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图形在书籍插图设计中的创意研究
作者:周艳莹、樊海燕来源:原创日期:2014-03-18人气:1859
一、皮影的概述与图形的视觉特征
(一)皮影艺术的概述
皮影,亦称“皮影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陕西皮影、唐山皮影、甘肃皮影等。与许多民间艺术相似,皮影吸收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因此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现存的“活文物”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举世无双的。
(二)皮影图形的视觉文化特征
1.神秘与直白
皮影图形的造型程式变化多端,人物造型有大有小,小的仅数厘米,刻画精细,整体具有华丽炫彩的效果。人物结构多为正侧面,脸谱和头饰的区别直白的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来,富有装饰性意味。整体强烈的单纯化和抽象化以及强调镂空意境的刻画给人以神秘之感。
2.夸张与写实
皮影图形的造型均以“侧”为轮廓特征,将眉、眼横贯脸部与头饰连接,不追求透视学法则、不受人物真实比例关系约束,完全运用丰富的想象思维,对人物造型进行夸张、变形,来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将人物的头荐纹饰表现的华丽、色彩丰富,极富观赏性与装饰性。
3.简洁与繁复
皮影图形是简洁和繁复的统一体,在皮影人物脸部刻画有横眉、圆额、尖鼻、小嘴的简洁特征,同时人物的头荐、身段、衬景、道具的图案细密、精巧、精致细刻,呈现出色彩瑰丽多姿的繁复之美。
二、书籍插图设计中皮影图形的应用
(一)书籍设计中的插图元素
《辞海》中插图也叫“插画”,是指穿插在书籍中的图画。据《书林清话》记载:凡有书必有图,从历史的传统上表明了图、书并重,纵观现今“读图时代”的到来,插图在书籍的创作形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插图较文字更具独特的视觉效果,有意味的插图更能准确的传递丰富的信息,因此,插图具有独特的图像媒介特征。著名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吕敬人先生曾说过:“最美的书是内容和形式统一、审美和功能统一。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够读来有趣,同时能够益于让你赏心悦目的书才是美的书[]。”插图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保证了读者与书之间的交流传递。
插图因文字内容的基础而存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创作的同时,须依附书籍内容,对插图的表现形式、绘画风格、色彩韵味做考究,达到以图助文、形象生动,与读者内心产生共鸣。
(二)皮影图形与插图的创意研究
皮影图形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皮影图形的可塑性线条、色彩、图案、场面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是设计者们发挥无限想象的源泉。近年来,对于民族风格的回归和对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的呼吁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因此立足于东方本土文化,深入探究民俗皮影文化在现代书籍插图设计中的应用,是我们设计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1.平面化的造型特点
皮影艺术深受民间艺术剪纸的影响充分吸收了剪纸艺术二维造型的特点,整体呈平面化的构成形式,具有较强的轮廓特点,外部线条简洁平整,但内部因个性特征做繁复的镂空处理,达到曲直对比,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以平面化的造型根据人物、场景、性格作图案的繁简与疏密来贴合内容文字要表现的主题,创意出不失中国本土化特点的皮影插图效果。
2.夸张化的艺术表现
皮影图形有着个性化的视觉特征,如面部轮廓以五分面或以七分面呈现,但五官却以正面来体现,如此种种。创作者们完全凭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夸张变形甚至位移来达到多个角度形成的立体视觉效果。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作。运用轮廓、身段、五官的夸张化艺术表现创作插图,更能体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3.色彩的象征意味
皮影色彩多用透明色,常用色彩以红、黄、蓝、绿、黑为主,采用平涂或勾线晕染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对象的立体感。皮影创作者常以颜色代表人物性格,以红脸作精忠,黄脸作狡猾,黑脸作晓勇,白脸作奸诈,具有人物象征意义。不仅如此,图案的装饰色彩方面也代表人物角色的特征,这些图形色彩都象征着皮影的个性美。
4.分层的解构特性
皮影人物是皮影表演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为了使影人能够进行表演,将影人结构分部位解构并组装,使其能够活动自如的完成表现内容,因此皮影则具有独特的分层结构特性。在平面空间的组合上面,将分层式结构运用于插图创作上,使得插图具有独特的解构特性,不仅充分发展了皮影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对插图的创意设计。
(三)皮影图形插图设计意义
视觉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个性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优秀的插图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风貌。鲁迅在《当陶元庆君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文中说道:“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皮影图形做插图的创意研究,不仅保留了文化精髓的灵魂,而且展示了在时代的主题中,民族文化屹立不倒的艺术品质。
三、结语
皮影艺术来自于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艺术内涵呈现出民俗文化艺术蕴含的真切与丰富,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当根植于民族文化将它发扬光大。
