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及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朝阳产业。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视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我国起步稍晚,但是其发展势头很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辨析
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组经常使用但又经常混用的概念。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同义词在用,但是它们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
文化产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项新兴产业,它兴起后发展势头迅猛强劲,逐渐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柱产业,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该产业的认知也逐渐深化,过去,我国更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未能发掘文化的产业功能。“文化产业”一词于2000年10月在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即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201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凸显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创意产业”一词源于英国,英国曾是制造业强国,二战后传统工业衰退,亟需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新兴产业。1993年,英国颁布《创造性的未来》文化战略,确立“创造性”为核心思想。1998年布莱尔政府出台《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以“创造性”为导向的创意产业国家政策。此后,创意产业这个概念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所采用,并且与文化产业交替混用。不过,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而文化创意产业则与两者都有交叉重叠。
具体说来,文化产业强调的是产品的文化内容和工业化制造的一种结合,创意产业更强调产品的创造性和具有知识产权。从分类来说,创意产业可以大致分为“文化类创意产业”与“科技类创意产业”两部分;文化产业并不都具备创意,比如电影放映、书籍印刷、图书发行等文化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复制而不是创新,所以根据创新创意所占比重可分为“传统类文化产业”和“创意类文化产业”两大类。而“文化类创意产业”与“创意类文化产业”是很接近和一致的,如电影制片、新书出版、电视节目制作、动漫以及游戏制作等,均涉及创意与知识产权,因此“文化类创意产业基本等同于创意类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即为此部分所涵盖的领域。综上,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应当属于文化产业,它是文化产业的前端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目前国际上较少有“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词汇的表述,更多的是创意产业、内容产业、版权产业等提法,只是在内涵和外延上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由台湾地区2002年首提,中国大陆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第一次提及。随后,2009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进行了一定规划。2012年,《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国家将通过政策扶持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2016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这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国家产业布局中的重点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迄今国家层面并未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做官方界定,也没有产业细分标准。地方政府则往往会根据本地的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自己的界定和分类标准,有的地方定义比较接近创意产业,有的地方则比较接近文化产业。从学术角度来看,上海的定义似更接近学术标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2022)将文化创意产业界定为:“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形成融合型的产业链,体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型业态。”上海的定义突出了“文化”和“创意”的交集,是比较可取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新经济时代的增长引擎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等人共同创立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指出,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可分为四大部分:非技术劳动力、资本、人力资本以及新思想。其中,新思想作为人类知识与智慧的象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著名经济学家厉无畏在其《创意产业导论》中指出,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是知识、创意,而这两项资源有带有显著的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带动经济增长,是当今经济发展的比较好的选择之一。国内外的发展实践也表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许多其他传统产业所不具备的重要特征: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这些特征使它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和良好社会效益,具有其他传统产业无可比拟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提高产品附加值
创意,作为人类智力活动中最具创新性的一面,涵盖了诸多领域,如各种新颖的点子、方案、策划、设计、新发现、新理念、新构思、新发明、新创作等等,所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是复杂劳动,尤其是原创性文化产品的开发。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更多,产品的附加值也就远高于其他传统行业。更重要的是,创意创意具有裂变效应,一旦点燃,便能迅速蔓延,引发无数新的想法和灵感,激发出更强大的创造力。在《创意经济》一书中,被誉为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的英国学者约翰·霍金斯,提出了关于创意经济的公式,即创意经济(CE)=创意产品的价值(CP)×交易次数(T)。在文创产品中占据核心的是人的创意,“正是由于创意思想可以用于不同的产品开发,并且在不同的产品开发中都占据核心地位,这就为文化创意提供了巨大的增值空间,使其能够一次投入,多种形式产出和获利”。
例如《哈利·波特》奇幻小说及其衍生产品创造的财富神话。1997年,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该小说时,她是一位领取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母亲,小说最初仅仅发行了500册,作者收入仅为3000英镑。二十年后的2017年,《福布斯》杂志公布当年全球收入最高作家榜,J·K·罗琳以9500万美元收入跻身榜首,该系列小说被译成79种语言,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超过4.5亿册。过去20年,与之相关的电影、DVD、录像、蓝光碟、唱片、游戏、广告、玩具、主题公园等衍生品更是创造了不俗的业绩,如由小说改编的8部电影与前传作品在全球已揽获超77亿美元票房。通过“小说出版+电影创作+衍生品”的成功运作,“哈利·波特”这个品牌的价值估值高达250亿美元。
(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有助于缓解当前劳动力就业市场压力。首先是文创涉及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具体门类五花八门,从创意到产品到营销需要多个流程,这本身就直接和间接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制造业一个显著的区别便是自我雇佣现象的广泛存在,尤其是在文化制造业这一领域,此类现象更为常见。从事内容创作和创意设计的设计师、艺术家等,大多并未直接隶属于某家企业,而是采取订单式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软性”就业。
