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中心探究微电影的类型
一、微电影的界定
从学界业界不同的声音来看,有些导演强调的是微电影的商业性质来界定微电影,而另有一些学者更愿意从微电影的电影艺术特征来界定它,还有一些人则更加关注微电影的网络特性来定义微电影。结合各方观点,微电影可以做出以下定义: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1]
二、以文本研究为中心的电影类型研究范式
早期的类型研究主要关注类型电影的界定与识别,无论是最初的根据视觉符号来识别类型,还是稍晚以相似的叙事结构来划分类型,这些研究或者关注于电影文本内部的符号分析,或者聚焦于影片文本的意义结构,都是以文本研究为中心的。从广义上看,对电影类型的文本分类研究应该当从叙事、人物设置、题材与主题、视觉图谱这四个方面入手。
1.叙事
每一种类型电影在叙事上都有相似的程式化的情节和结构,甚至观众有时候可以预测电影的情境、段落、冲突及结局。例如在好莱坞黄金时期,西部片曾经是风靡一时的电影类型。它有固定的题材和叙事模式。固定的题材有两大类:一种是拓荒故事和有关建立法律的过程的故事;另一种是拓荒者与印第安人的关系。[2]
2.人物设置
类型电影通常使用相似的人物、个性、动机、目的和行为来结构影片。以侦探推理片为例,影片多以职业侦探为主人公,他们一般不带枪,也不擅长射击、打斗等武功。他们有时是大腹便便的老头或手无束鸡之力的老太太,但他们必须足智多谋,对人情世故有深刻了解。
3.题材与主题
题材主要可以从社会、心理、行业、文化、政治、道德等方面入手,而主题则主要从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入手进行探讨。
4.视听系统
环境的装饰、道具安排、景别的使用、镜头的安排、特征鲜明的音乐和音响、极具特色的对话方式,这些元素都可以囊括到视听系统中。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