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临床疗效观察-医学论文
作者:郭卫东来源:原创日期:2011-12-24人气:1513
随着近年来放射免疫技术、影像学及显微外科的技术发展,经黾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在治疗垂体腺瘤等鞍区病变中被推广应用,具有微创、安全的优势,并且手术入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获得临床的普遍认可,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适应症及手术技巧,总结其临床疗效及临床价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4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患者,男18例,女28例,年龄在18~51岁,平均年龄在305岁,病程在2周~10年,平均病程4.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视力降、内分泌功能障碍、单侧或双侧的颞侧视野缺损,所有患者均经及肌检查确定其肿瘤所侵袭的部位及估计其体积大小,还进行二维重建蝶窦、鼻腔及颅底的口骨窗位,指导手术的定位,经估算肿瘤直径在7~76丽,其中巨大腺瘤030咖8例,大腺瘤27例,微腺瘤11例;经病理学检查,无功能腺瘤例,仏顶腺瘤例,生长激素腺瘤例,泌乳素腺瘤34例,观察探讨其临床适应症、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记录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2治疗方法:
2.木前准备:①手术前三天常规口服激素,如地塞米松片1.5=8/3,1天2次,并使用抗生素滴鼻液进行滴鼻。②患者采取全麻的麻醉方式,选择头后仰卧位,并使用碘伏消毒鼻腔、口腔和使用麻黄素使鼻黏膜收敛。
手术步骤:①从手术侧鼻鼻孔将鼻镜置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长度、大小合适的鼻道扩张器,并顺着中鼻甲缓缓向蝶窦前壁的方向伸入,直到蝶窦的前壁后停下,然后同时将筛骨垂直板及性鼻中隔往对侧方向推开,将蝶窦前壁充分暴露。②在显微镜引导下作中线标记蝶嵴,以便于寻找蝶窦开口,进一步扩大并剥离黏膜的部分,将骨性蝶窦的开口与前壁充分显露。③将前壁打开,并将黏膜剥除,同时去除蝶窦中隔,然后打开鞍底。④应用腰穿针进行肿瘤穿刺,进而确诊。⑤行“十”字法将鞍底硬膜切开,并使用电凝对边缘进行止血,肿瘤出现在视野内,再用环形的刮匙将肿瘤组织缓慢刮除干净。⑥瘤体若突向鞍上,则需适当地增加颅内压,使鞍内的肿瘤组织转为向下塌陷,再行切除,术中禁止牵拉及损伤垂体柄,防止造成神经、血管、鞍隔、海绵窦及鞍上重要组织发生损伤。
3.术后处理:①术毕,以生理盐水对瘤床进行冲洗清除,在用速既纱止血后再使用明胶海绵加入生物胶,对瘤腔及蝶窦进行填塞,加强止血效果,预防术后出现脑脊液漏。②最后将鼻道扩张器撤出,并向鼻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在术后3~4方可拔除。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者中部分切除6例,次全切除13例,全切除27例;无发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案例;无永久性的尿崩出现,暂时性尿崩症5例,一过性失明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明显改善;眼肌麻痹好转15例,视野及视力好转29例,内分泌情况好转27例,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适应症。此手术成功的前提是能否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下面方面即符合此术的适应症:①无口、鼻腔的炎症,蝶窦发育良好;②患者为体弱或高龄,经评估无法耐受开颅手术;③部分的巨大垂体肿瘤直径舰,并且鞍旁及鞍上的扩展形态良好,无向两侧海绵窦侵袭;④垂体腺瘤往鞍上扩展,但不表现为哑铃形,无侵袭鞍旁,影像学中显示肿瘤的质地松软;⑤鞍内型的垂体腺瘤;⑥视交叉前置型的垂体腺瘤;⑦垂体腺瘤侵袭蝶窦;⑧垂体微腺瘤。本文中案例皆基本符合上述手术适应证,统计发现手术基本较为顺利,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显著,大部分患者疗效明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在凿开蝶窦的时候,不不可在超过蝶窦的上端进行开口,容易导致凿开筛窦后引起脑脊液漏的并发症,另外不可在下端凿开斜坡,则容易造成脑干或大血管的损伤,进入蝶窦后的两侧不可茌三叉祌经或颈内动脉超过其在鞍底处压迹,容易形成到海绵窦的偏离,从而造成颈内动脉损伤.后果将十分严重。
