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忘我而献身的革命与爱情——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之歌》为例

作者:程丕硕来源:《名作欣赏》日期:2014-12-20人气:4362

    我国的革命小说曾经饱受诟病,因为它的政治化公式化与它的俗套它的以及与时代不符。一部能让大众推崇的小说往往也因为它流露出的个人恋爱主义和小资情结而被迫改写,《青春之歌》就是其中的例子。而反观邻国俄罗斯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却自问世以来深受推崇、影响了一代人。那么革命小说应该怎么审视它?《青春之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篇小说恰巧都是革命年代的经典著作,而主人公也恰好都经历过三次恋爱,而三次恋爱的开端与结局又都那么相似。本文力求以《青春之歌》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浅析一下人们深陷革命与爱情之中时候的那种献身和忘我精神。

一、没有革命根基昙花一现的恋爱

    在《青春之歌》中,17岁的林道静被后母逼着嫁给胡梦安之后,林道静开始了逃离之路。浪漫的爱情、生存的困境,促成了林道静与余永泽的爱情。与余永泽的这段爱情,完全是林道静被余永泽身上的诗人兼骑士的优雅气质所折服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林道静的爱情观也在成长。余永泽对她只有物质的供给,没有精神上的滋补。她发现“余永泽并不是像她所想的那样美好,他那骑士兼诗人的超然的风度在时间的面前已渐渐全部消失。原来他是个自私的、平庸的、只萤琐屑生活的男子”。林道静对余永泽的爱情纯属是梦幻少女的爱情童话,幻想和崇拜偶像的成分居多。所以选择与余永泽结束,是林道静理所当然的选择.也是她第一段感情的宿命。

    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是因为“阶级利益”而分道扬镳。穷苦出身的保尔在与冬妮娅相恋的最初的日子里就表现出对她周围的“富人”朋友们的本能抵触。他对冬妮娅说:“也许你喜欢他们,可是我恨他们。我不知道你跟他们是朋友,早知这样,我决不到你这儿来。”保尔很想吸引冬妮娅参加他们的工作,于是邀请冬妮娅参加共青团提大会。冬妮娅打扮得很漂亮,这使保尔尴尬而愤怒:“你为什么要像参加资产阶级舞会似的穿得那么漂亮呢?......你既然有勇气爱一个工人,却不能爱工人的主义。” 他们之间的裂痕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保尔和冬妮娅终究因为阶级身份而分离。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第一段恋爱都是那么美好而又脆弱。林道静遇到的绝对是心中的白马王子,保尔遇到的也是自己心中的女神。但是现实容不得没有任何根基的恋爱,保尔和冬妮娅革命阶级不同,在那个时代他俩根本是不可能的。保尔对富人的憎恶无法褪去,冬妮娅也很难放下自己小资产阶级的享乐主义而去走入工人运动对物质中。林道静同样是位有理想有信仰的知识女性,她不可能沉浸于日常琐事中而对外界正风起云涌的革命潮流置若罔闻。所以这段没有革命根基的恋爱犹如昙花一现,它是美好高贵的但却是极端奢侈品。正如傅老师那句话“那个时代,人们曾因爱而相聚,却因阶级身份而分离。”

二、充满革命情结短暂悲剧的恋爱

    卢嘉川一出现就以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的身份出现在林道静憧憬和敬仰的视域中,这满足了林道静对爱情的期待视野。他们之间的精神爱恋,有的是卢嘉川对林道静的思想的灌溉、理想的指引,也有林道静对卢嘉川的仰慕。作为新女性,林道静可以流露她对卢的爱慕,甚至可以向卢坦陈她的真实情感,其实可以理解为林道静对党满怀着崇敬与仰视,使她遗落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当作品再一次提到卢嘉川,已经是林道静读写给卢嘉川的情诗的时候了。卢嘉川此时已经英勇就义。于是,作为一段林道静的感情的升华.卢嘉川的舍生取义,是林道静第二段感情——精神之恋的墓志铭。

    如果说,保尔和冬妮娅的悲剧源于“阶级利益高于爱情”,那么,保尔与丽达的失之交臂,则源自保尔“革命时期的爱情不合时宜”的想法。丽达是保尔志同道合的战友,根本不存在保尔与冬妮娅那样的阶级障碍。后来,保尔因为误将丽达的哥哥当作她的情人,内心痛苦而选择逃避这份感情。他为自己的怯懦找到了个堂皇的借口:“难道现在是谈爱情的时候吗?”保尔处理不好革命与爱欲之间的关系,错误地以为爱情是革命的绊脚石,因此发誓说,在没有把“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肃清以前”他是“不找姑娘的”。对于这段感情,保尔虽有悔悟,但反思并未触及根本,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与达雅的联姻。

