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的视角看教育——《三傻大闹宝莱坞》与《年度最佳学生》的比较分析
古代印度便很重视学习,许多伟大的学者通过口授来传播知识。后来,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又使得印度的教育注入了浓厚的欧洲色彩。当代印度传统教育融合了印度人民的社会和文化,结合现代的教育特点,彰显出印度教育的特色。本文旨在分析比较《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年度最佳学生》不同的批判视角揭示印度教育的弊端,从而使现代人能够更好地反思当代教育,促进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一、从主人公不同阶层看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
(一)《三傻大闹宝莱坞》
剧中的三位男主人公分别代表了印度学生中的四个层次,拉杜、法尔汉、“真兰彻”和“假兰彻”。
拉杜身负家庭重任。父亲长期瘫痪在床,姐姐囿于家庭贫困拿不出嫁妆,而不能出嫁。他对于家庭来说是希望和未来。但是事与愿违,越是害怕失去,越是易于失去。虽然拉杜经常求神拜佛,手上戴满圣戒,但是他的成绩始终很不理想,甚至濒临无法毕业的困境。学习工程学对他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改变他家庭出身的途径。他喜欢工程学,但是身上背负了太多的重担,因而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法尔汉的情况有些不同,他是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牺牲品。他一出生,他的命运就被父母安排好了。遵从传统观念,男孩最好的去向莫过于做个工程师了。因此,虽然他爱好野生动物摄影,但是那是被父亲认为偷偷摸摸的不务正业之道。另外,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的一系列“关爱”无疑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家里唯一的空调安在法尔汉的房间里,家里的存款也给他买了电脑作为毕业礼物。这些“软压力”让法尔汉无法向他父母说出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他对工程学不感兴趣,工程学自然也不青睐他,以至于法尔汉的每次考试都是在及格的边缘。学习工程学对他来说,其实就是一种痛苦。
“假兰彻”其实是“真兰彻”的替身,“真兰彻”花钱让“假兰彻”替他读书,来获取毕业证书。“真兰彻”家庭富有,而“假兰彻”的父亲只是他家中的园丁。对于“真兰彻”来说,学习只是一种形式,他注重的是他有工程学毕业证书的结果。然而对“假兰彻”来说,学习工程学是他的兴趣。所以他有很多热情去学习工程学,成绩自然而然也很理想。
(二)《年度最佳学生》
剧中的男主人公也代表了印度不同的印度学生中的不同阶层,鲁安家富有,而阿比家一贫如洗。他们阶层不同,学习的目的自然就不同。
鲁安是一个富二代,他的父亲是印度著名的企业家,他的哥哥也继承了父亲的衣钵,而他的母亲是一名传统的印度妇女。父亲一直让鲁安念最好的学校,给鲁安最好的物质条件,就是为了能够让鲁安能像他父亲和哥哥一样做生意。但是鲁安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商业,他喜欢音乐。对于鲁安而言,学习商业并不是他的所爱,学习只是家庭压迫下的一种无奈举动。最终鲁安也不顾父亲、母亲的反对,选择离开他的家庭,忠于他的所爱。
阿比也跟鲁安的父亲一样,来自一个小村庄,靠争取奖学金入学。他的家庭一贫如洗,父母早逝,与年迈的奶奶、叔叔和婶婶一起生活。虽然奶奶很爱他,但最终“离开”了他。叔叔和婶婶也一直视他为厄运,只要有他在的地方,都会有人“离开”。阿比一直很努力,他希望自己成为像鲁安父亲一样的商业大亨,最终在商业上有所成就。因此他也很认真地学习,学习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成功的途径,成功积累的过程。
二、从影片中教育制度下看学习方式的不同
(一)《三傻大闹宝莱坞》
在帝国大学,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有几百场考试。他们每学期需要应付的考试数不胜数,而且不及格的话,很有可能被校长劝退。所以他们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这要求他们记忆力非常好。当然每个学生的素质不同,也不能要求他们的记忆水平都是在同一个高度上。
影片中“消音器”恰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学习的方式就是死记硬背,不管什么内容。他每天会不停地背东西18个小时,为了提高记忆力,他从当地庸医那儿搞药吃。考试前的晚上,他去给每个宿舍发使别人分心的刊物。“假兰彻”的学习方式跟“消音器”不同,他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注重动手能力。他认真思考每一个概念,用创新性思维去想问题,而不是生搬硬套。
(二)《年度最佳学生》
