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路径探析
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
(一)价值观的引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仁爱、正义、礼制与智慧等核心价值观念,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所追求的理念呈现出高度的契合性与一致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崇一系列核心理念,包括弘扬仁爱精神、重视民众根本、坚守诚信原则、崇尚公平正义、追求和谐统一以及向往大同世界。这些理念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构成了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框架下,我们强调理想导向与务实精神的有机结合,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从时代变迁的宏观视角来审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引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实践中所铸就的集体价值认同。
(二)道德教育的基础
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学生塑造良好品德提供了重要依据。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如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心”,强调对他人的关爱与尊重,是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基石。其次,“诚信”作为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之一,要求人们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诚信不仅关乎个人声誉,更是建立信任、促进合作的基础。再次传统文化强调家庭的核心价值,亲情和孝道促使学生树立尊老爱幼的品德。提倡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道德的完善,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困境
(一)传承主体偏颇
由于大学专业分科不断细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人文学科和部分社会学科。因此,国内很多以理、工、农、医、财为优势学科的学校没有设立人文类专业,而一些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师生普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则囿于文、史、哲、艺等专业分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知陷于“盲人摸象”的境况,从而容易产生严重的偏见和误读。造成以上三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共识。
(二)融入困境
受多元文化和市场文化冲击、高校重形式轻内涵以及师生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等因素影响,传统文化融入大学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一方面,西方文化思潮中崇尚个体主义、自由平等的观念正日益渗透至当代高校学生群体。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以其受众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迅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这一趋势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为文化交流与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文化传承碎片化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往往呈现为零散的现象,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零散、教学内容碎片化以及学习形式单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分布不均,缺乏系统性规划,多作为选修或辅助课程存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多限于课堂讲授,缺乏实践体验和多元互动,难以形成深刻的文化认同。
三、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实际策略与途径
(一)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项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建设,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素材。挖掘和阐发传统文化,以学术研究拓展课程深度。通过策划并执行“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庆典”等系列活动,旨在深化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修养。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实现这一使命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教育的关键。加强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学术素养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是提升教师素养。其二,应当构建并强化师资培训体系,确保定期为教师安排专项培训活动。此外,还需积极倡导并扶持科研创新活动,通过科研探索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三)跨学科研究与合作
立德树人视域下,鼓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相结合,首要任务是成立一个多元化学科融合的研究团队,共同深入挖掘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时代价值。其次,应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通过联合申报课题、共同举办学术会议等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与创新。
文章来源: 《重庆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273.html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