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之间有着紧密相连的关系,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可以产生一定的生态功能,然而两者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易受尺度的影响与制约。对地理—生态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可以有效明确城市系统格局的演变驱动机制,掌握城市系统格局整体演变的趋势。地理—生态过程是生态系统内部和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地形、地貌、地质、能量及物质等因素移动或者迁移的转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地理生态形式多种多样,如地形地势的转变、土壤质量的演变、对地理因素的干扰因素以及地理动态因素等等,这些因素的不同变化过程会对城市系统格局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3]。
在实际生活中,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往往是不可分割的,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本文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从地理—生态过程角度出发对城市系统格局进行深入探讨。地理—生态过程多种多样,在城市系统格局分析研究中忽略哪一种地理因素或条件,都无法保证城市系统格局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因为地理因素的不合理应用引发一系列的具体问题[2]。在城市系统格局研究过程中要保证格局的规范性与科学性,符合城市特色及经济发展情况,与城市地理自然条件相适应,那么在研究中需要充分明确城市系统格局在地理—生态过程中所发挥的意义,明确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明确两者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格局分析,突出城市系统格局的层次感与独特性。
基于地理—生态过程的城市系统格局研究
任何生态过程都需要以景观空间为主要依托,城市生态景观对于生态过程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宏观控制作用,而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也是如此,地理—生态过程和城市系统格局在实际生活中的交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耦合与反馈关系,为了全面清晰的掌握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性与制约性,本文笔者通过三种耦合模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以下是笔者以耦合模型为切入点对基于地理—生态过程的城市系统格局研究:
1.城市系统格局对地理—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
在城市系统格局对地理—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研究中,应采用城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驱动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SWM模型、THMB模型以及ANSWERS模型,SWM模型重点模拟城市地理流域尺度上湿地的水、河岸带以及地理营养物质的流动与保持过程,还有湿地与河岸带对水文过程变化的影响,植物地下水与地理生态中营养物质的转移。THMB模型则主要是用来定量模拟分析草地与森林对水文过程的影响。ANSWERS模型则是通过对城市地理生态环境中不同植被覆盖下的流沙量及径流量的模拟情况,合理分析植被对于生态径流量以及产沙量的影响[4]。但这类模型往往存在的局限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格局的变化需要通过情景假设的方式来实现,对城市未来格局变化的大致趋势以及影响因素没有过多考虑,无法对未来地理—生态过程及城市系统格局的变化做出准确预测。
2.地理—生态过程对城市系统格局的反馈作用
要明确地理—生态过程对城市系统格局的反馈作用,应利用地理—生态过程对城市系统格局的反馈模型。在城市格局实际形成过程中格局变化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理—生态过程对于城市系统格局的反馈可以说是漫长并且难以揣测,在建模上往往会出现基础数据和机理欠缺等问题,比如说地理生态过程中的气象因子、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等都会对城市系统格局的形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4]。在城市系统格局实际研究中要想发挥地理—生态过程对于城市系统格局的反馈作用,那么相关研究者应将地理—生态过程中所产生的特色因素合理融入到城市格局中,让其在城市格局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为城市系统格局增光溢彩。
3.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的相互融合
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实现相互融合,才能构建和谐的城市生态系统格局,保证城市系统格局设计的自然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布局耦合模型,在应用中可全面发挥耦合模型的不同专业模型专长,使模拟结果可以产生互相补充与验证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达到良好的融合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模拟精度[4]。在城市系统格局研究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模型集成工具将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有效耦合在一起,将地理—生态过程中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特征、生态营养物质、土壤水分及植物生长与水文动态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城市生态元间物质的循环连续,发挥其共同作用力,使城市系统格局以最美最和谐的形式展现。
四、总结
我国地理自然环境较为复杂,不同城市的文化特征、人地关系也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性,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人地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更加突显,并且有了新的特点。过程、格局、尺度及功能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本文从地理—生态过程的视角进行城市系统格局研究,明确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在满足尺度及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将地理—生态过程与城市系统格局合理融合,可以更好的展现城市独有的特色与魅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