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
由于课改的推动,教师们开展了大量先进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如今新授课上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观有了很大的改观。另外,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在复习课和习题课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唯独试卷讲评课,大家关注得不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改完试卷就讲。
其实,考试后要进行讲评,它不仅是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主要是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掌握学习规律,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重要作用。
1 试卷讲评课的功能
试卷讲评课,有其特有的功能。
1.1激励功能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评价给予学生的分数和表扬,能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诱因和强化剂。事实也正如此。每次考试后,学生最关心自己的分数和名次,进步会让他们精神振奋,热情高涨;退步会令他们神情沮丧,学习和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挫伤。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讲评课的契机,欣赏学生,表扬学生。不仅表扬成绩好和进步大的同学,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同学要挖掘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让他们也能在赞扬声中获得满足和愉悦。切忌将讲评课上成批评课,对学生一味的埋怨、指责,甚至讽刺挖苦,挫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1.2诊断功能
任何教学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诊断的方法分为教师统计诊断和学生自我诊断。
教师统计诊断可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予以判断。在批阅试卷的过程中注意:
(1)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2)学生在哪些知识上不到位。
(3)学生掌握知识所处的目标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探究)
(4)影响成绩的症结所在(知识方面、思维方面、心理方面、非智力因素)等等,找出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对症下药,进而不断改善教学工作。
学生诊断可诊断自己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同时还能分析出自己考试过程中因为心理焦虑,解题时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以及应试技艺等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让学生看到自己能达到的目标,明确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内因是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1.3强化功能
一般在考试后,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望最强烈。试卷讲评因此具备了发挥其强化功能的物质基础,应注意及时讲评,应由点及面,进行大容量,广角度,深层次的讲评,而不是停留在就题讲题,泛泛而谈的层次。
1.4示范功能
应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技巧与规范方面予以示范。讲评时,对典型问题给出完整、简练、规范的表达,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
只有充分发挥出以上功能,才能称得上是一节高效的试卷讲评课,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目前试卷讲评课的一些不足
2.1反馈不及时,批卷时间过长,学生遗忘率高。
2.2核对答案课(相当多的教师热衷于此)
单向的信息传递。一言堂,教师“唱戏”,学生“听戏”。只重答案,不关心对题目的分析和解题方法,达不到巩固,运用和提升知识的教学效果。
2.3讲评随意,凭主观判断,没有目的,不分重点,从第一题说到最后一题。大部分学生出现听觉疲劳,也滋生了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耗时多,收效低,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无法提高能力,下次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3 怎样上好讲评课
要充分发挥试卷讲评课的功能,可落实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上。
3.1课前,认真备课,准确地描述出问题
讲评课的好坏取决于反馈信息的准确与否。这就需要教师在阅卷时做好一些必要的数据记载。
3.1.1亲自答卷,备好答案
教师亲自做过整份试卷,这样才能了解试卷内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所占的比重是多少,以怎样的题型来考查,试题的难易度是多少,目的是可以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思路,知识的侧重点,在讲评时胸有成竹,有理有据,讲出个“所以然”来。
3.1.2认真阅卷,捕捉信息
在批改时,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在改卷过程中,旁边放一张试卷,和一份学生名单,边改边记录哪些题目错得比较多,有哪些典型的错误。每一位同学错在哪些题上。改完后可按人按题统计出得分情况及出错人数,建立好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档案。并对学生错题加以剖析,作出分析,学生答错的实质在哪里,学生为什么这样作答,还要记录解题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解答规范,甚至书写规范的学生,以便作出表扬。
3.1.3自主订正,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绝大多数学生拿到试卷后,首先关注的是分数和名次,接着便会主动关注做错的题目。教师应将试卷做好统计分析后,早些将试卷发回学生,让学生先独立纠错。对会做而做错的题目,学生多会为此懊悔自责,教学过程不必多费口舌;对当时不会做的,有可能通过交流或查资料来解决;对于那些不能准确把握答案的题,学生则急切地想知道答案和错误的原因,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表现得最强烈,当讲评这些内容时,就收到很好的效果。
3.2课中:贵在精炼,重在思维,注意延伸
3.2.1师生互讲,让课堂活跃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主要条件。”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该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讲评的试卷学生都已经做过,对题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大可不必包办代替,最好的方法是谁错就请谁讲,错哪儿讲哪儿,发动其他同学补充纠正。当学生完全不懂时,这时就需要教师来讲,讲什么呢?讲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讲思路与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2.2繁简得当,突出针对性,
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讲评的内容应具有普遍性,大错误大讲,小错误点到为止,共性问题重点讲,非共性问题可采取课外个别辅导的形式加以解决。
3.2.3错误分析,暴露隐藏在学生思维深处的错因
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教师仅仅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而没有着重分析错误的原因,学生对这种错误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例1:用同一小车分别从同样的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接着在材料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
(3)从实验得出的推论是:当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时,它将做____________运动.
本题第(3)问错解: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正解:匀速直线运动。
错因分析: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中的“或”字,而是机械地记忆,忽略了在此题的情境中,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处于运动状态,故作以上的解答。
3.2.4思路点拨,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
例2:如图2所示的装置中,不考虑机械
摩擦和滑轮、弹簧测力计的重力,若拉力
F = 5N,则弹簧测力计甲的读数为________N,
弹簧测力计乙的读数为________N。
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滑轮组两端的受力分析,这道题许多同学无从下手,答对率只有0.22.
教师在进行讲评时,先进行思路点拨:怎样进行受力分析:
据此得出这个解的解题思路,在研究弹簧测力计甲时,可将图2简化为图2A,其受力分析见右图;在研究弹簧测力计乙时,图13可以简化为图13B,受力分析见右图。
3.3课后,再次反馈,巩固和提高
教师在讲评好试卷上的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学生都理解了,更不等于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和正确地运用知识。钱梦龙先生说过:“学生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里进行,旁人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
3.3.1变式训练,落实好知识的巩固
学生在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完全掌握。老师要事先根据讲评的重、难点和学生答题易错点,设计一定分量的与之配套的跟踪练习,以达到反复强化,获得对同类题目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达到拓展知识和形成持久学习能力的目的。如对例2所示的题型,可设计如下变式训练:
如图3所示的装置中,不考虑机械摩擦、绳重和滑轮重,当物体匀速上升时,若拉力F = 6N,则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N,物体重力为________N。
3.3.2个别辅导,让落后的学生也“富起来”
在课堂上,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会有一些学生对某些问题搞不清楚,课后非常有必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的辅导,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帮助他们彻底弄清没有弄懂的问题,让这部分学生也“富起来”。
3.3.3“评论”自我,实现专业上的成长
在上完一节讲评课后,教师在评论完试题,评论完学生后,别忘了在课后“评论”一下自己。反思自己在知识点的讲授,思路的指导以及培养学生答题技能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调整自我,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它和上新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备课, 让学生能从我们的努力中有更大的收获,在知识、能力、方法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玉燕. 师生互动 让试卷讲评也精彩[J].中学物理,2013,11:69-70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