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作者:李一凡来源:原创日期:2014-02-28人气:1067

一、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现状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建筑结构都是由钢筋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成为大多数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决定因素,这也是困扰着建筑界的一大难题。然而,这个问题至今都未引起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如在美国,有很多城市的港口工程和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在修建后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就出现了材料质量的劣化,对使用寿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998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报告也称,最起码需要1.4万亿美元来处理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工程中存在的结构耐久性问题,仅用于修理与更换公路桥梁的混凝土面板这一项就需要花费850亿美元。我国建设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大多数工业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需进行大修,而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为15-20年。虽然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使用环境相对较好,可持续使用50年以上,但室外的露天构件使用寿命仅为30-40年。我国目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投资额达2万亿人民币以上。照此看来,大概30-50年后,这些工程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建设费用和维修费用将也是巨大的。
二、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土建施工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对构件的耐久性方面进行详细论证和规划设计。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设计多对项目所需的经济、技术、资源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建筑本身耐久性的分析,使得工程质量很难有所保障。
(2)混凝土的质量检验习惯上以强度作为衡量标准,导致水泥工业在强度方面的过分要求,使水泥细度增加,并且提高了早强的矿物成分,这些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受到极大影响。
(3)目前我国土建工程的设计重点在结构强度和工程荷载,对于大气侵蚀等环境因素的考虑比较少,对工程的正确使用和有效的维护方面意识较差。
(4)日益严峻的环境因素也对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并且呈上升趋势。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尽快编制有关隧道、港工、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耐久性设计的技术规范,补充和修订现行规范中对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三、提高建筑结构工程耐久性的措施
建筑工程耐久性的改善提高是社会发展稳定的基本要求,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影响着建筑整体的经济性,因此,无论是政府、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还是工程的使用者或维护者都应该树立规范的施工意识及维护意识,以整体提升建筑的耐久性。
(1)土建工程的建设多是关系到国家民生的大事,土木结构工程设计标准的主管部门,对结构的耐久性应做重点审查,并明确土木结构工程的设计最低使用寿命;完善监督措施,确保施工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法规要求监督施工。国家相关研究单位还应该强化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为工程提供相关基础理论。
(2)检测人员和使用人员要加强对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概念的认识,对结构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政府要逐渐淡化技术规范和法律条款的强制作用,鼓励检测人员的科学技术创新。政府要加大对土建工程耐久性宣传,提高人们的正确使用意识,确保居民积极配合维护人员工作。
(3)定期更新改造安全监测设备和升级检测设备设施,确保安全检测进行的工作状态良好,并采用多种检测手段,正确、全面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4)要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应设计不同的保护层厚度。如一类环境(室内正常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按规范的规定增加40%;当采取有效的表面防护措施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少。混凝土结构及构件宜整体浇筑,不宜留施工缝。当必须有施工缝时,其位置及构造不得有损于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结构设计、配合比设计、材料、施工、以及使用维护等多方面、多学科,很少由于某一孤立的原因造成的,只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一工程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结束语: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已经成为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经济与安全的协调以及基础设施投资。而世界人口的增多以及可使用土地的减少,对建筑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将更为突出。这些民生工程必须要在国家统一标准基础上,综合采用新技术理论和各项研究来保障其耐久性,来实现百年大计。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