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维视角下的美术理论与文化强国
作者:熊曌荫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15人气:824
自近代以来,西方的美术理论体系在我国学者的美术理论话语形态的建构和探索中,一直是很重要的参照和对比的对象。随着学界对西方殖民与后殖民反思的日益加深,民族性和本土化,逐渐成为了全球趋势下重点谈论的问题。体现美术理论体系的民族性和本土性,重新辨析中国美术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讨论中国美术理论的精神指向和今后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艺术学界思考和探究的中心议题。
现代性视域的中国美术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世界的扩张,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认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包括中国美术理论。近百年来,如何在迈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建构能充分体现新的认同感的中国美术理论,一直是我国美术学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中国美术理论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是与他者区分开来的独特指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利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嫁接西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艺术进行分类,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美术理论体系。在我们言说中国美术理论的时候,我们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都在受西方理论体系的影响,不可能回到纯粹的、本原的中国话语。我们应该从多维张力和视角入手,找出符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和现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在说中国美术理论的时候,应联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近代开始,中国处于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美术理论也随着现代化实践不断地发展。所以在构建中国美术理论时,应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把握,必须立足我国的现实语境,找寻现代价值观念和优秀成果中能够承载的中国现代形象,有中国归属感的形式和内容,确立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中国语境下,从现实环境出发,把美术理论和自身的文化、社会、经济结合起来,就形成一种中国美术理论。不仅仅是观念的,而是在实践中有相应的表现形态,是具体和丰满的。在当代艺术文化的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理论是包容了中西方文化的一种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美术理论的表达,承载了当代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变化、不断运行着。
二、中国美术理论的本土化道路
中国美术理论道路的提出,是基于西方美术理论的价值尺度。在探索中国本土特色的美术理论道路中,关键是在面对西方美术理论以及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确定中国美术理论中美术精神的本土性立场。“本土化”是创建中国美术理论道路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美术理论精神能够确立的重要主题。“本土化”并不是一般地域旨意,也不是民族化的意义,而是指“本土化”的精神价值。中国美术理论的“本土化”是属于自由与开放、交流与包容的文化概念,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血脉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带有本土性的文化建构。对于中国美术理论的道路来说,要注重其本土性,脱离西方美术理论的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美术的本土化精神,激发美术理论向本土化价值前进,向美术精神新方向拓展。
中国美术理论的国际性
文化强国是属于国际语境中的命题,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和发展趋势中,文化的强弱由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度、影响力度、参与的身份和角色决定。在美术领域中,近年来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很多国际展览会上亮相、获奖,但是并不表示当代中国艺术真正意义的和世界接轨、获得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对国际性的一种补充和点缀。其实我们所在的文化环境很难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在我国美术界,总是在缺乏理论的情况下进行行动,理论的滞后大大削弱了美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我们也严重的缺乏独立、理性的评判标准,过度的用西方的观念和标准去评价美术。因此,中国美术在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并被国际理解和接受,不但要有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要跟进理论。
结束语
在构建中国美术理论,要以理论为支撑,构建一种成熟的评价范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评价体系,深入的整理、研究、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美术理论,并推进我国美术批评界的中国理论自觉。树立艺术的自信和自由、开放与多元的创作理念。美术创作活动是人类创新意识的本能表达之一,要鼓励、提倡在现代化建设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要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充分重视对话和交流。既能让我们的美术在民族文化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要能在国际语境下为西方异质文化所理解和接纳,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另外要求我国的文化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上业界各领军人物的引导,用优质的专业管理和高瞻远瞩的学术视野,带领中国美术创作与时俱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美术理论的道路,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01)
[2]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3]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4]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现代性视域的中国美术理论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世界的扩张,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我国历史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认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包括中国美术理论。近百年来,如何在迈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建构能充分体现新的认同感的中国美术理论,一直是我国美术学者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中国美术理论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这是与他者区分开来的独特指向。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利用西方的审美标准,嫁接西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艺术进行分类,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和美术理论体系。在我们言说中国美术理论的时候,我们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模式都在受西方理论体系的影响,不可能回到纯粹的、本原的中国话语。我们应该从多维张力和视角入手,找出符合当代中国的现实和现象的思维模式。因此我们在说中国美术理论的时候,应联系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从近代开始,中国处于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美术理论也随着现代化实践不断地发展。所以在构建中国美术理论时,应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把握,必须立足我国的现实语境,找寻现代价值观念和优秀成果中能够承载的中国现代形象,有中国归属感的形式和内容,确立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中国语境下,从现实环境出发,把美术理论和自身的文化、社会、经济结合起来,就形成一种中国美术理论。不仅仅是观念的,而是在实践中有相应的表现形态,是具体和丰满的。在当代艺术文化的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理论是包容了中西方文化的一种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美术理论的表达,承载了当代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在不断变化、不断运行着。
二、中国美术理论的本土化道路
中国美术理论道路的提出,是基于西方美术理论的价值尺度。在探索中国本土特色的美术理论道路中,关键是在面对西方美术理论以及处于全球化语境下,确定中国美术理论中美术精神的本土性立场。“本土化”是创建中国美术理论道路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中国美术理论精神能够确立的重要主题。“本土化”并不是一般地域旨意,也不是民族化的意义,而是指“本土化”的精神价值。中国美术理论的“本土化”是属于自由与开放、交流与包容的文化概念,有着独特的精神价值,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血脉里,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带有本土性的文化建构。对于中国美术理论的道路来说,要注重其本土性,脱离西方美术理论的价值体系,树立中国美术的本土化精神,激发美术理论向本土化价值前进,向美术精神新方向拓展。
中国美术理论的国际性
文化强国是属于国际语境中的命题,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格局和发展趋势中,文化的强弱由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力度、影响力度、参与的身份和角色决定。在美术领域中,近年来一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很多国际展览会上亮相、获奖,但是并不表示当代中国艺术真正意义的和世界接轨、获得国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对国际性的一种补充和点缀。其实我们所在的文化环境很难推动中国艺术的国际化。在我国美术界,总是在缺乏理论的情况下进行行动,理论的滞后大大削弱了美术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我们也严重的缺乏独立、理性的评判标准,过度的用西方的观念和标准去评价美术。因此,中国美术在真正意义上走向国际并被国际理解和接受,不但要有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要跟进理论。
结束语
在构建中国美术理论,要以理论为支撑,构建一种成熟的评价范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评价体系,深入的整理、研究、和弘扬我国传统的美术理论,并推进我国美术批评界的中国理论自觉。树立艺术的自信和自由、开放与多元的创作理念。美术创作活动是人类创新意识的本能表达之一,要鼓励、提倡在现代化建设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创作。要关注受众的接受心理,充分重视对话和交流。既能让我们的美术在民族文化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要能在国际语境下为西方异质文化所理解和接纳,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另外要求我国的文化管理机构积极参与和支持,加上业界各领军人物的引导,用优质的专业管理和高瞻远瞩的学术视野,带领中国美术创作与时俱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中国美术理论的道路,让我们中国的文化和艺术,走向更高、更远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高清海.“人”的双重生命观:种生命与类生命[J].江海学刊,2001(01)
[2]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3]张鸣年.“文化”与“文明”内涵索解与界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4]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
【作者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