列、中亚班列等国际物流通道;水运方面,乌江航道为黔货出山开辟新的战略通道;航空方面,洲际货运航线弥补了贵州空港口岸功能不全的短板。如今,贵阳贵安成为在国内辐射西南、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国际上连接“一带一路”、RCEP有关国家的货物集散中心。
三、贵阳贵安拓展开放通道的建议思路
以贵阳贵安为中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正推动区域经济进入通道循环,但还存在着的口岸功能羸弱、物流通道不畅、资源整合不足难题。为此,提出三点建议思路。
(一)加强运输通道建设,提升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
一是完善公路运输网络。建议积极有序推进贵阳贵安区域内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强“三县一市”重要物流园区、陆港型物流基地、港口物流基地等与贵阳国际物流港的互联互通。二是加大铁路建设力度。建议一方面继续强化贵阳贵安进出东南亚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等通道建设,提高通道数量;另一方面加大现有铁路运输应用范围,提升铁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加快推进航道建设。建议持续推进贵阳港开阳港区建设发展,加强乌江群港口分工协作,构筑河海联运通道。四是提升航空货运能力。建议依托贵阳贵安重点产业,推动惠普航运产品,促进黔货以更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走出去。
(二)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
一是分类建设物流枢纽。建议按照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等不同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整合贵阳市各区(市、县)现有资源,有序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如开阳县可建设港口型物流枢纽,云岩区可建设生产服务型枢纽等。二是按需优化物流设施。建议结合贵阳市各区(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和发展目标,优化物流枢纽布局,推动物流设施整合。三是统筹打造物流枢纽体系。建议根据各区(市、县)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道物流规模化组织、区域化集散、专业化服务和网络化运行。
(三)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通道城市交流合作。建议一方面加强贵阳贵安与遵义、毕节等省内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联系,选择有区位优势的县(市)作为新设物流集散基地,培育省内的经济发展轴带,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与省外其他通道城市联系,进一步扩大贵阳作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辐射范围,促进西南地区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机制。贵阳贵安正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文旅经济、服务业、山地高效都市农业,各区(市、县)资源禀赋差异不大,建议根据劳动力、土地等资源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分工合作,密切区域经济联系。三是促进要素在地区间高效配置。建议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特别是城乡土地要素,形成统一开放、自由竞争的有序市场环境,降低制度性成本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释放贵阳贵安经济发展潜力。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4236.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