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剪纸艺术创作的思考
作者:谭永定来源:原创日期:2014-03-15人气:2286
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这种民俗艺术的产生和流传与中国农村的节日风俗有着密切关系,逢年过节抑或新婚喜庆,人们把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窗纸或明亮的玻璃窗上、墙上、门上、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
民间剪纸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都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民间剪纸不像其他民间艺术那样流传发展的那么顺利。在十年文化大革命间,剪纸艺术和部分民间艺术一同被“四人帮”视为“封建迷信”艺术,许多从事多年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和研究的作者、学者、组织者被批斗,并彻底被迫停剪停笔乃至改行,许多传统民间剪纸遗产遭到破坏,毁灭。当时还被造反派和“红卫兵”复制绘画化“新剪纸”去服务文革,这种所谓的“革命新剪纸”致使中国剪纸艺术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质的演变,走上了畸形发展道路。在粉碎“四害”后,民间剪纸艺术在国家的重视和鼓舞下重新获得新生。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系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传承原生态民间剪纸越来越少,许多地方出现后继无人。而不伦不类、假冒伪劣的非民间剪纸却充塞社会和市场,侵蚀、损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象,也阻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过去的剪纸是为生存信仰服务的,民间习俗生活需要剪纸这种文化形式作为载体和媒介去实现生存的吉祥心理。如“镂金作胜”的风俗或是杜甫说的“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一直以来很少人采用剪纸的形式来进行创作的专业美术者,像陈志农先生那样则是第一位。中国有二十多个民族剪纸艺术的习俗传统,剪纸是至今仍然存活着的中国纸文明。剪纸应该作为极为特殊的艺术,向内塑造了中国人心灵,向外影响着人们的视觉习惯。当代剪纸艺术在现在看来是本可以创造出个体化开放式的现代剪纸艺术语言,并以这种语言突破传统剪纸中约定俗成的民俗主题,从而进入当代艺术创作语境。
中国民间剪纸是具有多民族普遍性文化特征的无形遗产,这种通常会在我国重要节日的民俗活动中,相约俗成的以文化标志符号的形式被呈现。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额精华,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存发展中总结保留的生存观、哲学观、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物化体现。剪纸因其就地取材,制作方便、简易,且大多依附于民俗、宗教活动,一直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历来被视为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野品,而因此剪纸成为公共性的文化而并未像油画、国画、壁画等那样成为独立的艺术身份,也很少曾会被高校那位学者去研究和进行创作和继承这种民间艺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灵对传统民间剪纸图案构成程式和对传统民间艺术投入精神程式的依赖是比较久的,因此中国民间剪纸看起来总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当人们逐渐告别了农耕生活,投入到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和时尚生活的涌入,当剪纸艺术失去了它土生土长的环境,它还能按照以前的方式生存下去吗?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包括剪纸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艺术正在离开我们远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还有谁能按照以往闲暇的生活方式去剪纸绣花,况且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在现实生活中也未免显得太“土气”,难于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面临传统剪纸艺术这样的生存面临消淡,我们如何才能继续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艺术作品最忌的是互相模仿,彼此雷同,弄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艺术是多样性的,首先取决于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从艺术上得到丰富多彩的反映,需要多种多样的题材,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此外,作为艺术欣赏者得广大群众,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观众不喜爱那种划一的、单调贫乏的艺术品。只有实现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向广大观众提供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满足大家对艺术的欣赏需要。
