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着眼于中医药的经济、文化、产业、医疗、保健等多重职能,深入挖掘河南中医药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优势,分析“中医药+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究打造地域IP、培育复合人才、做强豫医品牌、完善政策保障等多种路径,以期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美好的健康生活体验。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一、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中医药文化历史积淀深厚
河南是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南阳仲景文化圣地、禹州药都等资源,为“中医药+文旅”融合提供独特条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在中原诞生,深刻影响着东亚医学文化。“南阳医圣祠、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神农山及开封针灸铜人等,见证了中原医学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1]
(二)中医药文化资源禀赋独特
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伏牛山、大别山等山脉与优越土壤孕育道地药材,奠定中医药发展根基,催生了焦作四大怀药、西峡山茱萸、嵩县柴胡等特色药材资源。百泉药交会等国家级非遗及民间中医养生智慧,使中医药成为增进河南文化认同的亮丽名片。
(三)中医药文化人才群星荟萃
自古中原医林繁茂,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如今全省设置中医药学类高校2所,5所本科高校开设中医药学类专业,另有16所高校开设24个中医学、中药学、中医骨伤等中医药相关专科专业点[2]。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省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拥有数名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与岐黄学者[3]。薪火相传的人才梯队让中原中医药文化传承充满生机。
(四)中医药文化心态开放包容
河南“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促进文化开放。历史上禹州、百泉药材集散地汇聚全国药商,洛阳作为丝路枢纽吸纳阿拉伯、波斯医药知识。历代医家博采众长,推动理论与实践革新。新时代通过“一带一路”推广四大怀药,举办国际中医药文化节,保持文化旺盛生命力。
二、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豫中豫北禹州药会、怀帮会馆等因缺乏规划停留在陈列阶段,未能完成从文化符号到沉浸式旅游体验的过渡。开封“陈李济”等老字号仅仿古建筑租赁,未挖掘宋代医药文化内涵。各地整合力度弱,“各做各事”导致衍生产品同质化,削弱产业生命力。
(二)中医药文旅产业人才短缺
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与产业脱节。高校专业设置单一,中医药院校侧重理论,旅游院校聚焦传统管理,交叉学科匮乏。企业缺乏系统培训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制约文旅产业创新。
(三)中医药文旅宣传相对匮乏
宣传主动意识不足,缺乏系统性规划,品牌影响力有限。内容同质化严重,未能生动呈现文化内涵,缺少故事性、场景化表达,阻碍品牌树立与市场扩张。
(四)中医药文旅运营管理滞后
区域规划缺乏协同,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传统管理模式不适应现代需求,部分项目市场反应迟缓,产品开发、营销推广、服务质量存在短板。数字化手段应用不足,智慧景区建设进展缓慢,制约融合深度。
三、河南中医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深挖中医药文化资源,打造地域IP
整合南阳仲景文化、洛阳正骨文化等特色资源,萃取辨识度高的文化符号,创建地域IP标识。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主题景区,开发仲景IP联名茶饮、药膳伴手礼等文创产品。以“中医药+康养旅游”为牵引,融合伏牛山、太行山自然康养资源,推出药膳养生、中医理疗体验,满足健康消费需求。
(二)构建多元育人矩阵,培育复合人才
企业联合专家设计科学规划,培养兼具中医药知识、旅游服务及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增设中医药旅游专业或课程,融合理论、管理、文创内容;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多维度引育手段壮大人才队伍,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文旅宣传力度,做强豫医品牌
依托互联网制作短视频、图文,宣传中医药历史故事、道地药材基地及康养项目;联合传统媒体推出纪录片、专栏,深度挖掘豫医内涵。参与国内外展会,以张仲景文化为核心,结合四大怀药等资源塑造豫医品牌。举办医药文化节、研学旅行,设计“中医药探秘”“康养休闲”等特色线路,提升品牌价值与经济效益。
(四)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完善政策保障
编制省级中医药文旅产业规划,明确区域功能分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项目;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厘定服务标准,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建立文旅、卫健、财政等多部门联席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四、结语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探索“中医药+文旅”高度契合新模式,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也是推动中医药焕发时代光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