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元代山水画中的古典园林
历史背景
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历史。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西藏和台湾第一次被纳入中国版图。大元帝国结束了三百年来征战不朽的动乱局面,开创了新的统一王朝。
但是元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长期分离而形成南北的文化差异等对元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政府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以及废立无常科举制度,让一部分文人放弃或者被迫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道路,降低了文人的从政热情,从而滋生了他们的厌世和逃世心理。他们结庐于林泉之间或寄情于笔墨中,寻求个性的解放。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元代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发展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成就突出。元初有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寄情山水的文人画家,为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隐居于世的文人画家参与的私家园林的创作和营建,较为著名的有,江苏无锡倪赞的清宓阁、云林堂,苏州的狮子林,浙江归安赵孟颊的莲庄等。正是因为这些文人画家的存在,使元代绘画和园林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如:王振鹏、李容瑾、夏永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不管是反应“山林隐匿”文人山水画,还是精于亭台楼阁的界画大师,在他们的笔下有大量反应园林题材的绘画作品,为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元代园林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元代园林题材山水画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元四家”中的王蒙、倪瓒是元代水墨园林绘画的代表。
倪瓒:无锡人,以山水画闻名,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倪家是无锡富豪,史传倪瓒工书画擅词翰,淡泊名利,孤高自许,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人称倪高士。倪瓒的《寄王叔明》:“野饭鱼羹何处无,不将身作系官奴。陶朱范蠡逃名姓,那似烟波一钓徒。”诗中流露的高情自蹈的野逸思想,倪瓒虽然“家故饶于资,倪瓒却不以富为事”,干脆散尽家财,广造园林, 倪瓒筑造了清宓阁、云林草堂、朱阳馆、萧闲馆等多处园林,其中清宓阁是他蓄古书画之所。相传现存的著名园林狮子林就是倪瓒的手笔。传世的画作中反映园林题材的作品有清宓阁轴(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王蒙: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四家”之一。外祖父赵孟頫、工书法。尤擅画山水,得外祖赵孟頫法,以董源、巨然为宗而自成面目。写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复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点,表现林峦郁茂苍茫的气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品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具区林屋图》为王蒙园林绘画的代表作:这件画作描写江苏太湖林屋洞之景色。王蒙截取太湖山中极小的一块区域,提炼加工,组织而成这幅极富生活情趣的画面:画面上危岩高耸、密树层层,一组组房舍庭园散落其间,闲人隐士居住其中;对岸山脚下,草亭临水而建,一人独坐其间看书;山间小路迂回,曲径通幽,数栋屋宇参差错落於山谷之中,有妇女活动其间。表现了江南园林的温润华滋,沉郁深秀的气象,寄托着画家的隐逸之情。这种以俯视、全景式的构图绘制园林的手法以及种种笔意墨法对后世影响较大
《太白山图》画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及其周围景物,着重描绘天童寺前二十里夹径松林。画面上松林苍郁茂密,萧寺殿阁、草堂茅屋掩隐其间。表现树木不下数十种。章法严谨,结构深邃。笔法尖细,别具一格。
图1王蒙《太白山图》局部
除了文人画以外,元代的界画也独树一帜。这时期涌现出了一批以反映园林建筑为主要题材的绘画作品。这种充满人文景观的建筑绘画作品,除了表现技巧上的成熟外,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形成以楼阁为主体、以山水为背景、以人物舟车为点缀的界画艺术。王振鹏就是当时界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作品大都取材于宫廷建筑,颇有自己独到之处。与水墨画不同,界画的园林题材多以单体的宫廷建筑和院落组合为题材,刻画一丝不苟,细致入微。