独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每个有才能的艺术家,都应当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艺术家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不同的艺术修养、不同的审美观点和爱好,选择适宜于自己表现的题材,运用自己所擅长的表现方式,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作为美术领导者也不能误导或诱导新美术者去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列宁说:“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中国剪纸的现状如同中国画上某个时期的局限性。正如李可染先生谈的那样,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社会没落,已经走了下坡路,创造力手压抑,美术上临摹仿古盛行,脱离生活逐渐形成公式八股,算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些画家看宋、元人的画好,一张嘴就讲宋、元,到了清朝更甚。所谓“正统”派的画家“四王”就有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一辈子基本上是临摹元代黄子久的作品,王石谷的学习范围广一些,但也不能脱开古人窠臼。当然,黄子久是元代有成就的大家,但如果后世画家们一辈子都在古人的圈子里打转,就不能发展。总之,清代画家,出少数例外,脱离生活的现象很严重,笔笔讲来历,“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
清代绘画除了“行乐途”和一些肖像画,在山水画里看不见一人是着清代服装的,岂不是怪事。当然,明清绘画、包括文人画,也有好的。画家中也有人倾向进步,主张革新,反对死摹古人,主张“师造化”。石涛就是倡导发挥个性、歌颂创造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剪纸目前的状态如此,一味的鼓张保护传统,虽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并不是告诉大家一味去下乡,学习民间的,并且把所有民间的剪纸技术和民间的传统味学到十足后,题材,形式、内容,就连剪纸画面中的每一个图案元素都是民间艺术大师那搬来就用的,这样剪纸将面临的发展停滞不前,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应用艺术,有应用者,有市场就存活,反之就死亡。传统艺术只有与现今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传统艺术不仅要求我们要保护好,学好,更重要的是发展,使之发扬光大,成为一个能与时俱进的艺术,它是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又适合每个时代的欣赏者得广阔视觉,是适合每个艺术者能表现各自独创性的,因而它是变的更有包容性的,伟大的,发展更远的。
所以在这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它本身更多的是告诉大家创作的重要性在于有出自民族的,并不是不用脱离独创性去再现传统的民间的手工剪纸题材。如果能在传统的民间剪纸上进行更多的创作,成为具有独创性的,这样它才能像其他传统画种那样具有独立性,不再是从前别人所认为的粗俗题材,难登大雅之堂,而是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门大艺术。
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当今现代剪纸应该如何创作发展呢?介于“现代剪纸”一词并未有一个权威的约定概念,它只是剪纸界对建国以来新剪纸的代称。所谓现代剪纸艺术是借助于现代绘画和民间剪纸的某些形式,并具有某种边缘化倾向的剪纸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实验精神。现代简直剪纸艺术,是一种新的剪纸,它是具有现代艺术修养和文化意识的人的创造探索。它一方面要继承喜庆性,观赏性的传统,一方面要根据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加以创新,使之成为内容是现代的,形式是民族的,传统是民间的,因而,它在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上,有别于民间剪纸。现代剪纸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性创作,它以夸张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和想象力丰富的感情色彩来完成艺术表现,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它与现代绘画艺术相融合。表达出明朗向上的时代精神。现代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都能成为对现代剪纸创作的主题内容和剪纸本身的创作基因。当今现代剪纸创创作首先内容形式上要大胆去创新,现实生活时代不同也,时代精神也不一样,人们接触的社会环境与人和自然都不一样,创作者的思维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新的社会环境对创作者灵感的启发也不一样了,所以也不可能还能创作出像以前那样原汁原味的民间剪纸了。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代设计理念地不断融入使民间剪纸得到了创造性地补充与发展。有艺术家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对民间剪纸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艺术家吕胜中的系列作品《小红人》,是以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抓髻娃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气势恢宏的表现形式,使剪纸从平面发展成为立体装置,揭示了生命的原始内涵,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文合一”在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反映,是民俗所具有的原生态文化属性向当代语境的升华和转换。
雕塑大师罗丹说:“世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也一样很多美的东西,不能仅仅停留表现在民间民俗上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创作出与当今现实生活的主题性创作,就艺术特点而言,民间剪纸表现出写意性与随意性,现代剪纸不仅可以如此,也可以表现单纯、明快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为现代剪纸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技法,诸如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和展现艺术形象,长区运用锯齿纹与月牙纹等作为基本造型手段,现代剪纸的作者通常都会吸收民间剪纸的长处,同时发挥个人对造型的理解,在剪纸语言上与民间剪纸产生了各种差异。当然这其中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实验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的比较平庸,有的则发挥的非常出色,如雅俗共赏的林曦明剪纸,简练概括的申沛农作品、诗情画意的林载华水乡小品,充满画家浓情的谢杰诚作品以及大胆装饰的徐冰人体剪纸等,这些剪纸创作家都取得了美术界的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努力探索与创新的现代剪纸作者,正如《中国现代剪纸》书中的剪纸作品,有脱胎于民间剪纸特真的,有借鉴黑白版画效果的,有吸收国外剪影造型的,也有追求工笔画精细风味的,更多的则是在剪纸自身装饰造型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的……