综上所述,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该入路方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对大多数的垂体腺瘤均适合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4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患者,男18例,女28例,年龄在18~51岁,平均年龄在305岁,病程在2周~10年,平均病程4.3年,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的视力降、内分泌功能障碍、单侧或双侧的颞侧视野缺损,所有患者均经及肌检查确定其肿瘤所侵袭的部位及估计其体积大小,还进行二维重建蝶窦、鼻腔及颅底的口骨窗位,指导手术的定位,经估算肿瘤直径在7~76丽,其中巨大腺瘤030咖8例,大腺瘤27例,微腺瘤11例;经病理学检查,无功能腺瘤例,仏顶腺瘤例,生长激素腺瘤例,泌乳素腺瘤34例,观察探讨其临床适应症、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记录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1.2治疗方法:
2.木前准备:①手术前三天常规口服激素,如地塞米松片1.5=8/3,1天2次,并使用抗生素滴鼻液进行滴鼻。②患者采取全麻的麻醉方式,选择头后仰卧位,并使用碘伏消毒鼻腔、口腔和使用麻黄素使鼻黏膜收敛。
手术步骤:①从手术侧鼻鼻孔将鼻镜置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长度、大小合适的鼻道扩张器,并顺着中鼻甲缓缓向蝶窦前壁的方向伸入,直到蝶窦的前壁后停下,然后同时将筛骨垂直板及性鼻中隔往对侧方向推开,将蝶窦前壁充分暴露。②在显微镜引导下作中线标记蝶嵴,以便于寻找蝶窦开口,进一步扩大并剥离黏膜的部分,将骨性蝶窦的开口与前壁充分显露。③将前壁打开,并将黏膜剥除,同时去除蝶窦中隔,然后打开鞍底。④应用腰穿针进行肿瘤穿刺,进而确诊。⑤行“十”字法将鞍底硬膜切开,并使用电凝对边缘进行止血,肿瘤出现在视野内,再用环形的刮匙将肿瘤组织缓慢刮除干净。⑥瘤体若突向鞍上,则需适当地增加颅内压,使鞍内的肿瘤组织转为向下塌陷,再行切除,术中禁止牵拉及损伤垂体柄,防止造成神经、血管、鞍隔、海绵窦及鞍上重要组织发生损伤。
3.术后处理:①术毕,以生理盐水对瘤床进行冲洗清除,在用速既纱止血后再使用明胶海绵加入生物胶,对瘤腔及蝶窦进行填塞,加强止血效果,预防术后出现脑脊液漏。②最后将鼻道扩张器撤出,并向鼻道内填塞碘仿纱条,在术后3~4方可拔除。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经卡方检验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者中部分切除6例,次全切除13例,全切除27例;无发生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案例;无永久性的尿崩出现,暂时性尿崩症5例,一过性失明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明显改善;眼肌麻痹好转15例,视野及视力好转29例,内分泌情况好转27例,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适应症。此手术成功的前提是能否准确把握手术的适应证,主要包括下面方面即符合此术的适应症:①无口、鼻腔的炎症,蝶窦发育良好;②患者为体弱或高龄,经评估无法耐受开颅手术;③部分的巨大垂体肿瘤直径舰,并且鞍旁及鞍上的扩展形态良好,无向两侧海绵窦侵袭;④垂体腺瘤往鞍上扩展,但不表现为哑铃形,无侵袭鞍旁,影像学中显示肿瘤的质地松软;⑤鞍内型的垂体腺瘤;⑥视交叉前置型的垂体腺瘤;⑦垂体腺瘤侵袭蝶窦;⑧垂体微腺瘤。本文中案例皆基本符合上述手术适应证,统计发现手术基本较为顺利,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显著,大部分患者疗效明显。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在凿开蝶窦的时候,不不可在超过蝶窦的上端进行开口,容易导致凿开筛窦后引起脑脊液漏的并发症,另外不可在下端凿开斜坡,则容易造成脑干或大血管的损伤,进入蝶窦后的两侧不可茌三叉祌经或颈内动脉超过其在鞍底处压迹,容易形成到海绵窦的偏离,从而造成颈内动脉损伤.后果将十分严重。
综上所述,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该入路方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对大多数的垂体腺瘤均适合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