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早期器物载体的复制技术展现
古代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早期的原始陶器,在实际使用功能上并不单一,在当时的环境下,必须要能“一器多用”。既是钵,又是饮食器,更可用来做炊煮或盛储器皿等使用,随着生活不断丰富,陶器产量势必会增加,而如何使产量与造型的品类能够增加与多样化,并使造型设计能够逐渐朝向一种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似乎便必须透过复制的手法来达到此种目的。
至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古人的造型设计能力逐步提高,原始陶器的造型也从简单至复杂,从单一至多样,从敞口圆底球形、半球形的单一结构形式,发展出具有流、口、肩、腹、足、盖、座等组合特性的结构形式,功能上具有实用性,设计上趋于合理性,造型上也可体现出审美特性。中国古人利用仿造(或说复制设计)动植物的外观造型,产出一些类似于动物、植物与人物造型的陶器。
西安半坡的鱼形纹样中看起来是装饰或审美的几何纹样,事实上是具备着如文字符号一般的作用方式。从写实到抽象,每一个符号都有它演变的过程与意义,今天看起来无法了解的符号,其实便是原始人类从复杂生活中,慢慢整理简化出的一个容易复制与记忆的手段与方法,而这也是利用复制符号传递文化内涵于后世的主要操作方法之一。这也证明“形式是与技术、工具和材料密切相关的。”
至于最能体现原始陶器的装饰设计成就,首推原始彩陶。其中有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等,而以几何纹样为主。几何纹样的产生,受到陶器表面遗留下来的编织纹的启发,有些几何纹本身便具有符号、族徽的意义等。在动物纹样中,常见的有鱼纹、鸟纹、蛙纹、兽纹等。这一方面是当时畜牧业产生在装饰艺术上的转移表现,另一方面,某些动物纹,显然是当时某些氏族部落的图腾式象征纹样。至于一些植物纹样、如谷叶纹、花瓣纹等,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农业发展情景。此外,也有把稻穗纹与猪纹共刻画于一盆,生动再现原始稻作农业与家禽饲养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出这些器物图案的产生,便是通过视觉图案复制设计,将大自然的图案刻划在陶器上,这也代表着原始文化的记录。
彩陶装饰纹样已有单独、连续等构成形式,其中运用较多的是二方连续纹样。这种装饰构成,对于容器来说容易取得较好的装饰效果,二方连续图案中绝大部分是横式左右连续,这种构成也是根据容器的特点与人的欣赏方便程度所定。二方连续的基本形式有折线式、菱形式、波纹式与散点式等,而每一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又产生出多种变化。单独纹样一般作为主纹,如一些人物纹、动物纹,有的还跟连续纹样一起综合运用在一件器物上。至于四方连续纹样就同复制的原理一样,有着连续重复性的构成图形产生,并多见于几何印纹陶上。这些彩陶装饰纹样,已经开始运用一些形式美的法则,如各种对比手法,其中也有动与静的对比,从而产生出丰富多变的装饰性效果。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