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籍设计中封面的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分析
作者:来源:原创日期:2014-02-13人气:3817
引言
作为文字、图形载体的书籍,没有设计是不行的。书籍的设计是一个统一和谐体,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与他相对应的设计。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又称为书籍整体设计、书籍艺术设计。书籍具有轻便、耐久、便于记载、复制图画与文字,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递信息、思想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都是在书籍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现的。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与书籍密切相关。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知识的传播,除了报刊、书籍外,许多别的工具也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可谓多样化。即使这样,书籍的作用也不能被别的其他传播工具所代替,在全球来说,书籍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工具,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二、书籍设计中封面的实用功能及艺术功能
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书籍封面设计占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图书在与读者见面的第一回合就依靠封面。封面就像一个不说话的推销员。好封面能使读者对其一见钟情,得到读者的青睐。所以封面设计对书籍的形象有着很重要的涵义。
书的外貌是封面,它起到了保护书籍的功能又体现了书的内容和性质,还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书名、出版社名、编著者名等文字以及装饰文字、装饰形象、构图和颜色都是封面的构成,都展现了书籍的内容和性质。在封面设计中,怎么样让封面起启迪读者思维以及感应心理成了重要的环节。
读者的文化层次以及年龄等特点,在封面设计上要表现的很明显。例儿童少年的读物就要在设计上突出知识及趣味性,还要具体、真实、准确和构图生动活泼;中青年以及老人的读物就要象征性,构图也要庄重、严肃,读物的形象也以具体转向抽象为宜。
针对读者文化层次、年龄等特点,封面设计时用的色彩也要与内容相互照应。儿童读物多用明亮颜色;中老年读物多用和谐、沉着颜色;青年读物多用明亮颜色和灰色相间的颜色。书的内容也有特定色彩要求,如红色调宜用于描写革命斗争史的书;黑色、白色宜用于揭示社会的丑陋现象以及黑暗内容的书;红绿相间的色彩宜用于青春活力的表现。对书籍色彩不同的偏好是由读者民族、职业、文化层次决定的。
在艺术的功能上,引人注目的设计最重要。日本装潢设计师菊地信义曾说,“对摆在书店展台和书架上书籍的封面设计上,首先要有吸吸引力以及打动人的感染能力”。封面设计要在短时间里吸引读者的注意,才能让读者判断以及购买。所以,我们就要用颜色、图片、文字以及造型等手法表现对视觉的冲击,来设计封面,创造性的包装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在设计中要遵循这一重要原则。
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思维的定义来设计封面很容易引人注目,这出乎意料的构思会使作品的新鲜感增强。还有用一些新的科技方法来设计,也可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比如用一些新的方法、涉及材料和印刷工艺等,只要是前人没用过的或者用的少的方法,都能在视觉上给予读者新感觉。
然后还要容易辨识,包括:一要一目了然的图书名,书名是书籍内容的体现,也是书籍内容的重要标志,很多读者都是直奔书名来的,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认真的对待,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让书名传达给读者准确的信息。书名位置、字体的大小以及颜色的都必须小心的设计和经营。二是图书封面的内容也要设计到使读者一目了然,及观其面知其文,让读者看到封面就会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把握。利于读者的购买以及判断。如果书的封面介绍与书的内容大相径庭,即使它的设计新颖,颜色和造型再和谐甚至挑不出问题,也只是一件失败的设计作品。
书籍封面的设计最后必须给予人以好感,但给以好感好像有迎合读者的行赏习惯,但现在的销售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商品引不起消费者心里的好感,是难以左右销售局面的。现在我们的图书有着不同层次面的读者,给予好感就是要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满足不同的层次。如果将一般读者通俗小说的设计和专家的学术著作设计成同一种风格,很显然是不行的。再者,针对读者群的年龄也有相应的欣赏要求。老年、青年读物在设计要求上明显也不一样。在针对不同性别读者群这一类读物的设计上,就要适当的强调一下性别问题,这也是很有利的销售设计手法。
三、结束语