中国现代剪纸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弘扬时代精神方面,是民间剪纸无法企及的。虽然现代剪纸艺术家还处去探索与创新中,剪纸作品中还存在各种不完善,不足以成熟,更不可能超越民间剪纸的魅力,但如此下去,现代剪纸会得到更艺术界或广大人民的热爱,剪纸将会从民间中更脱俗而出,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剪纸也会因此发展更加宏大,流传更深远。
民间剪纸艺术和其他民间艺术都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民间剪纸不像其他民间艺术那样流传发展的那么顺利。在十年文化大革命间,剪纸艺术和部分民间艺术一同被“四人帮”视为“封建迷信”艺术,许多从事多年民间剪纸艺术传承和研究的作者、学者、组织者被批斗,并彻底被迫停剪停笔乃至改行,许多传统民间剪纸遗产遭到破坏,毁灭。当时还被造反派和“红卫兵”复制绘画化“新剪纸”去服务文革,这种所谓的“革命新剪纸”致使中国剪纸艺术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质的演变,走上了畸形发展道路。在粉碎“四害”后,民间剪纸艺术在国家的重视和鼓舞下重新获得新生。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系的转变、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传承原生态民间剪纸越来越少,许多地方出现后继无人。而不伦不类、假冒伪劣的非民间剪纸却充塞社会和市场,侵蚀、损害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形象,也阻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健康发展。
过去的剪纸是为生存信仰服务的,民间习俗生活需要剪纸这种文化形式作为载体和媒介去实现生存的吉祥心理。如“镂金作胜”的风俗或是杜甫说的“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一直以来很少人采用剪纸的形式来进行创作的专业美术者,像陈志农先生那样则是第一位。中国有二十多个民族剪纸艺术的习俗传统,剪纸是至今仍然存活着的中国纸文明。剪纸应该作为极为特殊的艺术,向内塑造了中国人心灵,向外影响着人们的视觉习惯。当代剪纸艺术在现在看来是本可以创造出个体化开放式的现代剪纸艺术语言,并以这种语言突破传统剪纸中约定俗成的民俗主题,从而进入当代艺术创作语境。
中国民间剪纸是具有多民族普遍性文化特征的无形遗产,这种通常会在我国重要节日的民俗活动中,相约俗成的以文化标志符号的形式被呈现。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蕴含着民族文化和艺术额精华,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生存发展中总结保留的生存观、哲学观、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物化体现。剪纸因其就地取材,制作方便、简易,且大多依附于民俗、宗教活动,一直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历来被视为是雕虫小技,难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野品,而因此剪纸成为公共性的文化而并未像油画、国画、壁画等那样成为独立的艺术身份,也很少曾会被高校那位学者去研究和进行创作和继承这种民间艺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灵对传统民间剪纸图案构成程式和对传统民间艺术投入精神程式的依赖是比较久的,因此中国民间剪纸看起来总像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当人们逐渐告别了农耕生活,投入到现代城市建设和工业化发展中,随之而来的是外来文化和时尚生活的涌入,当剪纸艺术失去了它土生土长的环境,它还能按照以前的方式生存下去吗?传统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包括剪纸在内的大部分传统艺术正在离开我们远去。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还有谁能按照以往闲暇的生活方式去剪纸绣花,况且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在现实生活中也未免显得太“土气”,难于和人们的实际生活融为一体。面临传统剪纸艺术这样的生存面临消淡,我们如何才能继续传承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让它焕发新的生机。
艺术作品最忌的是互相模仿,彼此雷同,弄成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艺术是多样性的,首先取决于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从艺术上得到丰富多彩的反映,需要多种多样的题材,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此外,作为艺术欣赏者得广大群众,他们的兴趣、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观众不喜爱那种划一的、单调贫乏的艺术品。只有实现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向广大观众提供多种多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满足大家对艺术的欣赏需要。
独创性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每个有才能的艺术家,都应当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艺术家应当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不同的艺术修养、不同的审美观点和爱好,选择适宜于自己表现的题材,运用自己所擅长的表现方式,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作为美术领导者也不能误导或诱导新美术者去表现什么和怎么表现。列宁说:“在这个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中国剪纸的现状如同中国画上某个时期的局限性。正如李可染先生谈的那样,明代以后,由于封建社会没落,已经走了下坡路,创造力手压抑,美术上临摹仿古盛行,脱离生活逐渐形成公式八股,算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有些画家看宋、元人的画好,一张嘴就讲宋、元,到了清朝更甚。所谓“正统”派的画家“四王”就有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一辈子基本上是临摹元代黄子久的作品,王石谷的学习范围广一些,但也不能脱开古人窠臼。当然,黄子久是元代有成就的大家,但如果后世画家们一辈子都在古人的圈子里打转,就不能发展。总之,清代画家,出少数例外,脱离生活的现象很严重,笔笔讲来历,“离开古人不敢着一笔”,。。。。
