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云上足尖——融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云传播的发展探究

作者:顾恒洋来源:《尚舞》日期:2025-03-29人气:93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适应时代的变革,传统媒体纷纷开始谋求转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而为了提升媒介融合发展的传播效能,数字技术也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信息产品。“云传播”就成了新兴数字化媒介形式中的佼佼者。所谓云传播是对人们通过“云”进行信息传播活动的社会总过程的总体描述。现如今,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与其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为文化艺术提供更广泛的传播途径,还可以通过互动和反馈,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

因此,当舞蹈借助科技进步、媒介元素的革新和现代社会环境的变化来解构、重构舞蹈艺术的“云端”模式时,它会为社会带来新的价值整合,也会为网络技术驱使的融媒体环境注入全新的活力。因此,本文以新媒体为视角,研究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时代里,新媒体在舞蹈传播路径上的转变,以及新媒体对舞蹈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理性分析融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云传播的发展困境,探讨舞蹈如何保有正确的艺术审美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合理的保障机制,以进一步实现舞蹈艺术系统的长远有机发展。

 

1.融媒体语境中舞蹈云传播的新样态

1.1传播主客体的交互化

交互化是互联网传播工具中最具有革命性的特性,它让网络资源的供应者和接收者有机会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媒体融合的加深,观众、舞者以及传播平台之间的互动将会变得更为频繁,舞蹈云传播已消解传统媒体单向被动的输出方式,受众的反馈和主动性作用将大大凸显,也使舞蹈艺术在其中获得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不同的媒体平台中,都更强调观众的参与互动。不仅任何人都可以在客户端无限次观看自己喜欢的舞蹈选段或通过互联网弹幕、评论等方式实现“观剧团”之间的密切交流。而且观众还能够通过云端传播自己的舞蹈作品,成为舞蹈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二是媒介技术营造的氛围让人身临其境,再造观演关系。传统舞蹈的观演空间是舞台、剧场,肢体符号较为单一,而融媒体背景下的观演空间已扩展至舞台剧场与电视、网络等媒介的融合,借助数字化技术,我们打破了传统剧场观赏中主要依赖“观看”的群体静态模式,为广大观众带来了更为个性化的“云”体验。“云”在舞台上呈现了一种新的时空结构和场景转换模式。这样的表达方式不仅加深了观众对故事背景和角色塑造的认识,还让他们有机会与作品中的故事和情境进行深度的交流。

 

1.2传播受众的个性化

媒介融合赋予舞蹈艺术更为精准的传播能力,云传播模式下基本上人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人们在工作、休闲、学习等活动中都可以打开账号浏览信息,这种不限地点不限时间的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收获新鲜资讯的主要渠道。截至2024年9月1日,小红书话题笔记数据显示:中国古典舞有11.1亿次用户浏览量,民族民间舞有1255.2万次用户浏览量,现代舞有1.7亿次用户浏览量。基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平台重视受众的心理动机与心理需求,通过用户浏览舞蹈种类的大数据,用云计算手段,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下图以小红书为例分析舞蹈艺术在融媒体环境下视听平台个性化的云传播闭环。

 

1.3场景入口的多元化

传统舞蹈场景表现方式通常为文字、舞谱、录像等一维平面传播载体,受众多为被动式的参与,没有办法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再度参与,体验感稍弱。而在融合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移动网络媒体相互融合,形成了覆盖面广泛的大众媒介系统,促成了受众多端口、多场景地便捷式进入模式。例如,2023年8月,《红楼梦百场演出现场设立了专门的"CMG展区观众可以通过平板电脑体验裸眼3D,也可通过VR眼镜观看舞剧《红楼梦》的片段,欣赏舞蹈演员在自己面前近距离舞动,打造舞蹈艺术与观众的深度交互体验。融合媒体发展背景下,舞蹈艺术云传播打破了传统舞蹈剧场的空间限制,缩短了成本时间,使得线上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多端场景入口欣赏到优秀舞蹈作品,扩大了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1.4传播内容的创意化

媒体的整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获取途径,也推动了人们对于个性化和多元化信息内容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人们在追求舞蹈艺术时,他们不仅只是追求视觉上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希望它能带来实际的益处,如教育和娱乐活动。显然,“内容至上”是当前信息传递的核心理念,只有通过内容的创新,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媒体形式的优点,打造信息传播的“硬实力”,从而满足人们个性化与多元化的信息内容需求。以时下热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分析其平台排名前8的舞蹈作品,如表1。