各个时代有自己时代审美的理想、情趣及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的美感和形式法则也发生着变化。但永不过时的简单、简洁艺术风格,就要求设计师们具备很高的视觉语言表现力跟审美能力。准确的设计语言、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简洁、准确,就像是文学中的一鸣惊人。所以,书籍的封面就需要设计师在书籍的实用功能以及艺术功能上有着好设计,来把握全局水平。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更宽的知识性、悟性,以及很高的艺术品位、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作为文字、图形载体的书籍,没有设计是不行的。书籍的设计是一个统一和谐体,有什么样的书,就有与他相对应的设计。在中国,书籍装帧设计又称为书籍整体设计、书籍艺术设计。书籍具有轻便、耐久、便于记载、复制图画与文字,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递信息、思想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这些都是在书籍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发现的。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与书籍密切相关。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知识的传播,除了报刊、书籍外,许多别的工具也相继出现并得到了发展,可谓多样化。即使这样,书籍的作用也不能被别的其他传播工具所代替,在全球来说,书籍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工具,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二、书籍设计中封面的实用功能及艺术功能
在一本书的整体设计中,书籍封面设计占着举足轻重的低位。图书在与读者见面的第一回合就依靠封面。封面就像一个不说话的推销员。好封面能使读者对其一见钟情,得到读者的青睐。所以封面设计对书籍的形象有着很重要的涵义。
书的外貌是封面,它起到了保护书籍的功能又体现了书的内容和性质,还给予读者美的享受。书名、出版社名、编著者名等文字以及装饰文字、装饰形象、构图和颜色都是封面的构成,都展现了书籍的内容和性质。在封面设计中,怎么样让封面起启迪读者思维以及感应心理成了重要的环节。
读者的文化层次以及年龄等特点,在封面设计上要表现的很明显。例儿童少年的读物就要在设计上突出知识及趣味性,还要具体、真实、准确和构图生动活泼;中青年以及老人的读物就要象征性,构图也要庄重、严肃,读物的形象也以具体转向抽象为宜。
针对读者文化层次、年龄等特点,封面设计时用的色彩也要与内容相互照应。儿童读物多用明亮颜色;中老年读物多用和谐、沉着颜色;青年读物多用明亮颜色和灰色相间的颜色。书的内容也有特定色彩要求,如红色调宜用于描写革命斗争史的书;黑色、白色宜用于揭示社会的丑陋现象以及黑暗内容的书;红绿相间的色彩宜用于青春活力的表现。对书籍色彩不同的偏好是由读者民族、职业、文化层次决定的。
在艺术的功能上,引人注目的设计最重要。日本装潢设计师菊地信义曾说,“对摆在书店展台和书架上书籍的封面设计上,首先要有吸吸引力以及打动人的感染能力”。封面设计要在短时间里吸引读者的注意,才能让读者判断以及购买。所以,我们就要用颜色、图片、文字以及造型等手法表现对视觉的冲击,来设计封面,创造性的包装使其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我们在设计中要遵循这一重要原则。
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思维的定义来设计封面很容易引人注目,这出乎意料的构思会使作品的新鲜感增强。还有用一些新的科技方法来设计,也可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比如用一些新的方法、涉及材料和印刷工艺等,只要是前人没用过的或者用的少的方法,都能在视觉上给予读者新感觉。
然后还要容易辨识,包括:一要一目了然的图书名,书名是书籍内容的体现,也是书籍内容的重要标志,很多读者都是直奔书名来的,所以这就需要设计者认真的对待,以便在最短的时间让书名传达给读者准确的信息。书名位置、字体的大小以及颜色的都必须小心的设计和经营。二是图书封面的内容也要设计到使读者一目了然,及观其面知其文,让读者看到封面就会对这本书有一个大概把握。利于读者的购买以及判断。如果书的封面介绍与书的内容大相径庭,即使它的设计新颖,颜色和造型再和谐甚至挑不出问题,也只是一件失败的设计作品。
书籍封面的设计最后必须给予人以好感,但给以好感好像有迎合读者的行赏习惯,但现在的销售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商品引不起消费者心里的好感,是难以左右销售局面的。现在我们的图书有着不同层次面的读者,给予好感就是要设计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满足不同的层次。如果将一般读者通俗小说的设计和专家的学术著作设计成同一种风格,很显然是不行的。再者,针对读者群的年龄也有相应的欣赏要求。老年、青年读物在设计要求上明显也不一样。在针对不同性别读者群这一类读物的设计上,就要适当的强调一下性别问题,这也是很有利的销售设计手法。
三、结束语
各个时代有自己时代审美的理想、情趣及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设计的美感和形式法则也发生着变化。但永不过时的简单、简洁艺术风格,就要求设计师们具备很高的视觉语言表现力跟审美能力。准确的设计语言、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简洁、准确,就像是文学中的一鸣惊人。所以,书籍的封面就需要设计师在书籍的实用功能以及艺术功能上有着好设计,来把握全局水平。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更宽的知识性、悟性,以及很高的艺术品位、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