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的美学特征
1. 原生态的形象美
“竹竿舞”的第一大美学特征是其具有原生态的形象美,这种原生态的形象美在“竹竿舞”的动作、跳法及服饰上均有体现。“竹竿舞”是黎族人民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在民间流传已久的艺术形态,是黎族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竿舞”是以人的生命本身为主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主题的仪式性艺术活动。它体现了黎族人民特有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内涵,是黎族原生态技艺的有力展示。在表演“竹竿舞”的过程中,不但对舞者的舞姿、动作的表达形式十分重视,而且黎族人民都身着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饰、盛装参加,充分展示出其原生态的形象美。其中在舞姿上要求舞者舞姿优美、自然、大方得体;动作上,有来源于生产劳作而最终形成的筛米步、磨刀步和搓步等,还有模仿自然界动物而形成的青蛙步、鹿步、猴子步和乌鸦步等;在器械上,主要使用来自大山中的天然竹子作为表演工具;在服饰上,舞者都会穿着黎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其中就有来自黎族生产劳动中差生的黎锦服装。这些都充分给人以原生态的形象美享受,可以使人们在表演和欣赏过程中感受自然、融入自然。
2. 欢乐的意境美
欢乐的意境美是“竹竿舞”的第二大美学特征。黎族人民性格淳朴而豪迈,对生活的态度乐观而真诚,无论遇到任何困境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态去接受。这种乐观的生活哲学在“竹竿舞”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竹竿舞”的节奏铿锵有力、欢乐奔放,动作古朴粗犷、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并且“竹竿舞”具有丰富的动作姿态,小伙子和姑娘们用灵巧的步伐在竹竿上表演各种各样的舞蹈。有的穿着木鞋,手持红绸,头戴彩带翻着跟斗,也有的踩着高跷做各种高难度动作,舞蹈场面十分壮观,更加引人入胜。当舞者跳出竹竿时,打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的声音,以此烘托气氛,场面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但是,如果舞者不会跳或不熟练跳时,多会被竹竿夹住鞋、脚或被打到身体其他部位,这时会被打竿者和观众嬉笑。相反,如果会跳或跳得很熟练,在竿上舞姿流畅、动作到位,多会博得姑娘的青睐,并会被观众鼓掌喝彩。跳竹竿本身动作就极其优美,加之跳法多样,舞姿翩翩,再配以快乐的民族音乐,及参与人们的鼓掌声、喝彩声、欢笑声,这都能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可见,“竹竿舞”是黎族人民宣泄欢乐的主要媒介,而在这种欢乐的宣泄中感动了他人,会让人们身处欢乐的意境之中。
3. 质朴的情感美
法国舞蹈理论家诺维尔曾说过:“人类的感情达到了语言不足以表达的程度,情节舞蹈就会大奏效,一个舞步,一个身段,一个动作,能够说出任何其它手段所不能表达的东西,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作为人类感情的顶峰的喊叫,也已显得不够,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这不难看出舞蹈对于人们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人的最佳情感表达方式应是舞蹈而不是语言。“竹竿舞”是黎族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黎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富的文化底蕴,是质朴的民族情感的最佳表现形式。黎族人民通过“竹竿舞”的表演向远来的游子表达着本民族的热情与至诚,在表演“竹竿舞”的过程中,黎族人民面带真挚的笑容,表现着发自内心的舞蹈动作,处处流露出真诚。“竹竿舞”动作刚毅而简明,器械非常简单,与其他舞蹈艺术产生强烈对比,这种简单更体现出黎族人民交流方式的直接,情感表达的质朴,使人们毫无陌生感,可以直接融入其中,感受少数民族文化带来的美的体验,感受黎族人民用心底的真诚展现出的美好形态与真挚热情,这种质朴的情感美给人以极大的享受。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