    两位主人公第二次恋爱绝对是那个历史潮流下时代的产物。林道静遇到卢嘉川,就好像遇到了革命导师一样,她被卢嘉川的革命精神所打动,但是这次精神上的恋爱却无法长久,卢嘉川最终英勇就义。而保尔的爱情也是遇到了自己深爱的丽达,这位与保尔同样阶级的丽达,是那么与保尔志同道合。但是他此时眼中的爱情在革命的大背景下不合时宜,因此他认为爱情是革命的绊脚石,他像圣徒一样,为了理想不顾爱情。两人的恋爱此时深受革命大环境的影响,二人都有无比浓厚的革命情结,即使林道静和卢嘉川走到最后,他们也只是革命的友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而保尔与丽达也是因为保尔误以为革命的时期爱情轻于鸿毛而夭折。

三、沐浴革命礼赞完满崇高的恋爱

    在《青春之歌》中,江华的出现对林道静的爱情来说意义非凡,彻底实现了林道静爱情的梦想。江华不仅具有卢嘉川式的英俊。成熟,对革命事业的追求,而且具备了余永泽的细心温柔。他想的博大精深.革命信仰的坚贞.浇灌了林道静的精神家园;在爱情的追逐中,她也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予成长为了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的战士,在革命事业有成的时候。也赢得了心仪的爱情。虽然《青春之歌》采用了“十七年”惯用的“革命+爱情”的模式,但它不是用革命扼杀了爱情,也不是爱情诱惑了革命。而是者的交相辉映,是一次爱情与革命成功圆满结合。

    达雅是宝儿母亲朋友的女儿,以为恬静单纯的18岁女工。父兄的飞扬跋扈和自私,使达雅姐妹与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保尔萌生了拯救这个家庭的念头。因此,看到达雅婚后的变化,保尔的喜悦和自豪与其说来自一位丈夫,不如说来自以为创造者和拯救者:“我正注意看她身上一个新人的诞生,并且进我的力量帮助她。终有一天,一个大工厂,一个工人的集体,会使这个新人完全成熟。”尽管在我们眼中的保尔与达雅的婚姻不“幸福”可是,保尔这种面对厄运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流露出俄罗斯文学传统中“圣徒” 形象的原型意蕴,这一结局其实在那个大背景下是圆满的。

    这段爱情是两位主人公最终的归宿。林道静的这份灵与肉的结合的爱毋庸置疑,因为我们国家历来以家庭圆满幸福为人生的一大理想。而保尔的爱情在我们理解下好像是残缺的,因为保尔的爱情没有实质只是一种拯救者与被拯救者的关系。但是,我认为保尔的爱情其实是保尔最终所满意的。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战士,保尔的男性刚强性格注定了他不会沉浸于简单的小家庭幸福。林道静作为一个女性,她的最好归宿莫过于找到心爱的人,家庭圆满幸福。但是保尔作为一个寄托了广大无产阶级的梦的这样一位斗士,他已经无法代表自己去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带着大家的梦去奋斗,他的爱也是大爱。所以两部小说的结尾两位主人公都是幸福的他们的爱情人生都是圆满的。

结语:

    同为革命题材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这一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响彻世界各大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成为青年生活教科书。而我们的《青春之歌》却被冠以彻底得革命教科书,林道静的成长道路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而无法丰满真实,俗套、公式化而难于对读者产生持久的吸引力。邻国小说的成功可以给我们以借鉴,我们的小说应该如成功的爱情一样,将革命能够与爱情完美结合起来。不能因为庄重的革命而完全压制感情,在社会矛盾的尖锐斗争中,在建设的严峻考验中,要在革命事业中合理处理爱情,在浪漫主义的情怀中展现革命的未来的美好。在庄重得革命渲染下在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和生活的小说才是革命年代最完美的教科书。

参考文献:

[1] 傅星寰编著.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进程:梳理与解读[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徐凤林.俄罗斯宗教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旭琴.革命与女性的纠结小说《青春之歌》的一种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2).

[4] 郭中艳、夏明彦.张扬与压抑——浅论《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女性意识[J].教育与文化,2009(2).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