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雕塑中的色彩介入——以中国当代雕塑为例

作者:刘冰姜文博来源:原创日期:2014-02-20人气:1745
 提到雕塑,我们很少会联想到“色彩”, 人们想到的往往是“体量”一词,并且也不会把色彩与雕塑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究和思考。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受到影响,艺术形式不再局限于单一种类,而是越来越多元化。雕塑与色彩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色彩在雕塑中起什么作用?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是怎样的?这些都需我们对雕塑中色彩的运用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雕塑色彩
色彩,大千世界里的一个奇特名词。从现代科学角度上来讲,是光刺激眼睛,再传至大脑视觉神经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是人眼具有的特有功能,同时也是物质本身所带有的特性。世界因为光对物质的照射,通过人眼对其的感受而变得五彩缤纷,意义非凡。
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期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早期传统雕塑里,大家认为雕塑是可接触的、静态的、可视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空间形象的视觉感受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反传统的四维雕塑、声光雕塑、动态雕塑等。本文所指的雕塑色彩,就是随着这种趋势出现的这些当代雕塑上的色彩,主要指雕塑中的“固有色”、“面敷色”及光源影响下的“空间色”。
二、中国当代雕塑中的色彩运用
提到中国当代雕塑色彩的运用,就要说说色彩的民族性时代性特点在雕塑中的体现。首先是“中国红”的运用,作为现代中国的历史,人们对色彩会有独特的记忆。在文革时期“革命现实主义文化”的背景下,红色逐渐被意识形态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准色,甚至成为美学概念。如果说黄色是封建社会帝王家的“专用色”,那么“红色”是中国民间老百姓的权利,在国人心目中“红色”是“喜庆、吉利”的象征。像隋建国教授的《中国制造》,红色在这件作品中有不可替代的效果。现在“红色”这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在当代雕塑中得到非常普遍化的运用。颜色的使用如何更准确、更有效的表达雕塑家的意图,而不至于流于概念化,这是值得思索的。
其次是民间色彩在雕塑中的运用。民间色彩具有鲜明强烈、热情奔放、明快大方、大胆夸张等特征,民间色彩受原始性启迪,更多的体现为主观色彩倾向。各个民族由于受到生活环境、宗教色彩、民俗民生心理等影响,色彩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红红绿绿,图个吉利”这句话流传至今,可以说明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民间色彩往往构成了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特有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民间色彩的强烈朴实,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是民间美术色彩造型的主要倾向。民间色彩以其直接性和“艳俗”特点成为表现当下生活的有利手段。
第三,卡通文化背景下的时尚色彩。中国的卡通是在市场经济和商业文化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的。自幼看进口卡通动画、读漫画书,他们自身存在的方式是追逐流行、时尚,他们所崇尚的流行色是鲜艳的、唯美的、引领潮流的,又是反传统的。雕塑也同样如此,在中国的卡通风潮中,也有艺术家较早介入艺术实验,像黄一翰的雕塑混合装置《今日欢呼孙大圣》,被瓷釉般闪烁着光泽的表层色彩赋予了一种魔幻感,放大的形体与夸张的动势将生动的写实造型与荒诞表现融为一体。颜色与雕塑在这个消费时代的意义是不容低估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首先是雕塑的色彩吸引了你。
三、雕塑色彩运用的新方式
在中国当代雕塑的色彩运用上,笔者总结了这样一些新的方式,首先是在雕塑上绘画,不同于依附 雕塑形体的颜色处理,雕塑绘画是在雕塑表面去画一些图形等,画的本身便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这一点在陶瓷作品中一直是传统项目, 这种手法在中国当代雕塑中被艺术家转化运用。颜色的对比效果首先吸引了观众的视觉,这时候雕塑的造型已经不具备独立的意义了,也许是因为雕塑表面的绘画、图案会冲淡形体的力量,所以在雕塑的表面进行绘画还是相对比较少见,在民间雕塑中见长。
其次是利用反射物体获取自然环境丰富的色彩,反射物体多是极度磨光的金属和玻璃等,金属的这种磨光并不是传统的稍加打磨以表现金属的材质美,而是把它处理成镜子一般的反射物以映衬出对面环境的自然色彩。香港机场一枚银色金属光泽的小型不锈钢雕塑整体为椭圆蛋型,表面光滑细致,整个不锈钢雕塑由镜面不锈钢铸成,在光的作用下映射出周围一幕幕不断变化的的景象,周围环境色彩争相衬映在作品中,使静止的雕塑产生奇妙的动感。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