王振鹏:王振鹏是元代最重要的界画家,其风格特色为准确与细致。作品迎合皇室的需要,直接以宫廷建筑为主题,专用墨线白描法画建筑,并以墨线深浅、疏密、平行、交叉之不同,来区分建筑各部的质感、材料和体积感,代替以前的设色或淡墨渲染的画法。王振鹏传世所画类似画卷共有三本,《阿房宫图》,《金明池夺标图》,《滕王阁图卷》,分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明池夺标图》。卷左主殿屋顶为十字脊重檐歇山式,正中有火焰宝珠装饰。殿顶鸱吻、瓦陇、脊兽完备,精巧富丽。画中主殿四周全用平坐,另有平坐立在水中作为水上平台和水上建筑的基座,可以绕圈行走。此图斗栱形式多样且绘法精准,类型虽多却无杂乱之感。《瀛海胜景图》,绢本,设色,此图为我国至今发现的存世最早的瓯江胜景图,孤屿双塔屹立,山水楼台围绕,气势飞动,为难得一见的佳构。
图 2李容瑾《汉苑图》
李容瑾字公琰。师从王振鹏。传世作品有《汉苑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一组优美宏伟的建筑群。用笔严谨,一丝不苟,设色妍美。采用鸟瞰式构图,把宫苑内外景致描绘尽致毕现。画家以无限精细的手笔,描绘出规矩严谨而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布局有致,层次分明,既繁复精致,又富丽堂皇。 此图应为界画中精品。画中建筑堂庑回廊,楼阁台榭四、五重,建筑华丽,规模宏伟,描绘汉代宫苑盛况。其间山石林木错落,笔法婉畅,使界画宫苑与背景山水合而为一,甚为自然。夏文彦《图绘宝鉴》称其:“画界画山水,师王振鹏”,然以现存作品看,王振鹏界笔刻画虽工整,但不如李容瑾这幅汉苑图,以界画与水一起配置,将规矩的界笔和自由随兴的山水用笔两相融合,笔划点染流畅自然。
夏永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特别擅长宫殿楼阁,师法王振鹏。所作《滕王阁图》《黄鹤楼图》《岳阳楼图》用细若发丝线描为之,刻画细腻,气势宏伟。夏永所绘的《岳阳楼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画家采用虚实相对的对角线构图,高三层的岳阳楼被安排在画幅的左侧,而于右侧留下一片空白,巨壑空茫,远山一带,取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诗意,整幅笔法秀劲细密,,比例构造准确合度,飞檐、梁柱、斗拱、围栏等细节描写具体而精致,让观者有几可走进画中之感。舍弃设色而纯用白描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虽千繁万复却不显阻滞拥塞,盈尺之间,明洁素雅,美轮美奂。描绘岳阳楼傍湖高耸,与周边山水浑为 一体的园林建筑群。,主体建筑杰栋峥嵘,层檐晕飞,高宏壮丽。雄伟壮丽的形象与华美细致的细节和自然环境都密切地有机地联系着。清人李佐贤赞誉“《岳阳楼图》,界画精巧,飞阁层檐,一丝不乱,楼中人物,纤悉具备,殆类鬼工……此等书画,乃宋人绝技,元明以后,已成《广陵散》矣。”夏永所做的界画题材多以宫殿为主,其精整工细的线描,正可谓“细若蚊睫,侔于鬼工”,这也是夏永对中国古代界画发展的一大贡献。
元代园林题材山水画的特点
元代是文人画迅速发展的时期,画家抱着不仕元的气节,隐迹山林,寄情书画,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创作原则。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曰:“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一变院体画法森严、严紧工整的风格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表现出了一种“简逸恬淡”的意境。清代画家王时敏在王翚临摹的《富春山居图》中题曰:“元四大家皆宗董巨,各极其致,惟子久神明变化不拘守其法,每见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逋峭,莽苍处转见娟妍,纤细而气益闳,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故学者罕窥其津涉,独石谷妙得神髓……”(《西庐画跋》)。元代的界画继承宋代的传统,但在精细工巧方面又有自己的特色。其中王振鹏将元代界画的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文人士大夫欢悦闲散的兴致,以及高阔雄奇,水天一览的气势。其风格特色为准确与细致。元代大多界画作品迎合皇室的需要,直接以宫廷建筑为主题,专用墨线白描法画建筑,并以墨线深浅、疏密、平行、交叉之不同,来区分建筑各部的质感、材料和体积感,代替以前的设色或淡墨渲染的画法。描绘的楼阁台榭精致复杂,建筑华丽,规模宏伟。
元代的山水画家和园林的创作者皆出自文人之手,他们热爱山水、寄情山水、追求山水的情怀,或者迎合统治阶级描绘宫苑楼阁,实质上都是对文人儒家“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的反映。园林的营造则是实际上是物化了的山水画。两者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对明清园林的影响深远,并逐渐赋予中国古典园林以鲜明文人特色。更注重“模山范水”与自然的结合,这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