抖音名

时长

点赞数/万人

视频话题

过赢

1分35秒

1373.2

婚礼舞蹈

麦克阿瑟MACARTHUR

18秒

685.7

明星联动

阿合的假期

22秒

560.5

户外舞蹈,热门音乐编舞

-三三三元

7秒

540.6

明星联动

雷小板

10秒

522.8

搞笑舞蹈

小雾有点困

13秒

519.5

游戏舞蹈

蛋特DANTE

22秒

508.0

旅游舞蹈,热门音乐编舞

阿布老师

15秒

413.8

水上舞蹈

1

析视频内容可以发现,这些点赞数量高的作品,它们的核心话题在于具有创意,或是变换场景,如婚礼、户外、水上等,或是利用明星效应,使已有影响力的人或音乐或游戏带来更大的粉丝市场。同时通过时长多不超过 30秒,编排简单易于模仿与传播的舞蹈动作,充分利用了观众的碎片化时间,使用户产生观看兴趣,进一步参与,以帮助创作者产生流量价值。鉴于此,可以发现媒介融合视阈下舞蹈艺术进行云传播的主要着力点就是创新舞蹈艺术内容及其呈现方式。

 

2.融媒体语境赋予舞蹈艺术的发展路径

传统舞蹈信息传播机制受媒介资源的限制,不利于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而融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借助云技术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这些“信息孤岛”中构建了“开放平台”——连结这些“孤岛”的桥梁,能将数量众多的“孤岛”连成一片,变成一个虚拟的“整体”。从而线下的舞蹈艺术活动可以直接搬到这个平台中,艺术家与观众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平台里进行互动,从而开拓出全新的艺术空间,赋予了舞蹈全新的发展路径。

 

2.1数字赋能,优化舞蹈形式的云端“呈现”

舞蹈被喻为是“流动的雕塑”,它既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现,又在一定的时间中流动。通过空间的展现,使作品的内容变成直接可视的对象。通过时间的流动,使内容成为连绵不断的呈现过程。现象级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将舞台设计成缓缓展开的卷轴,运用了3D投影和舞台装置技术,将舞台空间打造成《千里江山图》的样式。而舞者的身体造型与舞台造景配合,隐喻绵延不绝的青绿色“山峦”,实现了舞“绘”《千里江山图》的意蕴。由此可见在融媒体视域下,现代科技与肢体交互的实景表达,辅以镜头语言的立体视角,云舞台的艺术创作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不仅重新形塑了舞蹈艺术作品外在风格面貌,也在二维平面的屏幕上“还原”了舞蹈艺术的四维时空特性,打造出鲜活、鲜亮的身体视觉意象。

 

2.2抢占先机,延续舞蹈人才的云端“培养”

融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进行云传播时,随着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的影响愈发深入,编导与演员应当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在舞蹈编排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主动探索技术进步的“新方向”,树立全新的创演理念。编导层面应对舞蹈作品的动作、舞台美术、音乐、叙事方法以及与观众互动进行深入的管理和完善,主动了解与舞蹈艺术相关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形式。在佟睿睿编创的舞剧《深AI你》中,他通过高科技多媒体和裸眼3D效果,呈现了未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探讨了人与AI的关系,以及科技发展与人文情感的双重思考。

而演员层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巧,能够适应新媒体技术于舞蹈中的应用,从而使舞蹈艺术界产生更多既懂舞蹈又精通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如2024春晚节目《锦鲤》中,由11位演员通过威亚弹簧绳模拟锦鲤在水中自在地游弋,展示了一幅灵动的水中画卷。其中威亚加弹簧绳,是一套全新的装置舞蹈体系设定。演员与装置二者既需要在力量上的配合,也要在身份上进行熟知和认同。在表演过程中,装置的运动轨迹,是根据演员的位置、速度、旋转、滞空时间形成相应坐标而驱动的,其中演员的技艺之精可见一斑。

 

2.3跨界推广,拓展舞蹈产业的云端“经营”

在融媒体视域下,伴随着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型媒体平台的兴起,大众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中展示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各种事物的观点。加之各类新型媒体平台功能多样,信息的内容与传播手段都变得创新。舞蹈工作者们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平台建立公众号、微信群,制定跨越多个平台的营销策略,逐渐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以扩展舞蹈受众的市场覆盖范围。以时下热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它在舞蹈营销和变现上提供了很多思路。2023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还加入抖音的“艺播计划”,开辟院团线上第二舞台,为舞台艺术开辟了更多潜在观众。截至2024年8月1日累计45名演员开启直播6000余场,观看人次超过2800万。由此可见,舞蹈艺术正向融媒体领域进行业务扩展,并与相关的软件平台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开发了一定的商业价值。

