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
《现代舞基训》课程作为现代舞训练的基础课程和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芭蕾基训下启舞蹈编创,可做到解放思想、开发身体、树立观念和塑造价值。现代舞基训的课程教学包括了概念的给予、动作的传授和观念的浸染,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重在舞蹈动作的开发和训练,增强身体灵活度、认识自己的身体、加强身体的控制能力,摆脱舞蹈规范化的动作模式,追求新理念和新方法。但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部分存在的问题在于身体运动受限,动作模式程式化,缺乏对时间、空间、力度的感知力,思维意识固化等。基于以上问题就《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进行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多元化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双保证。
1.《现代舞基训》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目前,高校《现代舞基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两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往往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内容上,教材内容更新缓慢,未能及时反映现代舞的最新发展和创新成果,这使得教学内容显得相对陈旧和缺乏吸引力。过于侧重舞蹈动作的教授,忽视了学生对舞蹈理论、艺术表达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和固定标准进行评价,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现代教学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舞蹈动作的创造性和情感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挖掘了学生的发展潜力,也使得课堂氛围显得活跃和丰富。
2.《现代舞基训》课程多元化教学理念
现代舞基训课程强调对身体语言的运用和探索不受限于传统舞蹈的规则与束缚,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有利于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在现代舞基训课程设计时,我们应该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个性化与创造性发展、重视身体感受与体验、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包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组织教学活动,现代教育观念主张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去发现知识、进而创造知识和拓展能力,教与学的重新定位,赋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
2.1强调个性化与创造性发展
现代舞基训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对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因材施教中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更需要鼓励他们在身体训练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方式,通过身体的表达来塑造个性化的动作语汇,感受现代舞的自由和个性化的表演风格。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他们能够逐步建立自己的舞蹈风格,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2.2重视身体感受与体验
在现代舞基训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身体直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变化,以此培养身体的敏锐性和表现力。通过感知身体的运动轨迹和力量变化,去理解和表现音乐,这有助于他们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传递情感和信息。同时注重探究与发现,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体验和交流讨论中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
2.3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包容
现代舞基训强调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包容。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汲取灵感,正向引导与反馈,将其融入自己的舞蹈表演中。这有助于他们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丰富现代舞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2.4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在现代舞基训中,技术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舞蹈动作和技术,还需要引导他们关注舞蹈中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学生能够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美感和情感的舞蹈作品。
3.《现代舞基训》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多元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环境四个方面。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演质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适应现代舞蹈教育的需求。
3.1教学方法
3.1.1个性化教学
3.1.1.1运动原理转化
掌握现代舞运动原理的前提是学习基础的动作元素和发力方式,在转化训练中将基础元素进行“叠加式”的提前介入,从而拉长学生的训练周期,以保证基础动作的规范性和正确性,不断扎实基础。在课程初期对学生的呼吸方式、脊柱运动、核心训练、地面动作等方面“叠加式”的融入基础教学,尊重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解决当堂课直接导入知识元素,给学生带来的陌生感。主被动进阶训练是打开现代舞身体运动的关键,其中包括:主被动一体、主被动分离和消力过程,在主被动的进阶训练中,逐渐培养和形成学生对力的认识和转化类型,更加具体的感受身体在自然状态下力的呈现。
3.1.1.2前能力阶段的设计
前能力阶段的设计是主要针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素质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未达到预期教学成效时的进一步解决方案,当学生进行了身体意识的唤起、动作原理的转化、反观理论的应用和情景式教学的带入后仍然存在动作能力的“壁垒 ”时,那我们将为学生进行“前能力”阶段的精准设计,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设计配套的解决方案。比如:节奏放缓、动作分解、动作简化、呼吸引导和路线说明等等一系列方法,做到让学生循序渐进、熟能生巧。使学生在精准补短板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
3.1.2互动式教学
