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发展,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我国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大学生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要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而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分析
1.1高层次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以高技能、高素质为目标的,在之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我国产品生产是以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为主,因此在岗位上就需要大量能够直接“上手”、“会做”、不断重复的工作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现,我国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进展,经济模式开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为了更好的促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在人才需求方面就需要懂得高端技能、有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具有创新性、能够解决“怎样做更好”问题的高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这种需求而存在的,由此可见,高素质、高品质和高层次是其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1]。
1. 2知识过程性
在我国等教育结构中,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理论基础的,其理论体系所关注的是陈述性知识,调“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理论基础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其理论体系所关注更多的是过程性知识,强调“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其中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分别属于“经验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由此可见,在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的综合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整合、集成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将这三个独立运作的模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目标明确、统一的教学体系;二是教育的动态性,教育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它更强调实践和动手,以及在工作的动态过程中如何形成能力和创新的技能。
1. 3职业指向性
教育的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的影响作用比较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高素质和高技能型人才成为市场人才需求的主流,高等职业院校正是为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人才的教育培养的,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是职业指向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向性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岗位需求,这主要是从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联系来说的;二是职业转变和过渡,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市场动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决定的;三是职业生涯发展,这是由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决定的[2]。
2、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在教职成[2006]4号文中做了明确的规定,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将其分为各种各样的形式,是一种能够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的教育模式,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是它最典型的共同特点。工学结合将就业作为教育的指导方向,不仅能够助学生完成学业以及促进其完成在就业方面需要的学习,同时也符合了我国教育方针的需要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制度,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进行的工作不是模拟实习形式的工作,而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学生受到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对于帮助学生成长为能够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及在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的适应性均具有积极意义,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育向校企结合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认识和实践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缺乏实践的认识是空泛的,缺乏认识的实践是落后的,通过实践能够涂改认识,而通过认识又可以指导实践,由此可见,实践和认识这两者的关系既具有辩证性又具有统一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坚持的一项基本措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充分体现了教育与劳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3]。总的来说,工学结合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结构和育人模式,它是以“工作过程导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以“顶岗实习”来获取和体验真实工作技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3、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3.1人才培养正确政治方向的保障
政治品质、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立场等的综合表现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治方向,其中占据支配作用的是政治理想和政治信念[4]。政治信念是通过政治观点、政治觉悟与实践相结合,然后通过个体的思维逻辑和情感体验将其转化为内心体验和行为习惯而形成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坚定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与伦理观念、道德品质、政治思想以及行为准则等社会意识有关的教育活动,它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育将这些意识传授给教育者,对他们的心理因素和思想等进行干预和影响,并对其进行整合,最终使受教育者在新思想和旧思想的矛盾和融合中,吸纳了新思想的观念,并形成独特的个体意识,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这一思想体系,进而提高认识的改变、觉悟,产生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样就完成了教育者所传授的政治思想在客体身上的内化,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确立政治信念的一种有效途径[5]。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人才能够从根本上认同党和国家的政治理论观点,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党和国家以及人才之间起到了桥梁和枢纽的作用,与党和国家相统一的政治理论观点是人才成长的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决定了人才的政治培养方向。
3.2为高校人才的素质培养提供了一个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我国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由于人格和精神还存在缺陷和不完善,缺乏强有力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因此就导致他们在思维方式、思想情感、集体意识、民族精神还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逐渐开始趋向于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主要表现在人格操守的脆弱、精神世界的贫乏以及人文素养的低浅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有民族精神和历史责任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6]。
3.3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个国家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和体现的,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展。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不断深入发展,高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中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更加强调突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精神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创新型人才主要表现在操作创新能力和思想创新精神这两方面的特点,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必要考量[7]。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便会失去生命力,而没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也就失去了依托。创新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和持久进行的必要条件和前提是全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科学精神,深切的社会感悟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目标,哲学思辨的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思维,优秀的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创新成果。总的来说,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创新精神是人才形成创新能力的思想基础,而开拓进取的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创新性思想和哲学思辨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有效避免由于创新精神的缺失而可能引发创新活动的缺陷和风险,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道德评判[8]。
4、总结语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人才教育工作的进展,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以人才为中心,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高校教育进行指导和改革,将素质教育确定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引起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淑敏,王洪志,刘朝辉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J].文学教育(中),2014,(5):122-123.
[2]郑广峰.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0):53-53,54.
[3]常蓉,闫红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60-61.
[4]陈巧云,徐庆生.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急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完整体系[J].黑河学刊,2012,(11):125-131.
[5]谢中清.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69-70.
[6]吴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89-92.
[7]杨俊英.谈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的意义和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31-31,51.
[8]曾令辉,戴回天,黄玮琍等.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3):92-97.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