清代绘画除了“行乐途”和一些肖像画,在山水画里看不见一人是着清代服装的,岂不是怪事。当然,明清绘画、包括文人画,也有好的。画家中也有人倾向进步,主张革新,反对死摹古人,主张“师造化”。石涛就是倡导发挥个性、歌颂创造的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剪纸目前的状态如此,一味的鼓张保护传统,虽是“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并不是告诉大家一味去下乡,学习民间的,并且把所有民间的剪纸技术和民间的传统味学到十足后,题材,形式、内容,就连剪纸画面中的每一个图案元素都是民间艺术大师那搬来就用的,这样剪纸将面临的发展停滞不前,传统剪纸艺术是一种应用艺术,有应用者,有市场就存活,反之就死亡。传统艺术只有与现今的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延续下去,传统艺术不仅要求我们要保护好,学好,更重要的是发展,使之发扬光大,成为一个能与时俱进的艺术,它是具有民族性的同时又适合每个时代的欣赏者得广阔视觉,是适合每个艺术者能表现各自独创性的,因而它是变的更有包容性的,伟大的,发展更远的。
所以在这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它本身更多的是告诉大家创作的重要性在于有出自民族的,并不是不用脱离独创性去再现传统的民间的手工剪纸题材。如果能在传统的民间剪纸上进行更多的创作,成为具有独创性的,这样它才能像其他传统画种那样具有独立性,不再是从前别人所认为的粗俗题材,难登大雅之堂,而是能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门大艺术。
那么我们应该思考当今现代剪纸应该如何创作发展呢?介于“现代剪纸”一词并未有一个权威的约定概念,它只是剪纸界对建国以来新剪纸的代称。所谓现代剪纸艺术是借助于现代绘画和民间剪纸的某些形式,并具有某种边缘化倾向的剪纸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探索和发现的实验精神。现代简直剪纸艺术,是一种新的剪纸,它是具有现代艺术修养和文化意识的人的创造探索。它一方面要继承喜庆性,观赏性的传统,一方面要根据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加以创新,使之成为内容是现代的,形式是民族的,传统是民间的,因而,它在文化精神,审美情趣和时代气息上,有别于民间剪纸。现代剪纸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主题性创作,它以夸张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和想象力丰富的感情色彩来完成艺术表现,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它与现代绘画艺术相融合。表达出明朗向上的时代精神。现代生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它都能成为对现代剪纸创作的主题内容和剪纸本身的创作基因。当今现代剪纸创创作首先内容形式上要大胆去创新,现实生活时代不同也,时代精神也不一样,人们接触的社会环境与人和自然都不一样,创作者的思维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新的社会环境对创作者灵感的启发也不一样了,所以也不可能还能创作出像以前那样原汁原味的民间剪纸了。随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当代设计理念地不断融入使民间剪纸得到了创造性地补充与发展。有艺术家以创新的设计理念对民间剪纸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为一体。艺术家吕胜中的系列作品《小红人》,是以数量众多,大小不一的抓髻娃娃,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气势恢宏的表现形式,使剪纸从平面发展成为立体装置,揭示了生命的原始内涵,是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天文合一”在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反映,是民俗所具有的原生态文化属性向当代语境的升华和转换。
雕塑大师罗丹说:“世上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也一样很多美的东西,不能仅仅停留表现在民间民俗上的,所以我们应该要创作出与当今现实生活的主题性创作,就艺术特点而言,民间剪纸表现出写意性与随意性,现代剪纸不仅可以如此,也可以表现单纯、明快的装饰效果,民间剪纸为现代剪纸积累了丰富而全面的技法,诸如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和展现艺术形象,长区运用锯齿纹与月牙纹等作为基本造型手段,现代剪纸的作者通常都会吸收民间剪纸的长处,同时发挥个人对造型的理解,在剪纸语言上与民间剪纸产生了各种差异。当然这其中有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过程,实验的效果因人而异,有的比较平庸,有的则发挥的非常出色,如雅俗共赏的林曦明剪纸,简练概括的申沛农作品、诗情画意的林载华水乡小品,充满画家浓情的谢杰诚作品以及大胆装饰的徐冰人体剪纸等,这些剪纸创作家都取得了美术界的认可,极大地鼓舞了正在努力探索与创新的现代剪纸作者,正如《中国现代剪纸》书中的剪纸作品,有脱胎于民间剪纸特真的,有借鉴黑白版画效果的,有吸收国外剪影造型的,也有追求工笔画精细风味的,更多的则是在剪纸自身装饰造型上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的……
中国现代剪纸在反映现实生活和弘扬时代精神方面,是民间剪纸无法企及的。虽然现代剪纸艺术家还处去探索与创新中,剪纸作品中还存在各种不完善,不足以成熟,更不可能超越民间剪纸的魅力,但如此下去,现代剪纸会得到更艺术界或广大人民的热爱,剪纸将会从民间中更脱俗而出,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剪纸也会因此发展更加宏大,流传更深远。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