在教学互动中,将反观理论应用于现代舞基训课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并完成自我检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反观理论的应用。反观理论是指对比观察,从另一角度观察事物或以另一事物对比当前事物。将此理论应用在教学环节中分别对应自我观察和“多对一”的分化或者“多对多”泛化的个体观察两个视角,前者所指学习者观察的对象是他人,后者所指学习者观察的对象是自身,其中包括了:示范阶段、练习阶段和反馈阶段。在现代舞课堂的观察思考和讨论探究环节,促使学生进行现代舞基训动作原理的思考和自我检验,可从多视角的更加直观的去理解现代舞课程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实结论,加强学生对现代舞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在自我探索中解决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在下一阶段的现代舞教学中,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与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在反观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反观思维和方法以及完成学习闭环。
3.2教学内容
3.2.1身体训练多元化
身体意识的唤起,身体意识的唤起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意象化的世界,增强机体的能量,关注到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在身体的联结反应中分解各有机体的运动方式重构出具有创造性的动作。包括感官唤起、正念冥想、身体扫描、慢活动、身体感动、意识趋向等方式。通过身体各个部位的单一运动开发身体运动的同时拓展三维空间的占有度。通过以上的多种方式,主动把学生旧的认知解构置换成新的纬度,促成学生个体能够用新的认知方式来感知周围世界。
3.2.2舞蹈技术多元化
现代舞基训是现代舞表演的基础,应注重身体训练的多元化,包括:柔韧性、力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训练。通过教授不同的舞蹈技术,如呼吸、地面、核心、移动、跳跃、旋转、平衡等,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舞蹈技巧。融入不同风格的现代舞技术体系,如玛莎格•莱姆的收缩-放松、多丽丝•韩芙丽的倒地-扶起等,以丰富学生的舞蹈语言和表现力,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兴趣,通过提供多种选择和挑战性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表达能力,能够更好地表现动作和情感,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和技巧水平。
3.2.3实践项目多元化
通过组织多元化的实践项目,如舞蹈创作、即兴表演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舞蹈编排和即兴的实践,自由选择音乐、编排舞蹈动作、即兴创作,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开展跨领域合作项目,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参与教学,如戏剧、音乐、绘画等形式的加入与合作。通过与其他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从不同角度理解舞蹈艺术,提高艺术素养。
3.3教学评价
《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它旨在从多个角度和维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舞基训课程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
3.3.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定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和评价,包括动作掌握的准确性、舞蹈表现力的提升等方面。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
3.3.2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动作完成度、舞蹈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3.3.3同伴评价
同伴评价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观看对方的舞蹈表演,并从动作、节奏、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3.3.4作品展示与评价
作品展示与评价也是现代舞基训课程多元化教学评价的重要一环。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舞蹈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观众的反馈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表演水平和改进方向。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它涉及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作品展示与评价等多个方面。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头脑中的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作为教师积极主动的给予学生正向引导和肯定,使正向反馈不断加强学生对动作的联结作用,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4教学环境
3.4.1情景式教学
“环境即兴”作为情景式教学和训练肢体解放的方式之一,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室和剧场的局限,进入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走出教室,寻找合适的“环境”进行放大感官的即兴舞蹈,感受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启迪学生的心智和感知力。将学生的身体置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感受自然的力量和馈赠,将人与自然,艺术与自然融合。让学生亲近自然、放松身体,表达自身真实的感受。人体是自然的造物,本身就是一种复归与共融,没有比自然环境更纯粹、更高级的舞台了。
对于学生而言,特殊的环境既可以充分地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对于自身的反应能力而言也成为一种挑战性。为了体验感官所带来的冲击与刺激,让同学们尝试通过“环境舞蹈”放大感官,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从无意识的肢体“本我”展现,到逐渐可以控制并产生舞姿动作的“自我”,甚至可以用“超我”意识创造出属于当下这个环境独有的舞蹈。在“环境”中进行舞蹈,让学生放大感官充分感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这种情景式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肢体舞蹈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更能够拓展学生的舞蹈思维和想象力,充分开发学生的舞蹈素养。
3.4.2信息化理实一体教学
信息化理实一体教学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打破教学环境限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现代舞的舞蹈观念和理论通过信息化虚拟教学环境的嵌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现代舞的内在核心,提升学生的动作感知和表达能力,使思想贯穿于舞动的全过程,做到有思想的跳舞。信息化理实一体教学增强了学习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4.总结
《现代舞基训》课程应以专业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多元教学方式为核心,以多维理念引导为主体,在动作内容的规范解构中,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教师口传身授的过程中,做到知识的牵引与转化。在新时代背景下,针对高等院校现代舞基训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近一步的思考和探究,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守正与创新,有助于教学立体化,优化教学形式,使多样的元素进入课程教学;设计多层递进的教学方案,创造一个既严肃有序又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变”与“不变”中探索奥秘,有助于激活课程密码,不断提高教学课程建设的有效性和策略价值。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