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机械类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作者:杨学坤来源:日期:2014-10-25人气:717

一、问题的提出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这些年来,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期望学生能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1-2]。但是,学校和企业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组织,存在目的、组织形势、人员结构均有很大的不同,要实现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对接”似乎难以完成。因此,分析现代企业工业现场中的岗位分类和对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解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这两个关键问题,对职业教育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参加了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高职研究会共同组织的北京高职院校青年骨干教师赴企业培训活动,前往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SMC(中国)有限公司进行培训。SMC(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2日,是SMC株式会社在中国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独资企业),是其海外最大的气动元件制造出口加工基地。在为期半年的培训期间,笔者先后在制造2-1课和SPI(技术革新)专项推进事务局受训,参与自动上料机等项目的设计、组装和调试,因而对生产现场的岗位设置、岗位要求及工作内容有了比较明晰的了解。同时在与工人接触过程中也发现,学校学习内容与企业需求间的脱节比较严重,学生毕业时仍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专业能力,能胜任什么岗位。新入社的工人常常感觉自己什么也不会,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感到无处下手、无所适从。这些问题说明高职专业特色尚未形成,与企业联系不够,合作不深。

    本文尝试从对生产现场的岗位设置入手,研究各个岗位要求具备的能力,并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二、工业现场中的岗位分类

    一般而言,对于机械类的高职毕业生来说,在SMC(中国)公司这样以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为主要加工设备的现代化企业而言,可以服务的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主要从事设备的机械和电气维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刀具、工装夹具的制备等工作。

    第二类是生产一线的管理岗位,主要从事生产的组织和调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人事人员管理等工作。

    第三类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主要从事生产现场的技术改进,生产线的改造等工作。

三、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

    三类工作岗位人员在工作现场当中,一方面相互协作,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生产任务;另一方面又有各自的分工和工作任务,而且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更多地体现专业性。因而,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间需要不同的专业能力。

(一)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

    本岗位是产品生产的实施者和保障者,既要承担产品的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机床的调整,刀具和夹具的制备等一系列产品生产工作,又要对机床进行安装和调试、维护和保养,对机床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和维修[3],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也可根据工作内容进行总结:

(1)产品加工方面  ①识读产品零件图能力。通过对零件图的识读,准确把握零件的技术特性、几何形状、尺寸及工艺要求;②数控加工工艺设计能力。根据识图零件图的结果,并结合机床使用的基础知识,确定合理的加工方法、加工参数和加工工艺路线;③数控编程能力。根据加工工艺方案,进行数值计算,编写数控加工程序;④刀具和夹具的制备能力。根据加工工艺方案,选取、制备合适的刀具、夹具等工具。⑤三维CAD/CAM技术应用能力。对于形状复杂、编程工作量大的零件,需要采用CAD/CAM软件进行自动编程;⑥工件检测能力。对于加工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尺寸、加工精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⑦数控机床调整能力。对于在零件批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改变,进行机床调整。

(2)设备维护方面  ①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能力;②数控机床的维护和保养能力;③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能力;④数控机床的故障排除能力等。

(二)生产一线的管理岗位

    本岗位是产品生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合理地安排生产、人员,对产品的生产进度、质量也要做到很好的控制,总结起来主要需要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生产准备能力   ①工艺技术的准备能力。通过对产品经济效益的分析,进行工艺方案的选优、编制和修改工艺文件;②人力的准备能力。根据生产任务变化的需要,对工种和人员的选择、配备与调整;③物料、能源的准备能力。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准备好原材料、燃料、动力、外购件、外协件等;④生产设备的准备能力。根据生产任务的需要,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和检修类别的确定等。

(2)生产组织能力  ①生产过程的组织能力。对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协调衔接,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②劳动过程的组织能力。对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管理,确保生产的和谐进行。

(3)生产计划能力  ①生产的计划能力。针对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等进行计划,确保生产计划的实现;②作业的计划能力。针对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实现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工序之间在期量上的协调与衔接,确保企业实现有节奏的均衡生产。

(4)生产控制能力。①生产过程的控制能力。针对产品的生产进度、机物料消耗、生产费用等进行控制,确保生产的协调开展;②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针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产品品质可靠。

