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字体图形在标志中设计思想的建立基础
作者:王旖旎、李欣来源:原创日期:2014-03-18人气:681
汉字字体的起源及发展
汉字的历史之悠久,经历之漫长,中国的文字—汉字的起源,据史书记载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此时产生了最初步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属表音字,看上去十分形象,被后人珍藏在博物馆里。到了西周后期,汉字演变成了大篆,大篆与甲骨文则不同它的特点表现为线条均匀流畅生动,字体整齐清秀,它是方块字的里程碑。
再后来大篆演变成了小篆,这是秦朝的大丞相李斯的功劳,他把大篆简而化之,便成为了小篆。不过小篆却有着它的缺点,那就是写起来有些不便,因为它的笔画是线条所以很难掌握,这也就出现了后来的结构向两边开的扁方形的隶书了。
到了汉代,隶书已经很成熟了,致使汉字在可读性和书写速度这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狂草,之后隶书和草书的融合便产生了楷书,楷书在唐代是非常盛行的。现在我们沿用的印刷体就是由当时的楷书演变得来的,而行书就是位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它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灵活,顺而流畅,据史书记载是汉代的刘德升研究的,现在日常大家所用的就是这种字体。
宋代时,雕版印刷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汉字随着进一步的改善,出现了一种新的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出现后,汉字的形体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雕刻刀引起的,它横细竖粗,笔画谨慎,这就是宋体。当时还有仿颜体、柳体、虞体。到了明代,明体又出现了,相继出现了洪武体,神明的排位上都沿用这个字体,由它有创造出了肤廓体。它与篆书、隶书、真书、草书四个都不相同,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从16世纪以来都是主要的流行印刷字体,即宋体,它即适合用于印刷和刻板,又可以满足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又是出版社主要使用的字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对文字的历史的追溯,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哪个历史时期人们对汉字的研究都是没有间歇过的,足可证明,人们对汉字的重视程度。表明了文字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及情感的表达特点。
二、对标志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的深入掌握
追溯标志的起源,就让我们的思绪暂且飘向远方……
古时候的人们以捕鱼狩猎为生,野果为食,兽皮草叶做衣,器物以木石为主,有交流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古人们留下的大量的图形信息,比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穴野牛还有其他动物的壁画;能够为同伴传达预警信息的岩石峭壁上的记号;用来作为崇拜神灵标记的图腾,都为我们展现了标志的雏形。
在中国,标记的历史是漫长的,在秦朝以前,印章和印记开始使用;到了汉代,标志的大量应用是在铜器和漆器上;宋朝时期,标志出现了,是一个制针铺的铜牌上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一直白兔抱着一根针的图形;清代,国外的洋货进入中国,开始了商标的注册;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文革结束,标志已经进入到城市化和政治化的阶段。
在国外,标志的发展速度是一个较快的过程,在古埃及的墓穴中发现了带着标志图形的器物;纯文字的标志是在罗马和巴勒斯坦等地的建筑材料中发现的,后来就逐步演化成图形;纹章标志是在12世纪中期为了鉴别武士身份而出现的,后来便成为了贵族、君主的家徽;在欧洲13世纪以来盛行商用标志,用于标注产品的作者或质量;在商品经济非常繁荣的二战以后,标志设计在国际上有了大好的发展。
标志的发展无不印着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足迹,标志的形态有了很多样化的变换,由复杂到简洁,由写实转向图案,由具象到抽象,文字以它明了的表意性,在标志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们中国的汉字,表形、表意、表音,并且记录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三、设计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审美高度
创意、创新永远都是艺术设计的生力军,而这个生力军的力量则来源于对文化修养的积累。汉字伴随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它已经是世界上仅存的文字体系中最为严谨的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和鲜明的结构,汉字的造字六法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无不体现着汉字的博大精深,意味深长。在视觉传达中,汉字和图形是平面设计中重中之重的两元素,从视觉造型角度来看,文字的演变是由原始的图形得来的,字本身就带有图形的美感,二者统一性情感的完美结合,完美体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对于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的设计思想和审美高度,丰富的设计思想需要的是我们对文化的积累,只有积淀了大量的文化底蕴,才会有独具匠心的创意出现,而审美高度是对于一个设计者最重要的要求,这个高度是基于对美学的深度研究基础上的,这两点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丰富的设计思想,才会设计出优秀的标志作品。