融媒体的语境下,“数字化”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常态,基于数字技术衍生出的“跨媒介传播生态”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新主场,以舞蹈与广告设计这两个文化产业的跨媒介融合为例,从近些年的市场营销趋势来看,不难发现从国外到国内一重大品牌都纷纷选择现代舞作为其广告的核心创意为品牌代言发声。例如Burberry创意舞蹈广告“open spaces”中,舞者在失重状态下随风飞行,穿越田野、森林、湖泊,以超现实的视觉效果,激发了观者度自由的向往,以此来诠释品牌的创建之初就倡导的追寻自由以及开拓的精神;又如今年玛丽黛佳化妆品品牌与陶身体剧场共创舞蹈影像,陶身体剧场依旧以“圆”为信念,在身体的流动、极简、自由中表达了玛丽黛佳化妆品自然、朴素、还原肌肤的理念。可以发现,舞蹈与广告设计在商业上的合作变了不同的形式,但一直不变的是在内容上对人的关注,它将人的精神追求与品牌的理念契合,将人的感受与产品的特性画上了等号。

 

3.融媒体语境下舞蹈艺术云传播发展困境

3.1生产扭曲:舞蹈内涵的文化断链

基于前文在舞蹈艺术云传播中参与式文化的快速发展,在激发大众创作活力的同时,也使舞蹈文化内容生产的门槛降低,不乏一批利用民族舞蹈“炒热点”“割韭菜”“博眼球”的营销者。例如2024年5月,火爆短视频圈的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老师,他在演绎上世纪80年代的《奔腾》作品中塑造了一位新鲜、松弛、自由的蒙族草原骑手形象,被一群网友笑称为“一身肥肉赛过腱子肉”。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好看的人跳好看的舞,也不是对于热点舞蹈的同质化模仿,却让大众如此“沉迷”,笔者认为这值得我们思考舞蹈的“美”的本质是什么、灵魂是什么?是否与舞蹈中宝贵的人文情感有关?那于未来融媒体的高速发展下舞蹈内容的创作而言,就要继续把握“往下沉、往外扩”的导向,即既要文化寻根、也要根据鲜明的时代特点创造性转换,从而才能唤起更多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少舞蹈文化中宝贵的人文情感失真、断链的现象,使舞蹈不止在人们心中只停留于娱乐层面。

 

3.2信息茧房:舞蹈审美的同质趋向

基于前文提到的受众个性化的特点,当算法根据用户的过往行为和偏好进行内容推荐时,信息茧房的“选择性接触”,致使受众习惯于接触与自己原有态度、观点、立场相吻合的信息,影响了人们接触和理解不同观点的机会。由此可知,“万物皆媒”的时代,让舞蹈走向大众艺术的同时,机器和算法可能会取代了人们的思考,使人们在构筑的信息茧房中难以接触不同类型的信息,从而在算法“投喂”的虚假连接感和存在感之中得到满足,丧失了多元、深度、真实的审美能力。例如抖音社群中各种各样的“网红舞蹈”频繁出现,大众极容易在信息茧房中只选择性接触这类舞蹈,造成对真正的舞蹈艺术的审美认知模糊。为此,笔者认为未来舞蹈艺术的云传播应继续优化舞蹈的云端经营范围,推进舞蹈IP+数字技术结合的新形态,有效激发用户的关联需求,使他们主动探索与接触不同的信息来源。

 

3.3机制空缺:舞蹈数据的监管失范

随着数字内容的急剧增长和IP的广泛衍生,舞蹈作品的版权问题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云技术改变了版权作品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视频平台成为舞蹈作品最主要的侵权对象之一。由于部分门户网站和自媒体过度追求流量效益,并依赖互联网来降低舞蹈作品的成本和快速传播,网络盗版和数字版权保护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陈维亚的编舞《秦俑魂》、孙颖的《踏歌》以及韩真与周莉亚的《丽人行》等舞蹈作品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网上的用户自由发布各种版式的复制视频和多样的改编方式层出不穷笔者认为,面对融媒体环境中侵权问题的对策,采用先进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保护原创内容,例如数字水印与加密技术。数字技术将隐蔽的数字水印嵌入舞蹈内容,这类水印对读者观赏体验无干扰,却能被专门的软件识别,从而有助于监管机构在作品被非法复制及传播时追溯其源头。

 

4.结语

融媒体背景下舞蹈艺术的云传播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赋予了舞蹈艺术新的生机,产生了舞蹈艺术的云传播模式,它打破了人们欣赏舞蹈的空间局限性。将舞蹈艺术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使舞蹈艺术输出的信息、方式变得越来越全面、复合,舞蹈艺术的受众也越来越多元化。作为舞蹈艺术的研究者和创作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舞蹈艺术的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推动舞蹈艺术走向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并解决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以确保舞蹈艺术在融媒体时代能够持续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