(三)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以其高融合性和渗透性,使得其能与一二三产业进行“信息共享”、“无缝嫁接”,极大地延伸传统产业的价值链,从而实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第一产业。“文化创意+”农业融合发展是一种随着消费需求升级而崛起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通过创新手段,将文化艺术、农时农耕、农业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机整合,形成多元层次的全景产业链,从种植到销售整个链条上提高农产品和农业活动的观赏性和附加值,拓展了文化创意产业全新的空间,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如各地犹如雨后春笋兴起的农业嘉年华等。
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因此应特别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对制造业的作用。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可以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互补优势。通过在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上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可以全方位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且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品牌设计,更加吸引消费者眼球,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还可以体现的在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工业遗存”,对于被工业生产遗弃的旧厂房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可以变废为宝,众多地区通过改造工业遗址,成功创建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了双赢目标。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该区建立在原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基础上,现已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属于第三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无疑更密切,它以独立的产业形式存在,在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也推进了第三产业的扩大和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与传统第三产业的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传统第三产业的附加值,丰富其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以2008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文创中心为例,该中心有效结合了传统旅游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了互利共赢。通过多年的探索,故宫通过自营、合作经营和品牌授权的不同形式,打造了“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故宫口红”等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创爆款。2017年当年文创产品的总营业额达到15亿元,2018年故宫的年参观量约为1700万人次,稳居世界博物馆界榜首。可见,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等服务业的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后者的吸引力并带动了后者更好地发展。
(四)对GDP贡献率远超传统产业
根据国际经验,当经济发展至特定阶段,经济总量增长往往会遭遇瓶颈。在此背景下,许多经济体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文化时代——首份文化创意产业全球地图》报告指出,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者及数字经济的关键推动者。报告显示,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已达到2.25万亿美元,超过当时的电信业全球产值(1.57 万亿美元)以及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1.9 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3%。
根据国内学者的定量分析研究可知,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总贡献率=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GDP总产出。北京市统计部门有明确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数据,这里就以北京市为例做一个简单分析。
2006——2017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贡献率
年份 |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 GDP | GDP增长率 | 文化创意产业经济贡献率 |
2006 | 812.1 | 15.9 | 8312.6 | 12.8 | 9.8 |
2007 | 992.6 | 22.2 | 10071.9 | 14.4 | 9.9 |
2008 | 1346.4 | 35.6 | 11392.0 | 9.0 | 11.8 |
2009 | 1489.9 | 10.7 | 12419.0 | 10.0 | 12.0 |
2010 | 1697.7 | 13.9 | 14441.6 | 10.4 | 11.8 |
2011 | 1989.9 | 17.2 | 16627.9 | 8.1 | 12.0 |
2012 | 2205.2 | 10.8 | 18350.1 | 8.0 | 12.0 |
2013 | 2578.1 | 16.9 | 20330.1 | 7.7 | 12.7 |
2014 | 2826.3 | 9.6 | 21944.1 | 7.4 | 12.9 |
2015 | 3179.3 | 12.5 | 23685.7 | 6.9 | 13.4 |
2016 | 3581.1 | 12.6 | 25669.1 | 6.8 | 14.0 |
2017 | 4000.6 | 11.7 | 28014.9 | 6.7 | 14.3 |
注:北京2006年公布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此表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官网公布的北京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及计算所得,单位为亿元。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5.8%,比GDP的平均增长率9.0%高6.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率则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贡献明显,已毫无疑问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人民网的报道,2012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市GDP增幅3.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20.2%。根据杭州网的报道,杭州自2007至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432.78亿元到3014亿元,增长量超过6倍,文化创意产业占GDP比重从10.5%到24.2%,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此外,长久以来,我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价值分工中处于中低端环节,这一现状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制约,导致“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帮助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推动“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帮助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世界市场份额,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华文化价值理念,提升国家对外形象从而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