汉字的历史之悠久,经历之漫长,中国的文字—汉字的起源,据史书记载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此时产生了最初步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属象形文字也属表音字,看上去十分形象,被后人珍藏在博物馆里。到了西周后期,汉字演变成了大篆,大篆与甲骨文则不同它的特点表现为线条均匀流畅生动,字体整齐清秀,它是方块字的里程碑。
再后来大篆演变成了小篆,这是秦朝的大丞相李斯的功劳,他把大篆简而化之,便成为了小篆。不过小篆却有着它的缺点,那就是写起来有些不便,因为它的笔画是线条所以很难掌握,这也就出现了后来的结构向两边开的扁方形的隶书了。
到了汉代,隶书已经很成熟了,致使汉字在可读性和书写速度这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狂草,之后隶书和草书的融合便产生了楷书,楷书在唐代是非常盛行的。现在我们沿用的印刷体就是由当时的楷书演变得来的,而行书就是位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它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灵活,顺而流畅,据史书记载是汉代的刘德升研究的,现在日常大家所用的就是这种字体。
宋代时,雕版印刷得到了大范围的使用,汉字随着进一步的改善,出现了一种新的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出现后,汉字的形体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雕刻刀引起的,它横细竖粗,笔画谨慎,这就是宋体。当时还有仿颜体、柳体、虞体。到了明代,明体又出现了,相继出现了洪武体,神明的排位上都沿用这个字体,由它有创造出了肤廓体。它与篆书、隶书、真书、草书四个都不相同,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从16世纪以来都是主要的流行印刷字体,即宋体,它即适合用于印刷和刻板,又可以满足人们在阅读时的视觉要求,又是出版社主要使用的字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对文字的历史的追溯,我们可以发现,不论哪个历史时期人们对汉字的研究都是没有间歇过的,足可证明,人们对汉字的重视程度。表明了文字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干系,及情感的表达特点。
二、对标志的文化背景及发展的深入掌握
追溯标志的起源,就让我们的思绪暂且飘向远方……
古时候的人们以捕鱼狩猎为生,野果为食,兽皮草叶做衣,器物以木石为主,有交流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古人们留下的大量的图形信息,比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的洞穴野牛还有其他动物的壁画;能够为同伴传达预警信息的岩石峭壁上的记号;用来作为崇拜神灵标记的图腾,都为我们展现了标志的雏形。
在中国,标记的历史是漫长的,在秦朝以前,印章和印记开始使用;到了汉代,标志的大量应用是在铜器和漆器上;宋朝时期,标志出现了,是一个制针铺的铜牌上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间一直白兔抱着一根针的图形;清代,国外的洋货进入中国,开始了商标的注册;当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文革结束,标志已经进入到城市化和政治化的阶段。
在国外,标志的发展速度是一个较快的过程,在古埃及的墓穴中发现了带着标志图形的器物;纯文字的标志是在罗马和巴勒斯坦等地的建筑材料中发现的,后来就逐步演化成图形;纹章标志是在12世纪中期为了鉴别武士身份而出现的,后来便成为了贵族、君主的家徽;在欧洲13世纪以来盛行商用标志,用于标注产品的作者或质量;在商品经济非常繁荣的二战以后,标志设计在国际上有了大好的发展。
标志的发展无不印着民族文化、经济的发展足迹,标志的形态有了很多样化的变换,由复杂到简洁,由写实转向图案,由具象到抽象,文字以它明了的表意性,在标志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们中国的汉字,表形、表意、表音,并且记录着华夏五千年的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设计元素。
三、设计师要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一定的审美高度
创意、创新永远都是艺术设计的生力军,而这个生力军的力量则来源于对文化修养的积累。汉字伴随着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它已经是世界上仅存的文字体系中最为严谨的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和鲜明的结构,汉字的造字六法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无不体现着汉字的博大精深,意味深长。在视觉传达中,汉字和图形是平面设计中重中之重的两元素,从视觉造型角度来看,文字的演变是由原始的图形得来的,字本身就带有图形的美感,二者统一性情感的完美结合,完美体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对于一个成功的标志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的设计思想和审美高度,丰富的设计思想需要的是我们对文化的积累,只有积淀了大量的文化底蕴,才会有独具匠心的创意出现,而审美高度是对于一个设计者最重要的要求,这个高度是基于对美学的深度研究基础上的,这两点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丰富的设计思想,才会设计出优秀的标志作品。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