 (三)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

    本岗位是设备革新的设计者和实施者,需要针对现有生产过程中的不合理的设备、工艺、技术等进行改进,设计新设备、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总结起来主要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1)识图和绘图能力  熟练识读零件图、装配图、电路图,能够使用二维和三维CAD软件正确绘制图纸。

(2)机械设计的基本能力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计算和标准件的选取,可以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

(3)电气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掌握电工学、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各项技术的相互接口关系,能够设计机电设备的控制系统设计。

(4)机械加工操作能力  掌握车床、铣床、钻床等常用机床的操作,掌握焊接、钳工等技术,能够进行零件的修配。

(5)成本控制能力  能够对设计进行成本核算,成效评估等工作。

四、目前学校教育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面临的困扰

    目前,高职院校在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学生不满意,感觉实践时间短,实践内容与工厂需求脱节,没有学到真本事;另一方面工厂不满意,感觉毕业生操作能力差,理论知识浅薄,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学校同样也不满意,感觉教学成本大,精力投入多,但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依然不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关键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生源层次不高

    高职的录取批次为第四批,为高考录取的最低层次,有的高职专业是采取的单考单招形式录取的,录取学生是中职、技校和职高的毕业生。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对机械类基础课、专业课中的内容很难全面掌握。

(二)学校实践资源配置相对短缺

    目前高职院校的经费直接与招生规模挂钩,一方面希望扩大招生规模以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实践教学资源的相对短缺。有的班级人数过多,实训场地容纳不下,只能分批参加实训,教学计划中的学时被人为压缩;同样由于班级人数过多,设备数量不足,每个实训岗位有七、八位同时参加实训,影响了实训效果;同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水平不高,工作量太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目前,实践教学的安排多以整周实训为主,课内实践多是验证式的试验和上机训练。学生在实训期间,一天6节课全部都在实训场所,对学生的体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没有时间消化吸收,影响了实训效果;而在非实训期间,学生则完全不能进入实训场所,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四)学校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加区别,实践教学没有针对性

    目前,对于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区别不大,要求也基本相同。如机制和数控专业,都有金工实习、数控加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等,实训周数、实训要求和安排非常相似,没有突出专业特点。

五、专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

    从学生能力结构的宽度来看,应该能够适应目标企业对应的基本岗位群。但这种覆盖只可能是一种基本的理解和掌握,是相对的。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内成为门门技术精通的专家。因此,学生宜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针对某一两个岗位的核心能力,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尽可能地将企业对该岗位的能力要求加以强化,最终实现在学校和企业间的“无缝对接”,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位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合情合理的。

    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其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来安排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和内容。

(一)明确专业所对岗位,理清岗位核心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实践教学

    要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明确所学专业所专业对应岗位群,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两个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从事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的设计制造、控制、操作、调试、生产运行与维护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即生产一线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即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在实训安排中应该根据专业所对岗位的不同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比如,将技术岗位和操作岗位来比较,可以发现,技术岗位主要是要求学生设计能力和普通机床操作能力,而对设备维护、维修、数控编程等能力则没有很深的要求。

(二)调整实践教学安排,改革实践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地安排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安排要与理论教学安排相配套,而且应该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调整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做到实践教学天天有,每个阶段的安排均有所侧重,并与理论教学内容相配合,比如第一年进行技能基本功训练,如计算机使用操作训练、电工工具、仪表使用训练、工艺训练、机加工实习等;第二年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如读图、识图能力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实习、数控编程、基本电路安装训练等;第三年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如机床电气维护训练、PLC应用实训、工艺分析、毕业综合实践、取证训练等。

    针对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播放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借助仿真加工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加以解决。

(三)发挥学生兴趣特长,拓展学生专业能力,丰富多彩地安排第二课堂

    采取针对岗位核心能力的实践教学安排模式,固然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免有些狭窄,对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转岗和能力的拓展是不利的,因此要有计划地开设机械类相关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如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陈业宏;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规格、要素定位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7年03期

[3]裴江红,姚瑶.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3,03:11-12+4.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