影片中主要讲的是“年度最佳学生”的这个比赛,虽然比赛与以往的印度传统教育考试方式不同,但是它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比赛分为三个部分,寻宝、跳舞、铁人三项,但是有一个进入这三项的条件就是IQ测试。
从最开始的IQ测试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很多问题。坦娅进入比赛是因为她抄袭别人的试卷。这说明考场纪律不严格,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而吉特得了第一名,修多得了第二名。修多当然是时时刻刻都在学习,而吉特却是一边喊着颂扬圣母大人,一边选择答案。这显然对努力刻苦学习的修多和其他同学很不公平。
接下来的铁人三项也是如此,这个“年度最佳学生”的比赛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男生女生一起比赛,显而易见的是男生女生本来身体素质就有所不同,各自擅长的领域也不一样。跳舞来赢得比赛,还要找舞伴。这对不会跳舞的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身形不好的人也是找不到自己的舞伴的,所以他们根本没办法赢得比赛。
三、对传统教育的反思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显而易见地,《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法尔汉、“假兰彻”、《年度最佳学生》中的鲁安都是最好的例子。法尔汉最终没有选择很好就业的工程师,而是从事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假兰彻”热爱他所学的工程学,并且一直从事他所爱的机械工程。鲁安也离开自己的家庭,创作自己喜爱的音乐,出了黄金唱片。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学习的热情。
(二)机械性的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学习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假兰彻”就是其中典型的正面例子,而“消音器”和《年度最佳学生》中的修多却是典型的反面例子。“假兰彻”注重动手实践能力,他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消音器”只是机械地背东西,甚至为有了良好的记忆力,吃当地庸医的药。在“假兰彻”为了让拉杜回头而有意让“消音器”难堪的时候,“消音器”甚至都不知道讲稿的内容是什么,只知道单纯地背诵。而修多比“消音器”差一点,他也是不停地背东西,这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过后,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当初背的内容。
(三)、传统教育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帝国工程大学有一个大四的学生叫杰伊。他的毕业设计由于错过了上交时间,加之其毕业设计也让“病毒”教学主任觉得有些不满,所以“病毒”将其毕业设计判了死刑,并令他无法毕业。这让杰伊感到非常绝望,他无法想象自己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的感受,因而选择了自杀。“病毒”是传统教育的执行者,一个设计可能因为很多因素没有完成,而他不能因为错过了时间而宣判杰伊无法毕业,这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多看到学生有难处的地方,而不是有意地刻薄学生。
《年度最佳学生》中,当鲁安最后拒绝“年度最佳学生”的殊荣,修多的讲话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本身“年度最佳学生”的比赛已经融合了很多现代化的东西,可能更人性化一点。但是这其中的人性化也有很多地方存在着教育不公平,男生、女生同时比赛,比赛还要考跳舞和铁人三项,一个人盲目地拜圣母大人,竟然也能得第一名。这都说明“年度最佳学生”比赛中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也需要很大的修正。
结语
《三傻大闹宝莱坞》和《年度最佳学生》的影片结构相似,都采用倒叙的手法,穿插评论,并融合搞笑、教育体制和青春等主体来讲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导演似乎意在说明印度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机械性的学习、为了就业而学习等等。在轻松一笑之余,更应该思考一下这其中导演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蕴涵的含义。
[参考文献]
[1] 陈萌. 试论印度电影中的舞蹈[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2).
[2] 孙小絮.探析印度歌舞电影的独特魅力[D].南京艺术学院,2012.
[3] 李美敏;周丽琴. 印度电影中歌舞的叙事功能[J]. 电影评介,2011(1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