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皮肤科门诊中药处方分析
处方是医生为病人开写的取药凭证,也是医、护、药人员对病人健康负责的医疗文件,它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作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全国百家医院”,门诊患者较多,为提高我院门诊处方的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经济负担,现就我院皮肤科门诊中药处方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一、处方来源
本次分析所用处方均来源于我院皮肤科2012年度随机抽取的其中一周的中药处方215张,包括了皮肤科所有医师的处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所抽取的215张处方中,有配伍禁忌的有1张(半夏与乌头);重复用药的有2张,由于处方中药味偏多,导致医师不能仔细地核查处方,往往会出现一张方中某一味药前后出现两次。
单剂量使用过大已成为目前普遍的问题,个别药用到60g、120g已屡见不鲜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药的用量都超过了药典的规定量,有些医师试图通过增大用量来提高疗效并不可取,这只会造成药材的浪费,增加中药的不良反应率。
二、对处方的书写及规范性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药名书写不规范或字体潦草,难以辨认
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医师喜欢写“简名”或直接写错别字,如“薄荷”写成“卜荷”、“泽泻”写成“泽夕”等,“黄芩”的“芩”直接写成“苓”;字体潦草的,如“桔梗”写得极像“桂枝”,“桂枝”写得极像“桔梗”。
2、 处方中某些中药的用法不明确
中药根据不同的质地和成分,对煎煮方法要求也不相同。需要先煎、后下、包煎、冲服的应标明,如“辛夷”,医生在这张处方中标明需另包,而在另一张处方中未标明,我们调剂人员按照处方调剂完毕后,患者要求把“辛夷”挑出来,让医生重新确认后,医生说这是个常识,这为我们调剂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3、修改不规范
《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涂改,应在修改处签名并注明日期”。但有些时候医生为了方便,随便就划掉了,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违反《处方管理办法》的。
三、结论
根据以上对我院皮肤科门诊中药处方的分析,说明我院的处方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领导给予重视,对临床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之外,应该加大对合理用药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开展中药临床药学,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同时,药学人员也应该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审查处方的能力,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