(一)皮影艺术的概述
皮影,亦称“皮影戏”或“灯影戏”,是中国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地文化的差异,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流派:陕西皮影、唐山皮影、甘肃皮影等。与许多民间艺术相似,皮影吸收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因此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是我国民间文化现存的“活文物”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是举世无双的。
(二)皮影图形的视觉文化特征
1.神秘与直白
皮影图形的造型程式变化多端,人物造型有大有小,小的仅数厘米,刻画精细,整体具有华丽炫彩的效果。人物结构多为正侧面,脸谱和头饰的区别直白的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来,富有装饰性意味。整体强烈的单纯化和抽象化以及强调镂空意境的刻画给人以神秘之感。
2.夸张与写实
皮影图形的造型均以“侧”为轮廓特征,将眉、眼横贯脸部与头饰连接,不追求透视学法则、不受人物真实比例关系约束,完全运用丰富的想象思维,对人物造型进行夸张、变形,来达到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运用了写实的手法,将人物的头荐纹饰表现的华丽、色彩丰富,极富观赏性与装饰性。
3.简洁与繁复
皮影图形是简洁和繁复的统一体,在皮影人物脸部刻画有横眉、圆额、尖鼻、小嘴的简洁特征,同时人物的头荐、身段、衬景、道具的图案细密、精巧、精致细刻,呈现出色彩瑰丽多姿的繁复之美。
二、书籍插图设计中皮影图形的应用
(一)书籍设计中的插图元素
《辞海》中插图也叫“插画”,是指穿插在书籍中的图画。据《书林清话》记载:凡有书必有图,从历史的传统上表明了图、书并重,纵观现今“读图时代”的到来,插图在书籍的创作形式中显得尤为重要。
插图较文字更具独特的视觉效果,有意味的插图更能准确的传递丰富的信息,因此,插图具有独特的图像媒介特征。著名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吕敬人先生曾说过:“最美的书是内容和形式统一、审美和功能统一。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的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够读来有趣,同时能够益于让你赏心悦目的书才是美的书[]。”插图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保证了读者与书之间的交流传递。
插图因文字内容的基础而存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创作的同时,须依附书籍内容,对插图的表现形式、绘画风格、色彩韵味做考究,达到以图助文、形象生动,与读者内心产生共鸣。
(二)皮影图形与插图的创意研究
皮影图形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皮影图形的可塑性线条、色彩、图案、场面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是设计者们发挥无限想象的源泉。近年来,对于民族风格的回归和对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的呼吁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因此立足于东方本土文化,深入探究民俗皮影文化在现代书籍插图设计中的应用,是我们设计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1.平面化的造型特点
皮影艺术深受民间艺术剪纸的影响充分吸收了剪纸艺术二维造型的特点,整体呈平面化的构成形式,具有较强的轮廓特点,外部线条简洁平整,但内部因个性特征做繁复的镂空处理,达到曲直对比,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在创作设计的过程中,以平面化的造型根据人物、场景、性格作图案的繁简与疏密来贴合内容文字要表现的主题,创意出不失中国本土化特点的皮影插图效果。
2.夸张化的艺术表现
皮影图形有着个性化的视觉特征,如面部轮廓以五分面或以七分面呈现,但五官却以正面来体现,如此种种。创作者们完全凭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夸张变形甚至位移来达到多个角度形成的立体视觉效果。这无疑是伟大的创作。运用轮廓、身段、五官的夸张化艺术表现创作插图,更能体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3.色彩的象征意味
皮影色彩多用透明色,常用色彩以红、黄、蓝、绿、黑为主,采用平涂或勾线晕染相结合的方法以增加对象的立体感。皮影创作者常以颜色代表人物性格,以红脸作精忠,黄脸作狡猾,黑脸作晓勇,白脸作奸诈,具有人物象征意义。不仅如此,图案的装饰色彩方面也代表人物角色的特征,这些图形色彩都象征着皮影的个性美。
4.分层的解构特性
皮影人物是皮影表演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为了使影人能够进行表演,将影人结构分部位解构并组装,使其能够活动自如的完成表现内容,因此皮影则具有独特的分层结构特性。在平面空间的组合上面,将分层式结构运用于插图创作上,使得插图具有独特的解构特性,不仅充分发展了皮影艺术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对插图的创意设计。
(三)皮影图形插图设计意义
视觉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个性化的特征。纵观中国优秀的插图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风貌。鲁迅在《当陶元庆君绘画展览时,我所要说的几句话》文中说道:“以新的形,尤其是新的色来写出他自己的世界,而其中仍有中国向来的灵魂——要字面免得流于玄虚,则就是民族性。[]”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皮影图形做插图的创意研究,不仅保留了文化精髓的灵魂,而且展示了在时代的主题中,民族文化屹立不倒的艺术品质。
三、结语
皮影艺术来自于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艺术内涵呈现出民俗文化艺术蕴含的真切与丰富,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价值,我们应当根植于民族文化将它发扬光大。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