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角落的作用与处理
画面角落最基本的作用之一就是完整画面,一副没有主体的画面 不能成为画面,同样,没有角落的画面也不能成为完整的画面,二者缺一都会显得很孤立也很孤独。如安格尔的油画《泉》,这是安格尔裸女形象中最负盛名的一幅,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 的作品《泉》也是西方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他在处理轮廓边线时,始终本着虚--实--虚--实进行,这一方面是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的需要,同时,更体现了一种节奏感,从最高的右肘向至最下面的右脚为止:强---弱---强-- -弱,清晰——模糊——清晰——模糊,这样就产生了美感。这幅画的姿势,从最高点肘关节开始,向下穿过头部,上身到右边的臀部,再向下走,直到左边的脚,是一根长长的s形曲线!从右手的手臂向左沿伸,通过优美的左手指托住了瓶,然后,这一条线非常流畅地从瓶口的水直泻而下。此画重心在左脚上,因此身体的两边曲线是不一样的。左边较平缓,右边曲的厉害些,尤其是右边的腰和骨盆处。这些都体现了变化和统一的规律。色彩运用非常柔和而富于变化。 《泉》实现了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他描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其肌肉因安格尔美丽柔缓的曲线而更具魅力,身躯略呈S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未放的雏菊下是她的象征。头顶上的绿叶,脚下明净如鉴的潭泉,幽静的山都增加了这幅画的意境。从这幅画里,人们感到的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境界,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的崇高境界。《泉》使人联想到山泉,联想到生命的源泉,联想到少女的纯洁……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画面角落的山石和细小的植物和主体是相辉映组成了整个画面,它同样是画面以及主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画面角落的作用之二当然就是衬托主体。由于角落在画面中与主体形成的主次关系,描绘的详略状况,所占画幅面积的大小以及人机的调动和安排的位置 这些对比无形之中就会起到更突出主体的作用。作用之三就是画面角落还能制造画面气氛。角落的处理干净利落,整个画面就明朗,活跃。例如梵高的名作《夜间咖啡馆》.介绍:住在阿尔时的梵高,迷上了画灿烂的星夜。入夜后,他漫步在街头巷尾,支起画架,将蓝色的星空、黑黝黝的房舍阴影,从屋子里流泻出来的温暖灯光,以及闪闪发亮如宝石般的星星,一一入画。
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画面角落的大块蓝色正好衬托出咖啡馆黄色的灯光,作品主题也因此更加突出。
另外,画面角落的处理含蓄朦胧,也能衬托出画面气氛就悠远而深邃。例如的画家朱乃正的《屈原》所表现的就是国魂屈原颂这种悲壮深邃的主题,画面中人物周围以及四个角落的处理都运用的是极其抽象的手法,看似表现的雾气又似火焰一般,角落的处理更给画面增添了悠远深邃的气氛。
历史上的大师们曾经说过,看一幅好画,并不看它画面的中心而是观察画面的四个角落。这说明细小的不起眼的部分处理的水平更能体现一个画者的修养和专业程度,也更能体现观者的的品味。这些角落的处理必须小心谨慎,一方面其专注的程度丝毫不能低于画面的主体,另一方面又不能喧宾夺主。下面我们分别举例子来说明情况。从画面角落专注程度来说,我们来看看中国?代绘画画。大多为典型的散点透视,长卷,每个角落都有其丰富的内容,无所不包,在风俗画里是些小的人物物件,如清明上河图。在山水画中则为小树,远山或者是浮云。局部看,每个角落都自成一体,甚至能自成一副小画。
但角落的处理又不能喧宾夺主。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著名也最有争议的就是伦勃朗的《夜巡》。来看看历史对这幅画的记载:
伦勃朗作于1642年的油画《夜巡》是他一生中最著名也最受争议的作品。当时,他接受了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队成员画一幅群像的订件。伦勃朗在构图上一反陈规,画面采用接近舞台效果的手法,既让每个人的形像都出现在画面上,又安排得错落有致,塑造了一个庄严有序的战士出征场面。巧妙的光线运用为画面增添了某种神秘感,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中心,神情逼真生动,强化了画面宏伟的巴洛克风格,作品因此带有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性质。但是,此画的顾主们却对作品很不满意,因为每位射手都付了相同的钱,但画面并没有为他们安排相同的位置和清晰程度。因此他们要求修改此画,但遭到伦勃朗的拒绝。为了索回画金,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并对他进行大肆攻击,引起轩然大波。画面采取的是近舞台剧的形式,队伍纷纷涌上街头,画中两位身着不同服装的人走在队伍的前列,构成了画面的中心。他们一个身穿黑军服,头戴黑礼帽,披着红披巾,一个穿着黄色军服,戴着黄色的帽子。二人正在沉着镇静地商议问题,准备对整个队伍的行动作出决议。其他队员跟在他们身后,有的手持长枪,有的挥舞旗帜,有的在互相议论,队伍出发时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在人群中还有一个形象鲜明的小女孩,夹杂在人群中惊慌失措的样子,是整个画面的意外插曲,其实有人认为她是光明和真理的化身,是唤起人们反抗异族统治的光荣记忆。不过整个画面除了两个队长和那个小女孩外,其他人物都被安排在了暗色调的中、后景中,光线明暗对比强烈,人物主次分明,画家着意留出了大量黑色的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可是到了19 世纪,由于油画失色,表面的光油呈现黑褐色,有人误认为画家描绘的是晚上的场景,因此取名《夜巡》。后经专家鉴定,画家采用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描绘的也是白天的场景。
此画是为阿姆斯特丹城射手连队画的一幅群像。射手们每人出一百弗罗仑(荷币),各自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与别人占在同等的位置。然而,伦勃朗却没有按照这些人的要求和趣味,把射手们安排在豪华的宴会或欢快的娱乐中,去表现每个人物的多少带有些做作的豪情和风姿,如哈尔期常做的那样更没有把众多的人物并列起来,仅仅作为肖像来画。画家为了不便众多的人物捆塞在画面,对构图进行了精心设计,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和错落有致,同时还使中心人物斑宁。柯克中尉及副手极为突出。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原画表现的是白天,因长期烟薰,颜色变黑人们误称为"夜巡"。这幅杰出的艺术佳作却满足不了枪手们的趣味而导致画家迅速步入不幸之中。可以说时代的局限性把画面角落的层次与画面主体相互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也把画家的后半身推入了穷困疾苦之中。
但它引发了17世纪荷兰的艺术赞助人的价值观与画家个人追求之间微妙的关系。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色彩及明暗的处理,塑造出了一种紧张、神秘、动感的队伍出行氛围。打破了巴洛克艺术中那种激动不安和讲究排场的法则,而是更多地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具体的再区分角落和主体的关系,也可以说在当时的审美要求之下,颠倒了主体与角落的关系,导致了这样的后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